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2-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jū) 悖谬(bèi) 糟蹋(tà) 分外妖娆(ráo) B、寒碜(chen) 诓骗(kuāng) 箱箧(qiè) 毋庸赘言(zhuì) C、窗棂(líng) 拼命(pàn) 晨曦(xī) 难辞其咎(qiù) D、慰藉(jiè) 褴褛(lǚ) 咫尺(zhǐ) 未雨绸缪(móu)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阑珊 纂改 红装素裹 拭目以待 B、雾霭 渺茫 不屑置辩 荡然无存 C、被褥 骤然 与日具增 雕虫小技 D、流逝 阔绰 终南捷径 眼花瞭乱3. 下列句子中,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划线词语后句意不变的一项是( )A、“中国式过马路”屡禁不止,是因为总有一些人对遵守交通规则不以为意。(不以为然) B、《项链》这篇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有力地深化了主题,可以说是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C、回到故乡,他见到老房子破败不堪,荒草丛生,不禁黯然神伤。(黯然失色) D、游轮刚刚停稳,前往鼓浪屿观光的游客便争先恐后地登船抢位置。(前呼后拥)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6月初,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发生两起森林火灾,近千人赶赴扑救。 B、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 C、2018年高考期间,全国天气复杂:南方台风来袭,北方高温炙烤…… D、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三下南海探测,在深海探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5. 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长远角度看待中美关系。(把顿号改为分号) B、“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书法家张旭的话。(第一个句号应该放在引号里面) C、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第一个问号应该改成逗号) D、他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等等……真应该好好教育。(“等等”和省略号只取其一)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B、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称为“亚圣”,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鲁迅的小说代表作有《风筝》、《孔乙己》、《故乡》等。 D、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二、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鱼医
①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一种体态小巧、行动轻盈的小鱼。鱼医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用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细胞。实际上是鱼医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的。
②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
③海洋学家试图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鱼类大为减少。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疾病,一些鱼的鳞、鳃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海洋学家有做了一个试验,在一些鱼池放有鱼医,而在另一些鱼池中不放鱼医。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
④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
⑤海洋学家还发现,拜访鱼医的病鱼以雄鱼居多。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找不同的鱼医看病。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海洋学家还发现,有些雄鱼根本没有负伤,也没有病,但他们仍然频繁地去找鱼医。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
(选自《科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选文语言的运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中的“竟”字是表示范围的限制。 B、“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中的“可能”一词表估计,用得不准确。 C、“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中的“必须”一词强调了病鱼就诊时采用的唯一姿势。 D、“经过观察发现,原来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运用了平实的说明语言。(2)、下列关于选文说明方法的运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运用了列数据的方法,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B、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 C、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分类别的方法,让我们清楚、全面地认识事物。 D、选文第①段运用了摹状貌的方法,有助于把说明的对象介绍得更具体、生动。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任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是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
④读书可以防止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表述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 B、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句中划线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B、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 C、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D、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起兴,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这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继续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货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年中国年度小小说》,略有删改)
(1)、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2)、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3)、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①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
②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5)、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父亲没有回答。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三、文言文阅读
-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待) C、才美不外见(才能和美好品质) D、故常奇之(以……为奇)(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之”,同“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致远之材也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何陋之有(《陋室铭》)(3)、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四、诗歌鉴赏
-
1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无数山”和“毕竟东流去”在词里都有着丰富的含义,请任选其一加以解析。(2)、“山深闻鹧鸪”和“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两句中“深”字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五、句子默写
-
12. 用课文原句填空。(1)、晓镜但愁云鬓改,。(2)、 ,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4)、居天下之广居, , 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仁》)(5)、 ,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6)、《泊秦淮》一诗中诗人感叹国事的句子是 , 。(7)、《<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一个“恕”字可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做到“ , ”。
六、名著阅读
-
13. 名著阅读。(1)、“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那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
这段文字段出自《》,文中的“好姑娘”是指。
(2)、在《红岩》中,他被敌人注射了麻醉剂,仍然凭着坚强的意志,保守了党的机密。这里的“他”是 , “他”入狱前为办《挺进报》承担的具体工作是。七、综合性学习
-
14. 为了让同学们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来调侃和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2)、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3)、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八、命题作文
-
15. 请以《 , 和我想的不一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