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2020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试卷(2)

试卷更新日期:2020-03-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
    A、张骞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
  • 2. 清朝前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A、推行郡县制 B、设立军机处 C、废除丞相制度 D、重视“以德化民”
  • 3.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中国市场被打开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冲击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4.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土地革命,分田地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5. 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一大” B、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
  • 6. 从19484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发动的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是(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 渡江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7.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 8.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动向中国大陆

    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④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 9. 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      ②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

    ③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      ④都在各自区域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 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最适合作下图第六单元标题的是(   )


    A、步入近代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战后初期的世界
  • 11. 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叙述正确的有(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④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2. 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A、 B、 C、 D、
  • 13. “和约在德国引起的深刻不满,一开始便暴露了这个和约的脆弱性,这种不满立即被法西斯分子所利用,对希特勒的崛起发挥了作用。”材料中的“和约”是指(   )
    A、《凡尔赛和约》 B、《慕尼黑协定》 C、《北大西洋公约》 D、《欧洲联盟条约》
  • 14. 2019年5月22日上午,中国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第一梯队官兵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出征,用行动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度和责任担当。有权派遣维和部队的国际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15. “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对材料所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冷战后美国一国主宰世界统治秩序 B、亚非拉国家已成为多极化的一极 C、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D、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二、综合题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纽约时报》(1895年)

    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

    材料四:“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已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教授柯伟林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的诞生表明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终于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作上述评论的?材料二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哪一事件揭开康、梁两人“新的救国之道”的序幕?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后“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45年中国能成为“名义上的大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从什么事件开始兴起并发展的?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5)、结合上述材料,简单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过程的认识。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生坐谈误国,可为浩叹,且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千古变局,庸妄人不知,而秉钧执政亦不知,岂甘视其沈胥耶?鄙人一发狂言,为世诟病所不敢避。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

    材料二:反农奴制斗争在俄国平民知识分子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平民知识分子在思想方面表达了农奴的利益和愿望。他们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建立革命组织。最终迫使沙皇政府让步。1861年……签署法令和改革宣言,宣布废除农奴制。

    ——选自《世界通史近代卷》

    材料三:美国1929—1938年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表

    年份

    1929年

    1933年

    1935年

    1938年

    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美元)

    912

    560

    831

    854

    失业率

    3.2%

    24.9%

    20.1%

    19.0%

    材料四: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年,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请你写出一例为“不亟亟焉求富强”而兴办的军事工业。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是谁签署法令和改革宣言?这一场改革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土地措施?
    (3)、材料三的数据变化是美国的哪次改革结果?请写出这次改革的最显著特点。
    (4)、材料四所提到的“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从此什么政策逐步在全国推开?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入到哪一国际组织,开辟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
    (5)、结合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理解。
  • 18. 人性的解放,民主政治的实践,构成了近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清晰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刘祚昌、王觉非分卷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独立后的美国于1787年制定了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授予总统,总统既是国家的行政首脑,又是军队的总司令。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材料三:伏尔泰曾说,在法国旅行需要经常更换法律,就像经常更换马匹一样。法国直到1804年以后才成为一个法律上的整体

    材料四: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五:1954年,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摘编自《依法治国七讲(图解版)》编写组编写《依法治国七讲(图解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宪法”指的是哪一部宪法?说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04年”相关的法律文献是什么?该文献体现了什么原则?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第一帝国”相比,“第三帝国”在中央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表现?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