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6-2017学年下学期初一历史期末模拟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17-08-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唐玄宗
  • 2.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各项对下图所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 B、唐朝首创这一制度 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 3. 《百家讲坛》主讲人孟宪实副教授曾做客《扬州讲坛》,主讲“唐太宗的治国艺术”。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讲话内容中的是(    )

    A、唐太宗居安思危,以民为本 B、唐太宗精简机构,合并州县 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D、唐太宗创立科举,选拔贤才
  • 4.

    读下面的唐都长安图。下列描述符合唐都长安情况的是(    )

    A、“市”“坊”界限分明 B、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C、早市、夜市买卖不绝 D、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的居所
  • 5.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的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叶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6.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 7.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一了弘扬民族文化,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 8.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五届全国百强县名单公布。从上榜名单上看,浙江有26县、江苏有17县(大多在苏南),福建有5县。这表明南方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心。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A、东晋、南朝时期 B、唐朝中后期 C、北宋中期 D、南宋时期
  • 9.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郑和下西洋
  • 10.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D、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 11.

    下列文物可以用来研究哪一地区的边疆治理的历史(    )

    A、蒙古 B、西藏 C、东北 D、台湾
  • 12.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苏湖熟,天下足。”
  • 13. 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时期,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的是( )

    A、伊犁将军 B、达赖     C、驻藏大臣 D、班禅
  • 14.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 15. 《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教授于1603年8月25日(中国明朝后期)从外星球掉落到朝鲜大地。如果当时他到中国,最不可能(    )

    A、听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B、了解科举制度 C、学习活字印刷 D、翻阅《红楼梦》
  • 16. 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 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 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 17. 马克思曾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造成中国“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实行(    )

    A、君主专制制度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 18.

    秦刚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如下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封建社会的危机
  • 19.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成就辉煌。下列选项中表述均正确的是(    )

    ①李冰主持修筑了都江堰

    ②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③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④宋应星编著了《天工开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判断题

  • 20. 唐朝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21.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大运河这一历史工程的赞颂。

  • 22. 签订澶渊之盟的双方是南宋与金。

  • 23. 成吉思汗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 24. 元朝的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记》就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 25.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图正确反映了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

三、填空题

  • 26.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 ,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武则天对应举之人亲自出题面试,开创了

  • 27.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是一部的通史巨著。

  • 28.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直接管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四、综合题

  • 29.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二: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昌盛局面,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一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三: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一一摘自七下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她”是谁?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动乱”指什么?生活在这一时期有“诗史”之称,被誉为“诗圣”的是谁?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两条)

  • 30.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之梦》

    材料三: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材料四: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五: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2)、秦汉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4)、材料四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5)、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6)、结束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 31.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确立了什么制度?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