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2018-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1-1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qiāng)    赋(yú)    (bǐng)烛夜谈 B、(jūn)裂      旗(zhì)    相形见(chù) C、(jué)取      阴(huì)    无精打(cǎi) D、(zèn)害      (jié)难    (zī)孜不倦
  • 2.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关媒体指出,沉迷手机游戏是部分未成年人厌学的主要问题。(将“问题”改为“原因”) B、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在句末加“的参考”) C、看了电影《芳华》的上映,使我们再一次认识了小说家严歌苓。(删去“看了”) D、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将“巡查”与“整治”互换位置)
  • 3. 《三国演义》中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智激孙夫人 B、关羽——丧命五丈原 C、张飞——大闹长坂坡 D、吕布——白门楼殒命
  • 4. 对下面古诗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 B、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 C、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 D、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本诗艺术上的动人处。
  • 5.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早上小明到校后,发现没带语文作业。于是他给还在家的爸爸打电话,想让爸爸帮自己把语文作业送到学校来,小明给爸爸打电话,对爸爸说:________________

    A、“爸爸,我的语文作业忘记带了,你快点给我找找!” B、“爸爸,我忘带语文作业了,一会儿着急交,你快点儿给我送过来!” C、“爸爸,我忘带语文作业了,你帮我送到学校来!” D、“爸爸,对不起,我忘带语文作业了,您帮我找找,请您送到学校来,谢谢爸爸!”
  •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A、飞架在天边的彩虹    泼洒在头顶的冰水    衔含在嘴里的奶糖 B、泼洒在头顶的冰水    飞架在天边的彩虹    衔含在嘴里的奶糖 C、衔含在嘴里的奶糖    泼洒在头顶的冰水    飞架在天边的彩虹 D、泼洒在头顶的冰水    衔含在嘴里的奶糖    飞架在天边的彩虹

二、句子默写

  • 7. 按课文原文填空。
    (1)、 , 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说》)
    (2)、黄发垂髻,。(陶渊明《桃花源记》)
    (3)、巴东三峡巫峡长,!(郦道元《三峡》)
    (4)、 , 万里送行舟。(王湾《次北固山下》)
    (5)、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6)、 ,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7)、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赤壁》)

三、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骈:

    ②祇: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表达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夜空为什么是黑的

        ①有时,天文学中最简单的问题却是最难回答的。夜空为什么是黑暗的?你会说:“因为太阳下山了。”但是还有恒星在闪耀啊。如果宇宙是无限的,充满着无数颗恒星,那么夜晚将和白天一样明亮。这种理论和观测之间的矛盾被称为奥伯斯悖论。

        ②奥伯斯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天文学家,他认为,按照静止、均匀、无限的宇宙模型,天空中散布着无数个均匀分布的发光恒星,尽管距离越远,单个恒星的亮度越小,但考虑到所有星光在宇宙中任一点的光照总和,以及近距离恒星对后面星光的遮掩效应,整个天空就和太阳一样明亮,而实际上夜空却是黑的。理论与实际观察结果就是这样矛盾。简单地说,黑夜应是白夜。

        ③为了解决奥伯斯悖论,天文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加以解释,但都不能自圆其说。

        ④有的天文学家认为,星空中存在着吸光物质,物质吸收了来自恒星的星光,使天空黑了下来。但实际上,空间中的吸光物质无法使夜空变暗。物质在遮挡光线的同时,也会被光线所加热,进而发光,它们将会和恒星一样明亮。这就像大雨中的树,起先叶子还能保护地面不受雨淋,可是不久雨水便会从叶子上滴落下来,最终地面还是会湿的。有人则认为奥伯斯的理论是根据恒星均匀分布在宇宙中计算出来的,而实际上恒星分布并不均匀,有的星区恒星多,有的星区恒星少。因此,在宇宙中存在亮区和暗区,而地球就处在暗区,所以天空是黑的。还有天文学家用大爆炸理论解释这一现象,认为大爆炸后出现了许多星云,逐渐凝聚成各种天体,宇宙不断向外膨胀,大量恒星远离地球而去,这些恒星的光也不能到达地球。所以,在地球上看到的星空是黑的。这些理论似乎都有道理,但又不能很好地解释奥伯斯悖论。

        ⑤令人惊讶的是,第一个为奥伯斯悖论给出最合理解释的不是装备齐全的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而是一位著名的美国诗人——爱伦·坡。爱伦·坡认为,之所以遥远恒星的光没有照亮星空是因为它们还没有到达地球:我们无法看到比宇宙更远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讲,我们无法看到150亿光年之外的东西。所以,黑暗的夜空是宇宙诞生的证据。1901年,物理学家开尔文对这一解释进行了量化,开尔文的计算结果表明,若要夜空变得明亮,我们至少要能看到数百万亿光年远的范围。由于宇宙的年龄现在远小于1万亿光年,所以夜空是黑的。

        ⑥从爱伦·坡开始,天文学家已对黑暗的夜空有了一个比较可信的解释:宇宙还太年轻。1964年,天文学家哈里森发现了另一个可能正确的解释:宇宙拥有的能量太少。哈里森计算表明,若要照亮夜空,可观测宇宙需要的能量为现今的10万亿倍——每颗恒星的发光度要上升10万亿倍,或者恒星的数目要增加10万亿倍。另外,恒星不可能永生,就算宇宙无限老,夜空仍旧是黑暗的,原因是恒星总是会死亡的。

        ⑦爱伦·坡和哈里森的解释为夜晚的黑暗上了双保险。点亮整个宇宙就像是用一根蜡烛花上一个小时来加热一幢房子:一个小时太短了,即使你能等更长的时间,可是在完成这项任务前,蜡烛也已燃尽了。

    (1)、根据文章第①段的内容,概括什么是奥伯斯悖论?
    (2)、为了解决奥伯斯悖论,科学家们提出了哪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假设?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用现在的话讲,我们无法看到150亿光年之外的东西。

    ②点亮整个宇宙就像是用一根蜡烛她花上一个小时来加热一幢房子;一个叫、时太短了,即使你能等更长的时间,可是在完成这项任务前,蜡烛也已燃尽了。

    (4)、“令人惊评的是,第一个为奥伯斯悖论给出最合理解释的不是装备齐全的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而是一位著名的美国诗人—爱伦·坡。”这一现象给了你什么启示?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和父亲迟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一双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了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筋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自杀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联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想死的念头。

        ⑦接近联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作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了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或是快速跨过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丽龙的盒子掀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上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前面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两眼茫茫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保丽龙盒子,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是个寒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⑩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

        ⑪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

    (1)、为什么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句子中“从来”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我想到那些落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第③段详细描述了父亲夜里来“我”房间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仔细揣摩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的心理?
    (5)、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请谈谈你对“轮廓”的理解。
  • 11.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不要空喊读书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并且对这三种人还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股”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锦绣。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⑤很明显,马融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而是因为他勤学苦读的缘故。

        ⑥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⑦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了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词;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到那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⑧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

        ⑨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要是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⑩有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起,先要谈论个不休。大家都曾见到,有的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⑪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⑫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请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①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锦绣。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②很明显,马融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而是因为他勤学苦读的缘故。

    (3)、第九段画线句子中“这样”指代什么?为什么说这样的理解大错特错?
    (4)、文章中“梦笔生花”“后汉马融勤学”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发?

五、作文

  • 12.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生活是需要认真、需要努力的。一个人的志趣、情感、追求、理想、毅力、为人、工作态成、奋进精神、自立能力等等,都会在生活的细节之中表现出来。

    请以“我在努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二)给材料作文

        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呼救声,一个孩子落水了。他不加思索,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获救的孩子是一个贵族公子。几天后,贵族一家带着厚礼登门致谢,农民拒绝了厚礼。老贵族敬佩农民的善良,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来的心愿。农民很快乐,老贵族也很快乐,因为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那名贵族公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但幸运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就痊愈了。他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只是出于简单的、帮助别人的目的才去做一件事,但最终这件事却会令自己受益。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