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1-15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 1.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他认为“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注重博采众家学说形成独特理论。这反映了(   )
    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 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 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 D、“百家争鸣”局面结束
  • 2. 《晋书》卷九八《王敦传》载:“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山东琅琊人)与从弟导等同心翼德,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六朝君主均出身寒门 B、北方统治集团达成共识 C、世家大族势力的影响 D、东晋偏安政治局面建立
  • 3. 唐初实行中书、门下两省联合议政,即为政事堂的设置。在政事堂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肃宗时首席宰相每隔十天轮流执笔,德宗时改为每日一人轮流执笔。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巩固君主专制 B、广泛延揽人才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行部门牵制
  • 4. 据史载,“至正嘉时,湛甘泉、王阳明诸先生出,而书院生徒乃遍天下。盖讲学于斯为灿漫矣。……迄于隆万,此时天下几无日不讲学,无人不讲学。”明朝时江南地区讲学会的日益兴盛反映了(   )
    A、科举文化的发达 B、士大夫旨趣的转移 C、社会结构的变动 D、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 5. 陈独秀在《新青年》撰文指出:“现代伦理学上之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其说遂至不可摇动,而社会风纪,物质文明,因此大进。”陈独秀主张(   )
    A、通过思想启蒙以实现个人自由 B、个人自由是修身治国的根本 C、注重保障个人自由的制度建设 D、经济自主是个人自由的前提
  • 6. 1887年,中国占全国人口2%的富有阶层(以地租、利润、利息等为主的财产收入者)的收入占全国国民收入的比例为21%,而占全国人口98%的普通阶层的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中只占79%的比重;20世纪30年代初中期,中国国民收入中工资薪金收入所占比重达49%,而财产收入所占比重为51%.20世纪30年代初中期中国国民收入的变化表明( )
    A、政局动荡制约国民收入 B、中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C、城市人口出现缓慢增长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7. 如图为漫画家廖冰兄的作品《从以时间换取空间到以空间换取时间》(1937年),时钟的上半部分表示防守阶段,下半部分表示反守为攻阶段。该漫画意在说明(   )

    A、八路军是防御阶段的抗日主力 B、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 C、正确的战略是抗战取胜的关键 D、中国必定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 8.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明确“三步走”战略目标 B、逐步突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 C、着力商品流通领域的改革 D、开始承认私人经济的合法地位
  • 9. 古代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分别落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不标明他们的身世。这一做法表明古代雅典(   )
    A、注重强化公民群体意识 B、具有精英政治显著特点 C、个人身世隐私得到尊重 D、贵族阶层掌控政治生活
  • 10. 1792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世俗离婚法,宣布男女双方可以依据同样的法律理由离婚,以实现个体自由,确立起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的原则。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工业革命提高妇女地位 C、革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激励妇女参加卫国战争
  • 11.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时人评论说,不结盟的“一些原则来自万隆会议。”“发起我们运动的由来,应追溯到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反映了(   )
    A、殖民主义体系日益瓦解 B、亚非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 C、东西方关系进一步缓和 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 12. 如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

    A、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起决定性作用 B、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C、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D、二战后发达国家一直主宰世界贸易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宋时期,北起淮南东海,中经杭州湾和福建福漳泉金三角,南到广州湾和琼州海峡的南宋海岸线上,与外洋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其中以大食商人为最多。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至南宋增至300余种,大致可分香料、宝货、药材、矿产、染料、纺织品等几大类,输出商品以手工业产品为主,有金、银、缗钱、精粗瓷器等数十种。南宋绍兴末年(1162年),泉州、广州两市舶司的净收入为二百万缗,约占当时南宋王朝年度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摘自郑学檬主编《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随着中国近代商埠、港口通讯联系的加强,清政府在1866年决定由江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3月,经总理衙门批准,在上海、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今营口)设立了海关邮局,从事收寄公众邮件业务,并发型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1896年,光绪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总理衙门任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为总邮政司,负责大清邮政官局事务。1906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分管船政、路政、电政、邮政。邮传部于1911年5月正式接管邮政。据统计,到1911年底,设有总局、分局、支局、代办处等邮政机构6201处,“邮差邮路、民船邮路、火车邮路,总计三十八万一千里。”至此,中国近代邮政体系初步形成。

    --摘自费莉等《近代中国通讯业的崎岖步履》

    材料三“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运输量统计(单位:亿吨公里)

    年份

    总运输量

    铁路

    公路

    水运

    1953

    990

    781

    23

    186

    1954

    1203

    932

    29

    242

    1955

    1320

    982

    34

    304

    1956

    1591

    1204

    44

    343

    1957

    1810

    1346

    48

    416

    --摘自孙健主编《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近代邮政业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我国物资流通的主要因素。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53年,英国《当代》杂志载文称:“原先,这个地区(指曼彻斯特)被说成是碌碌终日的资产者的地区,除了棉花和缚于机器的奴隶,他们什么也不想。现在,整个国家都看到它一下子显示出巨大的精神和力量,显示出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通过异常明澈的目光和特别旺盛的精力,它胜利地指导了英国国家的政策。”

    材料包含了近代英国发展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阶段特征。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15. 材料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开始构成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成为了基本的生产单位、消费单位,有经验的老农成了决定生产内容、生产方式的主体。同时,分家成为可能,出现了小家庭增多的现象。农民还搞起了养殖业、加工业、经济作物种植、农副产品运销等,到1982年全国已经有大约1亿农民从纯粹的种植业中转移出来,成为以某种生产经营为主的专业户。很多农民还开始从事粮食种植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了向城市的流动,从事着商品零售、服务、修理等行业。198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统购派购任务,粮棉等主要农产品,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概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历史意义。
  • 16. 材料:1933年1月,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2月,英国的和平主义者举行了“本议院绝不为它的国王和国家而战”的模拟辩论会,这场辩论会通过了“绝不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决议。英国工党以和平主义作为自己的竞选纲领,结果从保守党手中赢得了几个重要选区的议席。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发文,声称美国对欧洲和亚洲国家的政治困难没有责任,应该对国际行动保持疏远态度。《慕尼黑协定》签字后,张伯伦在英国受到了盛大而热情的欢迎,罗斯福认为和平已经保住,“大家都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美国民众中有57%的被调查者赞同《慕尼黑协定》。

    ——摘自徐蓝著《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概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和平运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和平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 17. 材料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家与儒家在战国时期一起号称“世之显学”。墨子指责王公贵族“厚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认为“制为节用之法”,“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墨子反对听天由命、无所作为的怠惰思想,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提出“仁则兼矣”,“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非攻是墨子为解决当时各国间兼并问题而提出的主张。墨家提出“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观点,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深刻的影响。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墨子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墨家学说在当时成为显学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