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8-1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钉锈蚀 B、海水晒盐 C、粉尘爆炸 D、烧制陶瓷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B、金属钨用于做灯丝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铜用于制作电线3.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镁:MG B、一氧化碳:Co C、氢氧根:HO﹣ D、两个氧原子:2O4.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2 B、H C、Fe D、O5. 下列标志表示“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6. 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A、钢筋混凝土 B、储氢合金 C、塑料薄膜 D、氮化硼陶瓷7. 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A、废旧电池就地填埋 B、氢能代替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 D、露天焚烧秸秆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
取走蒸发皿 C、
读取液体体积 D、
添加酒精
9.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可以放回原处,也可以丢弃 B、玻璃棒在实验中只能作搅拌器使用 C、碱式碳酸铜受热,绿色固体变为黑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D、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量取、配制和转移10.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a表示氢元素 B、
将一瓶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C、
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温度变化 D、
碱滴加到酸中溶液的pH变化
二、选择题
-
11.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成黑色疏松多孔的海绵状
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和腐蚀性
B
将一个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无变化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C
将1L芝麻与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
微粒之间有空隙
D
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A、A B、B C、C D、D12.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 B、50℃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乙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3.3% C、3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温度或增加溶剂 D、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1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就是丙.13. 下列说法中,全部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在水中加入蔗糖能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B、肥皂水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干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溶质都以分子的形式溶解在溶剂里:合金的熔点都高于它的成分金属 D、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氮元素:缺碘过量会导致甲状腺疾病14.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
A
制备Fe(OH)3
Fe2(SO4)3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过滤
B
鉴别羊毛绒与棉纱线
分别灼烧,闻气味
C
提纯含有少量水蒸气、HCl气体的CO2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NaOH溶液
D
检验NaOH固体是否变质
取少量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A、A B、B C、C D、D15. 小明已通过基础实验6﹣“粗盐的提纯”除去了难溶性杂质,查阅资料发现,实验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MgCl2、Na2SO4和CaCl2可溶性杂质,他称取了一定量的“精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再进行除杂提纯,进一步得到较纯净的NaCl固体,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操作a、操作b和操作c相同,都为过滤 B、若X、Y、Z分别为NaOH、BaCl2、Na2CO3 , 则溶液N中的溶质为CaCl2 C、若Z为Na2CO3 , 则白色固体一定为BaCO3和CaCO3 D、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2CO3三、非选择题
-
16. 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叠氮化钠的制备:将金属钠与液态氮反应得NaNH2 , 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3+NaOH+X.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化学符号表示:①NaN3中的阳离子为;②X的化学式为 .(2)、液态氨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实验室检验X气体的方法是 .(3)、NaNH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Na、N、H元素的质量比为 .(4)、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NaN3迅速分解为Na、N2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为 , 仪器②的名称为 .(2)、B装置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应改正为 .(3)、实验室若用KMnO4制O2 , 反应装置应选择(填装置序号),制取O2前应先检查装置的 , 若用E装置收集O2 , 气体应该从填“a”或“b”)口进,若由稀的双氧水和MnO2反应制取O2 , 其中MnO2的作用是 .(4)、实验室若用改进后的B装置制CO2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检验C装置中C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为 .18. 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S、Cl、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E为气态单质,D、F为酸且D为胃酸的主要成分,G、J为碱且J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I为可溶性盐且I俗称纯碱,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气态H常用于灭火.请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为;J的化学式为 .(2)、若B+D→C,则C溶液的颜色为;固态H俗称为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与E为;F与G为 .(4)、A~J之间的转化关系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19.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在实验室中由Cu为原料制取CuSO4溶液的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价分析、实验探究和方案改进.
【实验方案】
方案一:Cu CuO CuSO4
方案二:Cu CuSO4[Cu+H2O2+H2SO4(稀)═CuSO4+2H2O]
方案三:Cu CuSO4[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方案四:Cu CuSO4[Cu+Fe2(SO4)3═CuSO4+2FeSO4]
方案五:Cu CuSO4[3Cu+3H2SO4(稀)+2HNO3(稀)═3CuSO4+2NO↑+4H2O]
【评价分析】
(1)、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优点是实验的操作步骤不需要走分步进行和 . 但工业上不采用方案二大量使用H2O2制硫酸铜的原因是 .(2)、方案三与方案一、二相比,缺点是和反应会产生SO2 . 生产生活中大量的SO2排放到空气中容易形成 .(3)、【实验探究】老师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四:
已知:①4FeSO4+O2+2H2SO4(稀)═2Fe2(SO4)3+2H2O
②溶液中pH=3.2时Fe(OH)3开始沉淀,实验流程中“滤渣”的化学式为 , 滤渣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方案改进】某同学针对方案五查阅资料:Cu与稀H2SO4和稀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生成的无色NO气体很容易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NO2:NO2溶于H2O时生成HNO3和NO,工业上利用这一生产原理生产HNO3 . NO2溶于H2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若采用方案五制取CuSO4溶液,根据上述查阅资料所获得的反应原理,改进的实验方案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0. 过氧化钠(Na2O2)可用作潜水艇有呼吸面具的供氧剂,已知:过氧化钠(Na2O2)能与空气中的H2O或CO2反应升成O2 ,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称取实验室放置较长时间的Na2O2样品(样品中不考虑水的存在)12.08g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共收集到气体1.28g,再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沉淀、过滤、洗涤和干燥等,得到固体4.00g,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2O2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为(填化学式).如何检验Na2O2已经变质?请补充完整下列检验的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2O2样品置于试管中,加入 .
若产生气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 , 若溶液
.
则说明Na2O2已经变质.
(2)、计算出12.08g上述样品中Na2O2的纯度为(结果精确到0.1%),含有NaOH的质量为g(写出详细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