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北区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8-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    )

    ①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②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③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

    ④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2.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推到力主要是源于(    )

    A、发电机和发动机的问世 B、内燃机的发明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垄断组织的产生
  • 3. 1929年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罗斯福总统把美国从地狱拉回人间的主要措施是(    )

    A、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大力推行“福利国家”政策 C、加强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 D、大力开拓国外市场
  • 4. 关于世界货币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的背景相同 B、世界银行由成员国认缴资金并根据其认缴资金的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大小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初的贷款对象主要是亚非拉国家,以帮助它们尽快发展经济 D、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等同于黄金
  • 5.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 6. 民国初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

    A、米煤业和运输业 B、纺织业和面粉业 C、化工业和橡胶业 D、皮革业和卷烟业
  • 7. 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 8.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①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②法币政策和白银国有政策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9. 英法两国由等级君主制转向君主专制的关键因素是(    )

    ①采邑分封的确立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民族国家的形成

    ④教会势力的壮大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 10. 1610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公开对议员说:“的确可以把国王叫做神,因为他对人行使某种神权或类似的权,假如你们想一想上帝的特征,就会看出这些特征如何适合于国王这个人……”。这一言论被概括为(    )

    A、君主专制 B、王在议会 C、君权神授 D、王在法下
  • 11. 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 12. 下列有关中山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基础是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 B、体现了中国服饰对西装改革的推动作用 C、综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主要特点 D、曾经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广为流行
  • 13. 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班牙已经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B、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D、荷兰打败西班牙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 14.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设立电报局,并建立了自旗后(即今高雄)至府城(即今台南)全线长95华里的电报线。它的影响是(    )

    A、近代中国的第一个电话局,第一部市内电话开通 B、这是中国人自己主持架设、修建、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第一步 D、很快,民间老百姓也用上了电报、电话
  • 15. 下列服饰中体现出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汇的是(    )

    A、 B、 C、 D、
  • 16.

    下图是电影《歌女红牡丹》的剧照。这部电影是(    )

    A、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B、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C、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戏剧片电影 D、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 17.

    读下图,分析引起1949年到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田水利的兴修 C、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 18.

    下图反映的经济特征是(    )

    A、计划经济 B、新民主主义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 D、市场经济
  • 19.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高频率语汇最可能出现在1978年~1996年的是(    )

    A、解放、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 B、原子弹、氢弹、火箭、人造卫星 C、解放台湾、侵略、和平共处、反帝反修 D、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市场经济、世贸组织
  • 20.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    )

    A、内燃机创造和使用 B、电机的发明与运用 C、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D、交通运输业发展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215(南方)

    1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328(南方)

    1450.92

    6.42

    3.21

    3.21

    90%

    材料二: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分别归纳陈亮的观点和黄宗羲的观点。

    (3)、有人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

    (4)、依据材料三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实行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对外政策?

  •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华社2009年11月19日电,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一致选举范龙佩、凯瑟琳·阿什顿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他们被形象地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一体化组织,人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欧盟各成员国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实体。

    材料二:有分析称,在欧盟中享有最大影响力和发言权的法德领导人都不希望选出一个有足够国际影响力的欧盟“总统”。推选过程中,各国为了各自利益而勾心斗角,无疑是对欧盟建立“超主权国家”设想的最大嘲讽。欧盟各国领导人用暗箱操作的方式闭门推选,也与欧盟政治理念背道而驰。欧盟未来的政治前景或许是光明的,但起码在这两人的任期内,我们似乎是无法看到这份光明了。

    材料三:近年来,中欧之间交往频繁。2009年5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中欧第十一次领导人会晤,双方就进一步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一体化的主要特点。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观点进行评判并阐述你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欧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中的③是?简要说明该组织的作用以及后来的沿革。

    (4)、四五百年以来的全球化使任何国家都受到强烈冲击,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下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述》l982年第l期

    材料三:

    材料四:我们一个很大的成果是创作了利用市场机制的方法来解决酸雨控制的问题。……在环境执法方面,在美国我们建立了一种处罚的措施,可以处罚剥夺公司由于不进行环保行动而获得的任何经济收益。……在美国,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提高能源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舒适度。

    ——人民网《美国环保协会主席谈美国环境保护的经验与教训》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思想的基本观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当时的美国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表明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什么问题?根据材料四回答美国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