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0-01-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丛莽(mǎng) 旋围解(xián) 虑不得脱(lǜ) B、旌旗(jīng) 阎罗(yán) 大庾岭(yú) C、烽烟(fēng) 捷报(jié) 国门悬(xuán) D、有涯(yá) 当纸钱(dāng) 血雨腥风(xīng)2. 下列对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合语境的一项是( )A、南国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正十年。 B、血雨腥风(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镇压)应有涯。 C、取义成仁(这里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今13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虚构的花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3.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4. 从《梅岭三章》这首诗所写的内容看,这首诗属于( )
A、状物诗 B、述志诗 C、叙事诗 D、写景诗5. 下列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意境相同的诗句是(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6. 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二、诗歌鉴赏
-
7. 阅读《梅岭三章》,完成小题。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诗前小序的作用是。其中,“”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2)、这三章诗从体裁来看,属;从内容来看,是。这三章诗中押韵的字分别是: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3)、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每章诗的内容。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4)、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 )A、断头今日意如何 B、南国烽烟正十年 C、投身革命即为家 D、创业艰难百战多(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这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引用阎罗的典故和取义成仁的传说。 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了不同的意思。 D、“血雨腥风应有涯”“南国烽烟正十年”“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7)、“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两句诗紧扣“”,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一定召集旧部英魂,继续与反动派战斗到底,表现了诗人的革命精神。8. 阅读陈毅的《岳麓山顶眺望》一诗,完成小题。岳麓山顶眺望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
陈毅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①眼底绝风神。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②固。
战争破坏归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注】①三湘:指湘潭、湘阴、湘乡。这里借指湖南。②洞庭:洞庭湖。此两句是岳麓宫的楹联,被作者引用在此诗中。
(1)、试从诗歌体裁和写作背景的角度比较本诗和《梅岭三章》的异同点。(2)、本诗与《梅岭三章》都有一句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请分别把它们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三、阅读理解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馀,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竞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镬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
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馀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日记数千言 ②赵先生耻居其下
③诸生侍侧凛凛 ④且遗一朴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为讲说甚详恳 武陵人捕鱼为业 C、以身先之 全石以为底 D、书其面日 其真无马邪(3)、翻译句子。①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②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
(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军刀
赵恺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举,使金属获得物资之上的品质。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之间的桑木方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背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磔磔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字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兀然停下了脚步。为甚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pēng然一动。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报告军长——1班班长侯万山。”
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訇然涌出,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
侯万山含泪站起来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的大额头和方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
军务处高声报告:“在!”
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生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待:侯万山的孩子就是第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18岁后,他们还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我问:“从哪里得来这么动人的一个故事?”
他答:“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瓯,热泪顺着面颊砰然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
军刀兀自jié立,磔磔闪动冷峻的光。
(1)、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pēng
jié
然一动
兀自立
(2)、文中画线的句子都写了什么?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侯万山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侯万山话的意思是什么?“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宋哲元话的意思是什么?(4)、“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请对这句话作简要赏析。(5)、文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