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17-08-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如此描述中国的均田制:“中央政府分给每个强壮的农民大约19英亩土地。这并不是去剥夺大家族所占有的土地,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土地,如开垦战争期间被荒废的土地。此外,只有自由农民得到政府的赠与地,而且实际上,并非他们所有的人都得到了土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均田制没有触犯地主阶级的利益 B、均田制使自由农民获得了土地 C、均田制增加了国家税收 D、均田制从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 2.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下列关于材料中的“它”表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B、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自己消费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明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 D、发明与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 3. 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不了解世界形势 B、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抵制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D、落伍于世界潮流,未能实现社会转型
  • 4. 经文献资料和考古证实,西汉长安城周长25公里多,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均与城门相通。其中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5公里多,整个街面宽约50米。长安商业繁荣,从事商业交易的有九个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分散在城中

    ②是研究西汉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素材之一

    ③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促进商业的繁荣

    ④青花瓷的热销给许多店铺带来丰厚利润

    A、②③ B、①② C、 D、
  • 5. “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斯塔夫里阿斯《全球通史》),材料中的“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主要受益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信息技术革命
  • 6. “仅1545—1560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由此引发了一场‘价格革命’……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材料说明(    )

    A、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价格革命引起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价格革命促进了荷兰、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 7.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由此可见(    )

    A、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B、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 C、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D、发电机是美国人发明的
  •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标志着(    )

    A、人类社会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C、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D、经济全球化形成
  • 9. 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1925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仿效,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这一变化(    )

    A、未能突破传统丝织业的技术瓶颈 B、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 C、标志着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D、是西方工业文明成果在中国的应用
  • 10. 晚清思想家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近代企业中,其兴办宗旨与冯桂芬观点相似的是(    )

    A、天津开平煤矿 B、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C、上海发昌机器厂 D、贻来牟机器磨坊
  • 11.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近代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合作谋发展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D、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 12. 有人在回忆我国特区创建时说道:“对特区的非议很多,有人还发来一本《租界的由来》的小册子,似乎办特区就会办成租界、殖民地。”对“租界”和“特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租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外国干涉下被迫开放的 B、特区是新中国主动开放的表现 C、两者的目的都是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D、两者性质不同
  • 13. 外电对中国的改革有这样的评论:起初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20世纪90年代初才确立了经济改革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是指(    )

    A、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 B、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14.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对此历史时期,正确的认识是(    )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5.

    下图是《1978—2008年间我国进出口情况统计表》,其中2001年后对外贸易加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推动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推动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的展开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 16.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7. 1898年袁世凯进贡一辆奔驰轿车给慈禧太后作寿礼。结果,慈禧发现司机坐在她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顿时气的下车拂袖而去,并至此将此车“打入冷宫”。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 B、新型交通工具在中国没有市场 C、新型交通工具冲击旧的等级伦理制度 D、中国人的观念落后
  • 18. 一位辛亥老人回忆湖南的情况说:民国初年“湖南女子开始冲破了旧礼教的封锁线,纷纷要求入学,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因此女学校逐步有所发展,而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所能阻止的了。”材料反映出(    )

    A、国民政府推动习俗西化 B、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 19. 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    )

    A、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 B、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C、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D、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 20.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美国国内法西斯协会、黑衣社、银衣社、美国民族主义党等法西斯组织不断涌现,整个社会不满情绪异常高涨,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接连不断。据材料可看出经济大危机(    )

    A、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B、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 C、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转变经济政策
  • 21. 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国家只有三个: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美国对市场经济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

    A、首创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B、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政府对市场经济全面干预 D、用“看不见的手”调控经济
  • 22. 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    )

    A、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 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通过私有化政策剌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
  • 23.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下列有关其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劫富济贫”,激化了社会矛盾 B、“削峰填谷”,缩小了贫富差距 C、“惩勤助懒”,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D、“扶危济困”,扩大了社会消费
  • 24.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    )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比例失调
  • 25.

    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图是20世纪前期苏联描绘纺织女工的一张海报。该海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苏联工业化建设中轻工业得到发展 B、工业化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斯大林实行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 D、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 26.

    图示柱状图显示了苏联经济增长率与世界的比较,其中两次出现负增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破坏 B、经济体制改革的负效应 C、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 D、苏联经济模式固化影响
  • 27. 新加坡《海峡时报》提到:“全球化”这个词在上世纪90年代,被看作精英对穷人的剥削。到21世纪以后,“全球化”开始带有半积极性的意味。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认为,对于“全球化”,既不需要对抗,也不需要叫好。”材料表明(    )

    A、全球化消除了文明对抗 B、全球化在2007年金融危机后加强 C、对全球化关注日益淡泊 D、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程度逐渐深入
  • 28. 德赛等人指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

    A、中国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 C、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D、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 29. “二战后初期,在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主导下,建立了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为三大支柱的国际经济新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这呈现出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上的特点是(    )

    A、美国掌控世界经济 B、世界统一市场形成 C、制度化和体系化 D、区域经济集团化
  • 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具特色的国际组织相继成立。如图所示,国际组织的共同特征是(    )

    A、发达国家加强合作 B、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C、倡导建立政治合作 D、成员国经济均衡发展

二、非选择题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二:(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材料三:如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材料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政府治理环境的措施。

    (2)、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程度不断提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开始谋求在局部地区范围内实现经济联合,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满足经济活动国际化和相互依赖加深的要求。

    ——周敏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二:“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垂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的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 33.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采用“官商合办”形式,是中国第一个近代股份公司,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外资轮运企业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已至暮年的晚清政府既无振作航运业的美备之法,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中国社会大量游资的持有者买办商人拥有大量资金,却由于利润刺激大多将资本投向外国股份公司,“深受洋人盘剥之”……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

    ——摘编自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

    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创办时,仅有轮船4艘,2319吨;到1883年,已有轮船26艘,33370吨。开办后,要消耗大量燃料,招商局于1878年投资开办开平煤矿,该矿设备完善,雇佣工人达3500~4500人。燃料问题解决后,进一步又要解决原料问题,于是有同茂铁厂的创办及各种有色金属,如铜矿、铅矿、金矿之开采。煤与各种金属矿厂的开办,又产生陆上运输的问题,于是导致了铁路的建筑。因铁路的修建,需要大量优质钢材,于是1889年张之洞筹办汉阳铁厂。通讯等事业也被提上日程——天津电报局于1880年开办。

    ——摘编自胡显中《上海轮船招商局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三: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轮船招商局创办的目的和实行“官商合办”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经营范围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核心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