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九中学五四学制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3-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合成新药物 B、防治环境污染 C、设计电脑程序 D、开发新能源
  • 2. 下列词语中,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量体裁衣  B、铁杵成针 C、木已成舟 D、火上浇油
  • 3.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器生锈 B、葡萄酿酒 C、剩饭变馊 D、苹果榨汁
  • 4. 下列是硫粉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表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从试剂瓶中取出少量硫粉,看到硫粉呈黄色 B、硫粉在燃烧匙中被加热时变成液态 C、液态硫受热进一步变成硫蒸气 D、硫蒸气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5. 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伐薪烧炭南山中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6. 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滴加液体 C、 加热固体 D、 取液体
  • 7.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可用嘴吹灭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转移液体
  • 8. 以下测量数据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50kg的食盐 B、用100mL的量筒量取9.5mL的水 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室温34.68℃ D、用10mL的量筒量取7.5mL的水
  • 9. 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符合题意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 10.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处液体的体积为(   )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
  • 11.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木炭的稳定性 B、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酒精的可燃性 D、浓盐酸的挥发性
  • 12.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大 B、金属铜能导电 C、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 13. 物质的性质能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氢气的密度小——充灌气球 B、煤能燃烧——可以作燃料 C、铝易导电——制炊具 D、有些塑料不导电——制电源插座外壳
  • 14.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 15. 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烟尘
  • 16. 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
    A、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B、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C、用作粮食的保护气 D、用作制氮肥的原料
  • 17.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 18. 保护空气,使天空更蓝,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随意大量燃放鞭炮 B、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 C、开发和利用各种清洁能源    D、将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 19. 下列有关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中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20. 下列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空气、氧气 B、氮气、硫 C、澄清后的石灰水、二氧化碳 D、红磷、稀有气体

二、填空题

  • 21. 很多同学都喜欢既别致又实用的叶脉书签,其制作方法如下:首先选取大小适当、稍老一些的树叶(如桂树叶)放在烧杯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10—15分钟(不搅拌),取出,冲洗,将叶片压平,最后系上各色丝带,漂亮的叶脉书签便做好了。
    (1)、在制作过程中,需称取12g氢氧化钠固体。由于氢氧化钠易潮解,称取时,要将其放在中,称量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填序号);

    A 增加砝码        B 移动游码        C 取出一些氢氧化钠固体        D 再加一些氢氧化钠固体

    (2)、量取88mL的蒸馏水,量取时最好选用(填“10mL”“100mL”或“500nL”)量筒,读数时视线应
    (3)、小明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盛有88mL水的量筒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完全溶解后得到了100g12%的氢氧化钠溶液。小明的操作是否符合题意?为什么?
    (4)、小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作叶脉书签,请指出图中两处不符合题意:

  • 22. 根据用途选择适当的仪器填空:
    (1)、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2)、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均可使用
    (3)、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4)、常用做热源的仪器是
    (5)、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6)、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7)、既能用来配制溶液,又能用于较大量试剂反应的仪器是
  • 23. 2015年柴静拍摄的关于雾霾深度调查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一经播出,即引起了广大社会人士对我们周围空气质量的关注。请根据空气的成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
    (2)、在空气的成分中,可制造化肥,也可以作保护气的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上述“温室气体”是指
    (3)、稀有气体可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了氦气的的性质;
    (4)、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净化空气的是(填序号)。

    ①使用清洁能源        ②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积极植树造林

三、实验题

  • 24. 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只答四点即可);

    (3)、丙实验中铁丝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 , 铁丝上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4)、在做甲、丙实验时,集气瓶内会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分别是甲: , 丙:
  • 25.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标记,将标记以上的部分按体积分为5等份;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在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红磷,将导管上的弹簧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体瓶中塞紧橡皮塞;④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步骤④中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3)、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4)、该实验还可推断出氮气的性质有:
    (5)、若测量结果小于1/5,则原因可能是:
    (6)、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题中图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写一条即可)。
  • 26. 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 , b是
    (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 ,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的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实验室也可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 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

四、科学探究题

  • 27.              
    (1)、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将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酸钾受热分解能产生氧气,但是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

    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写出氯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①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②实验是要证明在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