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五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2-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B、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大相径庭。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D、如果再不有效进行治沙护理工作,这里的绿洲也将会变成不毛之地
  •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把“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改为“降低复习效率,影响考试状态”) B、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将“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互换位置) C、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考试时又没有按照要求仔细审题,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删掉“是可想而知的”) D、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将“广泛”删除)

二、句子默写

  • 3.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2)、 ,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表达作者无限凄凉悲苦之情的点睛之句是:
    (4)、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敌》)
    (5)、请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补充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三、字词书写

  •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jué  bié

    ②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③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被jìn  gù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

    ④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hài  rén  tīng  wén了。

四、语言表达

  • 5. 请你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五、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①身所寄

    ②因往

    屈伸呼吸

    ④其人然大喜

    (2)、翻译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亦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 , 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孔文举:孔融。②诣:前往,到。③清称:有清高的名称。④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⑤仆:自谦。⑥了了:聪明,有智慧。⑦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②元礼及宾客莫不

    (2)、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谓 吏 曰 我 是 李 府 君 亲 既 通 前 坐。

    (3)、孔融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六、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堂课

    潘炫

        ①直到今天,回想起那一段经历,我仍心有余悸。

        ②那时候,他教我们的语文,那是一门我认为很枯燥的科目。几堂课下来,我就在感觉索然无味之后,开始做起自己认为有趣的事。

        ③一次,他突然叫我起来,提了几个很费解的问题,在我的一阵沉默后,他铁青着脸说:“潘同学,请你到讲台边上站着听课。”几个同学露出幸灾乐祸的“笑脸”,甚至还发出了笑声,那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我的心上。我感到莫大的耻辱。

        ④我抬起脸,硬邦邦地说:“请问老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⑤“有!”他的脸更红了,一字一句地说,“那就是,你走出教室,这学期我的课你不用上了。”

        ⑥那几张“笑脸”不见了,他们一定开始为我担忧。在他们的注视下,我不假思索地推门而去。

        ⑦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这期间,我常在自责与不安中度过,心里再也没有那份骄傲与放纵了。这可是一学期快要结束的关键时刻!

        ⑧只剩下最后一堂课了。那天,我早早地进了教室,心里是一片波动不止的湖。

        ⑨他走上讲台,我偷偷地看了他一眼,他显得有些苍白,我为自己当初的冲动而后悔不迭,他环视教室,就在那一刻——我们的目光匆匆相对的那一刻,我看见他暗淡的眼神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脸上悄悄地绽开了一朵微笑,只有我能看见。

        ⑩那一堂课,老师讲得很生动,我也听得很专注。

        ⑪就在离下课只有十分钟时,他说:“同学们,剩下的十分钟可不可以给我?”同学们都不解地看着老师。

        ⑫“几天前我让潘炫同学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我就后悔了,”他开门见山的表白让我无所适从,“几天来,我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看着他空空的座位,我常常自责。请同学们原谅,因为我的错,更因为我不敢承担自己错误的后果,一再地推卸责任。感谢潘炫同学这节课能来,给我这个道歉的机会……”而我呢?我又何尝不是在自傲与任性中一再地推卸我的责任。我流着泪走上讲台,朝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⑬几个月前我是何等的任性与愚蠢!这是第一次认真听他“讲课”,也是最后一堂课,庆幸的是,我没有错过。

    (选自《读者》杂志)

    (1)、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文中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从文中找出能证明老师“几天来,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常常自责”的语句。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炊烟里的母亲

    朱成玉

        ①母亲老了,总是遗忘。晾晒的衣物忘了在下雨前收回,莫名其妙就弄伤了手脚,衣服上的扣子去向不明,做饭煳锅底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的确,现在的母亲,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左手和右手。

        ②唯一忘不掉的,是她自己的孩子。忘不掉孩子们的生日,大概她也知道自己的记性不佳,便在日历上找到那些日子,然后叠起来,用以提醒自己。

        ③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如今,儿女们如鸟一样飞远,母亲的桌上只有一双孤独的筷子。母亲,被冷落在遥远的炊烟里,一转身又是一年。

        ④看到炊烟,就看到母亲了。我总是这样想。并习惯了这样去看每个人家的炊烟:炊烟缓缓,那一定是孩子们都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用她的安详笼罩着孩子们的美梦;炊烟凌乱,那一定是孩子们迟迟未归,母亲牵肠挂肚,急得在院子里打转。

        ⑤那时,我就是个喜欢疯跑的孩子,也是喜欢哭泣的孩子,满脸鼻涕的孩子。可是,母亲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把我抱起,毫不犹豫地,深深地吻下去。

        ⑥一丝风也没有的时候,炊烟笔直笔直的,那很像年轻时候的母亲,身材高挑,相貌出众,被村里无数后生的眼睛偷偷地打量过。

        ⑦可是一阵风就会将那笔直的身段吹弯,就像现在佝偻着的母亲。原来,炊烟也是会老的啊。母亲,用褶皱,用后半夜的一盏油灯,用老花镜,用哆哆嗦嗦的手,用手上的针线……爱着我们,却极力不发出声来。哪怕一声轻咳,都埋在一块柔软的巾帕里。

        ⑧柴米油盐,是这一生和母亲最亲密的事物。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即便在艰苦的日子里,母亲也总是认认真真地做饭,从来不对付。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却不一样,没看见她用了多少食材,却总能变着花样地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来。母亲在厨房里劈啪作响,把贫苦颠得上下翻飞,把日子炒得香滋辣味。灶台底下的火焰,总是忍不住窜出来为母亲鼓掌。

        ⑨而从灶台下欢快地跑向屋顶的炊烟,是缠绕在母亲手上的戒指,一生都未曾褪下。因为,在母亲的指缝间,我总能闻到葱花的味道,家的味道。

        ⑩所以,我家的炊烟是有着葱花味儿的炊烟。我家的炊烟也是最好客的炊烟,总是微笑的。或是点头,或是招手,欢迎你,挽留你。

        ⑪炊烟,就这样在我的目光里一茬一茬地熄灭,又一茬一茬地升起。

        ⑫今夜,我想念母亲。可是我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唯有希望故乡的风能轻一点儿,别把我家的炊烟吹得东倒西斜。因为母亲在炊烟里睡着,她累了,让她多睡一会儿吧,借着炊烟的暖。

        ⑬母亲,今夜我们梦中相见。

    (选自《辽宁青年》2014年第10期,有改动)

    (1)、作者由“炊烟”回忆了母亲的哪些活动?
    (2)、请分析第③段中“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这句话的作用。
    (3)、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

    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命题作文

  • 10. 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无数的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忆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最想感激的人是谁?赶快拿起笔把这感人的故事告诉大家。

    以“感谢有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用词准确,标点正确。②语句通顺,连贯。③字数不少于500。

八、名著阅读

  • 11.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如来对众言曰:“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如来曰:“三藏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第八回)

        唐僧正走处,忽听得一棒锣声,路两边闪出三十多人,一个个枪刀棍棒,拦住路口道:“和尚!那里走!”唬得个唐僧战兢兢,坐不稳,跌下马来,蹲在路旁草科里,只叫“大王饶命!大王饶命!”那为头的两个大汉道:“不打你,只是有盘缠留下。”长老合掌当胸道:“大王,贫僧是东土唐王差往西天取经者。自别了长安,年深日久,就有些盘缠也使尽了。”那贼闻言,掣大棍,上前就打。长老一生不会说慌,遇着这急难处,没奈何,只得打个诳语道:“二位大王,且莫动手。我有个小徒弟,在后面就到。他身上有几两银子,把与你罢。”那贼道:“且捆起来。”众喽啰一齐下手,把一条绳捆了,高高吊在树上。

        却说三个撞祸精,随后赶来。忽见长老在树上,八戒呵呵大笑道:“你看师父。在那等我们便罢了,却又有这般心肠,爬上树去,扯着藤儿打秋千耍子哩!”行者见了道:“呆子,莫乱谈。师父吊在那里不是?你两个慢来,等我去看看。”好大圣,急登高坡细看,认得是伙强人。心中暗喜道:“买卖上门了!”即转步,摇身一变,变做个干干净净的小和尚,肩上背着一个蓝布包袱。来到前边,叫道:“师父。”三藏道:“徒弟呀,还不救我一救?”那伙贼见行者与他师父讲话,撒开势,围将上来道:“小和尚,你师父说你腰里有盘缠,趁早拿出来,饶你们性命!”行者放下包袱道:“盘缠有些在此包袱,不多,只有马蹄金二十来锭,粉面银二三十锭,散碎的未曾见数。要时就连包儿拿去,切莫打我师父。”那伙贼闻言,都甚欢喜道:“这老和尚悭吝,这小和尚倒还慷慨。”教:“放下来。”那长老得了性命,跳上马,顾不得行者,操着鞭,一直跑回旧路。

        行者忙叫道:“走错路了。”提着包袱,就要追去。那伙贼拦住道:“那里走?将盘缠留下,免得动刑!”好大圣,耳中摸一摸,拔出一个绣花针儿道:“列位,我出家人,果然不曾带得盘缠,只这个针儿送你罢。”那贼道:“你好道会做裁缝?我要针做甚的?”行者听说不要,就拈在手中,晃了一晃,变作碗来粗细的一条棍子。将棍子插在地下道:“列位拿得动,就送你罢。”两个贼上前抢夺,可怜就如蜻蜓撼石柱,莫想弄动半分毫。这条棍本是如意金箍棒,天秤称的,一万三千五百斤重,那伙贼怎么知得。大圣走上前,轻轻的拿起,丢一个蟒翻身拗步势,指着强人道:“你都造化低,遇着我老孙了!”群贼围上前来,打了五六十下。行者笑道:“且消停!待我一个个打来,一发教你断了根罢!”荡的两棍,打死了两个,唬得那众喽啰撇枪弃棍,四路逃生而走。

        却说唐僧骑着马,往东正跑,八戒、沙僧拦住道:“师父往那里去?错走路了。”长老兜马道:“徒弟啊,趁早去与你师兄说,教他棍下留情,莫要打杀那些强盗。”呆子一路跑到前边,厉声高叫道:“哥哥,师父教你莫打人哩。”行者道:“别个都散了,只是两个头儿在这里睡觉哩。”呆子行到身边,看看道:“这两个,张着口睡,都淌出些粘涎来了。”行者道:“是老孙一棍子打出豆腐来了。”八戒道:“人头上又有豆腐?”行者道:“打出脑子来了!”八戒听说打出脑子来,慌忙跑转去,对唐僧道:“打杀了。散伙了!”三藏问:“阿弥陀佛!打的怎么模样?”八戒道:“头上打了两个大窟窿。”三藏教:“解开包,取几文衬钱,快去那里讨两个膏药与他两个贴贴。”八戒笑道:“师父好没正经。膏药只好贴得活人的疮肿,那里好贴得死人的窟窿?”三藏道:“真打死了?”就恼起来,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猢狲长,猴子短……

    (第五十六回)

    (节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1)、根据第八回,简要概括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根本原因。
    (2)、请说说《西游记》中你最喜爱哪一个角色,为什么?
    (3)、鲁迅认为《西游记》“实出于游戏”,请结合上文第五十六回节选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