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2-2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当地时间2018年3月5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向斯大林墓献花,纪念斯大林逝世65周年。以下史实与斯大林无关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C、实现农业集体化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 “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可见,列宁的目的是( )A、用社会主义手段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用资本主义手段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覆盖社会3. 如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法令》的颁布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4.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沉重的打击,苏联经济发展却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面貌,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打击下,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统治 B、德国通过建立法西斯专政摆脱经济危机,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渡过经济危机 C、苏联经济风景独好的原因是苏联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几乎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D、苏联风景这边独好的表现是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5. 图为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 )A、十月革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6. 有关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B、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1936年,苏联宣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苏联模式的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7.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显示了“苏联模式”(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导致了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 C、促进了苏联工业的迅速发展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8. 1921年俄国农贸市场出现了一种现象:农民把多余的牛奶、鸡蛋、面包摆在街道的两边高声叫卖,这在过去的几年是不可想象的。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应为(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斯大林的农业建设9.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人《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 B、农业集体化推进 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10. 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
年份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社会总产值 7.4% 6.4% 4.2% 3.3%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赫鲁晓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苏联解体11. 下图是一幅苏联海报:列宁身旁左右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 )A、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B、苏维埃政权巩固 C、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D、农业集体化完成12. 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俄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13.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相继担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改革。他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新经济政策的不足 C、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 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14.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15. 苏俄政府将一些国营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外资同苏维埃政府一起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外国资本家获此经营权源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 C、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新经济政策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跟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材料一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指什么办法?为了纠正这个错误,列宁换一个思路。材料二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什么?(2)、这一政策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有何作用?(3)、“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4)、“苏联的模式”是指什么模式?该模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特点?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效应。苏联模式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
材料二:1928——1940年,苏联国防工业总立值增加了1.8倍,年增长率高达39%。1938年与1930年相比,步、机枪的产量增长了8倍,火炮产量增加了12倍。坦克1930年有170辆,两年后增加到3000辆;到1937年底,苏军拥有各类坦克1.5万辆。1936年苏军拥有飞机6672架,是1928年的4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趣讲应》
材料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军的技术装备全部更新。苏制重型HC-2坦克超过德国“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的发展。
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美、苏两国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教学用书
(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2)、据材料二,三,归纳苏联国防现代化中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历程。(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国防现代化对当今俄罗斯的重大影响。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英]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绘制
(1)、图中实施A点所示政策的领导者是谁?(2)、小史依据图得出的结论是“A点所示政策不如B点开始形成的模式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大”。你同意他的结论吗?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