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年1月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0-01-16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如图所示的分封形势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 C、西汉 D、东汉2. 最能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成就的是( )A、棉布 B、瓷器 C、铁器 D、青铜器3. 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始于( )A、秦代 B、汉代 C、宋代 D、清代4.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其中“第一种”东西指的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5.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之一。下列书法作品可供某同学练习楷书临摹的是( )A、
B、
C、
D、
6. 因处理军务而产生,进而辅佐皇帝全面处理政务的机构是( )A、内阁 B、军机处 C、礼部 D、尚书省7.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对西学认知的程度8. 1919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作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朱德 D、毛泽东9.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著作是( )A、B、
C、
D、
10. “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歌谣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华北事变11. 2019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瑞金 B、遵义 C、会宁 D、吴起镇12. 《申报》报道民国时期的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A、大众传媒的普及 B、男女平等的实现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封建思想的根除13.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它反映了当时( )A、人民公社的巨大成就 B、脱离实际的浮夸之风 C、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 D、畜牧业生产的真实情况14.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是( )A、地方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5. 英国学者珍妮·克莱格在其著作《中国的全球战略:走向一个多极世界》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此处的“开花结果”指的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16.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改变了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 B、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17. 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18.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落实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体现了教育“三个面向”的方针 D、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19. 如图是某教师讲授“祖国统一大业”时设计的板书,其中方框的内容应是( )A、和平共处 B、“九二共识” C、平等互利 D、“一国两制”20.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它的本质含义是强调( )A、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创造了万物 C、人是唯一可以衡量万物的工具 D、人的价值21. 公元前6世纪初,废除债务奴隶制的雅典著名改革家是(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亚里士多德22.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文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经济全球化趋势23.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使英国走向( )A、法治 B、人治 C、专制 D、共和24.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为此,这位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是( )A、社会契约 B、法制原则 C、三权分立 D、主权在民25. 有人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所谓“新的经济秩序”在当时指的政策是( )A、重商主义 B、自由放任 C、国家垄断 D、殖民扩张26. 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是(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 D、四月革命27.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对该民谣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出现永久性衰退 B、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得到解决 C、资本主义制度彻底崩溃 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28.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发表“铁幕”演说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建立华沙条约组织29. 列夫·托尔斯泰描写俄国人民反抗法国侵略战争的文学作品是( )A、《十日谈》 B、《唐璜》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平》30.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开放的中国也离不开世界。2001年中国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
31.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3周年,某校举办辛亥革命纪念展。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中的宗旨被孙中山阐释为什么思想?据此指出同盟会的性质。(2)、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分析图三中法律条文制定的直接目的。(3)、根据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2. 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业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丰富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33.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产生途径
上海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①
广东南海
陈启源
继昌隆缫丝厂
②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③
材料二: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瑞蚨祥绸布店(1862年创立)青岛分号1904至1949年经营销售额的变化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中的①②③分别填入什么?(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早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7~1949年期间,瑞蚨祥绸布店青岛分号经营销售额下降的原因。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外历史学家,无不为中国封建社会里存在如此强大的统一力量而感到惊愕。人们不能不问:同样是封建社会,有着大致相同的生产水平——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自然经济,而中国封建国家为什么具有如此不同的形态?它依靠什么样的组织力量来克服分裂割据?“大一统”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上的特色,它是中华民族古代的光荣与骄傲,但我们民族也曾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统一的时间及其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结合材料及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大一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