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2.3 耳和听觉
试卷更新日期:2020-02-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为盲人智能手机,整部手机只有一个按键,使用时,只要按下按键,手机就会发出语音提示:您需要进入电话模式还是短信模式。若进入电话模式,盲人通过念号码手机就自动拨号完成打电话的全部过程。下列有关盲人使用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盲人接受手机语音提示信号的感受器是鼓膜 B、耳蜗是中耳的一部分 C、失去视觉功能的原因均是因为视神经损伤造成的 D、所有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2. 《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能发出145分贝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声波具有能量 C、“145dB”是指产生声音的音调 D、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3. 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A、外耳道---- 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B、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 C、外耳道----鼓膜--- 耳蜗-----听小骨----听神经 D、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4. 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在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鼓膜 D、鼓膜和听小骨5. 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 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觉得吵闹,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7. 耳机现在已经成为广大年轻人离不开的物品。长期使用耳机会对耳的结构造成伤害,使听力下降。下列与听觉的形成无关的结构(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半规管8. 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 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④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9. 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A、耳蜗 B、中耳 C、鼓膜 D、听神经或听觉中枢10. 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11. 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12.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13.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C、蝙蝠的“回声”定位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14. 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B、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C、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D、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15. 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 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 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鼓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16. 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B、保持身体的平衡 C、减少噪音 D、防止呕吐17. 有的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以下哪个结构有关( )A、鼓膜 B、耳蜗 C、前庭与半规管 D、听小骨和鼓室18. 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 D、饼干太干了19. 美国贝尔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信用卡,这种信用卡只能对它们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每次你要刷卡的时候都需要对着信用卡说上两句话,只有声音与事先录制的用户声音相吻合才能够顺利刷卡。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 )
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20.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可能是大雪过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声音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声音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过后气温较低,声音传播速度变慢二、填空题
-
21. 在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1)、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处减弱噪声。22. 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次声波的是。23. 艺术家有时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梵高有一幅画叫做《自己的伤兵》,描绘的是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用剃须刀片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后画的。
(1)、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的哪一部分结构?。
(2)、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 )A、丧失 B、减弱 C、不变 D、增强24. 如图是人耳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人体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填序号,下同),感冒后病菌可以沿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2)、同学打闹请勿用手掌扇耳光,以防压缩空气冲击 , 导致它破裂。25.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26. 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属于从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的是。①城市禁鸣喇叭; ②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墙
③在高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 ④将飞机场建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
三、实验探究题
-
27.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页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有关。(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钢丝。(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8.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 , 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是:(写出一条即可)。(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四、解答题
-
29. 现在的居民一般都装有防盗网,网的上方有一个薄铁做挡雨板。这样在网内的东西才不会被雨淋湿,可是每当在下雨时,雨点打在挡雨板上,发出了很响的嗒嗒声,如果在夜里,这个噪声更是影响人的睡眠,你想个办法减小或消除这个噪声!30. 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有关。(3)、“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通过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之后,请写出之后声波到达大脑形成听觉的过程(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张开,使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