上海市松江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3-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
    (1)、争渡,争渡,。(《如梦令》)
    (2)、我报路长嗟日暮,。(《渔家傲》)
    (3)、?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4)、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表现诗人闲适淡泊,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句子是:

二、诗歌鉴赏

  • 2.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的作者被尊称为“”,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三个字是“”。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天城内草木茂密幽深,整个城市充满着荒凉凄惨的氛围。 B、颔联借花鸟写人的感觉,花为诗人伤心流泪,鸟为诗人心惊胆战。 C、颈联写出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等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感人。 D、尾联中“搔更短”、“不胜簪”饱含了诗人伤时忧国、悲己思亲之情。

三、课内阅读

  • 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是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请写出他的一句名言(本文之外的):
    (2)、翻译文中划线句,注意划线字。

    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者,国亡。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列举了六个事例,意在说明个人要成大器、担重任,必须经受磨炼。 B、第①段中的“故”字引出后文,表明从六个事例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 C、第②段从正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论证了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D、首先列举六个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四、课外阅读

  • 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 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②属文:写文章。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吾不能为滂母邪  

    冠,博通经史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也许会否定吗? B、如果我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会允许呢” C、我如果替范滂做事情,母亲是否也会允许呢? D、我如果替范滂做事情,母亲是否允许我去他那里?
    (3)、从文中的“”四字可以看出,苏轼极其喜爱《庄子》这部经典。这两段文字让我们了解到苏轼是一个的人。

五、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⑥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lín xún

    (2)、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的特点是
    (3)、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下列对第③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的假山使人身临其境,是因为设计者和匠师们构思巧妙。 B、苏州园林的池沼大多用活水,是因为池沼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 C、本段主要介绍设计者和匠师们建造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过程。 D、苏州园林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就会安排桥梁,并且决不雷同。
    (5)、本文第⑤段与第⑥段不能互换位置,理由是:
  • 6.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心远地自偏

        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

        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⑥我很好奇,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我走上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只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几行大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呀!原来他读书不是在扮酷呀!原来我完全想错了呀!

        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获奖证书。屋外,车水马龙;屋内,墨香四溢。只见他铺纸研墨,屏气凝神,提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写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憨笑着说:“送给你!”

        ⑩我恍然,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砚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1)、本文记叙了年轻菜农的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2)、简要分析第①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第⑥段划线处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⑦段文字可看出,“我”是一个懂得自省的人。 B、写“我”对年轻菜农态度变化,突出他的可贵品质。 C、写年轻菜农身边众人的表现,突出他们内心的浮躁。 D、第⑨段的各种描写,正可谓“陋室不陋,惟他德馨”。
    (5)、简要分析本文标题“心远地自偏”在文中的妙处。

六、名著阅读

  • 7. 小明是一位热爱阅读的同学,以下是他摘录的两段文字,请读后完成下列题目。

        (语段甲)

        我捉了几只木匠蜂,把它们分别装在瓶子里。又挑了一只又大又凶猛并且饿得正慌的狼蛛,我把瓶口罩在那只穷凶极恶的狼蛛的洞口上,那木匠蜂在玻璃囚室里发出激烈的嗡嗡声,好像知道死期临头似的。狼蛛被惊动了从洞里爬了出来,半个身子探出洞外,它看着眼前的景象,不敢贸然行动,只是静静地等候着。我也耐心地等候着。一刻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狼蛛居然又若无其事地回到洞里去了。

        (语段乙)

        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帐。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这教我父亲很生气,他希望我熟读经书,尤其是在一次打官司时,由于对方在法庭上很恰当地引经据典,使他败诉之后,更是这样了。我常常在深夜里把我屋子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就这样我读了一本叫做《盛世危言》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

    (1)、语段甲摘自法布尔所著《》。
    (2)、语段乙摘自《红星照耀中国》,其中的“我”是(人名)。

七、综合性学习

  • 8. 小明的同桌小军平时很少阅读书籍,小明想把以上两本书推荐给小军,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如何推荐呢?请任选其中一本书,从作者、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为小军做推荐。(至少写三个推荐理由,不得运用语段甲和语段乙中的内容。)

    我要推荐《》,理由如下:

八、作文

  • 9. 题目:我的阅读之旅

    要求:①回忆自己阅读书籍的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②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