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演练试卷(1)中国古代史(广西百色专版)

试卷更新日期:2020-03-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这体现出(   )
    A、法治思想 B、人本思想 C、辩证思想 D、民主思想
  • 2. 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粮食。结账时,他应该使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 3.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4. 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
    A、西域都护的设立 B、张骞出使西域 C、玄奘西行 D、丝绸之路的开辟
  • 5.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下图)。这一伟大工程(  )

    A、中心是①——长安 B、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 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 6.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是( )
    A、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B、整顿吏治,裁撤冗员 C、任人唯贤,虚心纳谏 D、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 7.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武则天时 D、唐玄宗时
  • 8.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辛弃疾 D、白居易
  • 9. 15世纪初,中国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航海时代。郑和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发达
  • 10.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最后推翻明朝的政治力量是( )
    A、投降清朝的吴三桂 B、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 C、皇太极建立的清朝 D、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
  • 11. 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充满着艰辛。今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淸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A、伊犁将军 B、台湾府 C、宣政院 D、驻藏大臣
  • 12.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下列对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长安、扬州等地商业非常繁荣 B、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C、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D、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 13.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
    A、宋太祖 B、朱元璋 C、戚继光 D、郑成功、
  • 14. 晚年的康熙帝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评价自己的一生。他推行的举措有(    )
    A、创立科举制 B、废除丞相 C、设置台湾府 D、设立军机处
  • 15. 在面对与外国的贸易纠纷时,乾隆采取的政策是缩减通商口岸,由多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并受到行商制度和海关制度的严格限制。这说明乾隆(    )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加强了君主集权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二、综合题

  • 16.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事实上变成了和中央直接统辖的郡一样的政权。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与汉高祖刘邦的哪一项决策有关?到汉武帝统治时期,通过哪一措施巧妙解决了这一困扰?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一,说出唐朝的中央机构的政治制度名称。并对比图2和图1,明朝的中央机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演变趋势。
  • 17. 人类文明是多样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材料二: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同时又以其高度的文明影响了周围各国。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和中国人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的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三: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请回答:

    (1)、对材料一所述的古商道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商道的地位及其发挥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在世界上的声望很高”的原因。
    (3)、“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请用一个史实来说明这个观点。(要求史实及影响叙述清晰)
    (4)、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秉持什么态度?
  • 18.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是件值得全体炎黄子孙热烈庆祝的大事,它是迈向祖国全面统一的重要步骤,又是用新思维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一个范例。

    ——节选自紫荆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指哪一政权?它的建立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发展有什么好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列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敌入侵”和“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事件各一例。
    (3)、材料三中“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新思维”指什么政策?香港回归有何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当今的“暴力乱港”事件,请你谈谈青少年在国家统一、民族利益问题上应该始终秉持什么态度?(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