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城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8-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 2. “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北宋与金 D、南宋与金
  • 3. 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 4. 赵州桥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李冰 D、李春
  • 5. 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 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 B、 C、 D、
  • 7.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这些历史故事能从下列那部书中读到(    )

    A、《本草纲目》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 8. 我国行省制度的建立始于哪个朝代(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9.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    )

    A、北宋、东京 B、北宋、四川 C、南宋、临安 D、南宋、广州
  • 10.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二、综合题

  • 1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宝,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

    材料二: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过:“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唐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两名和明清时期代表我国古典小说高峰、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台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出宋元时期让“西方望尘奠及”的重大科技成就。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明清建筑的主要成就。

    (4)、请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两方面分析明清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2.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材料二:贞现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洛阳官”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言”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材料三: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文治武功,千古罕有。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世民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是什么?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理由何在?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李世民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世民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4)、材料三对李世民的评价是否全面?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 13. 阅读材料: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城,回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衙者……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三: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并将为上海带来十年发展红利。这也是国家战略,是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最远航线到达什么地方?

    (2)、材科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从材料二看,清朝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三段材料,谈谈你在对外交往方面得到什么启示?

  •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运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的“琢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