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试卷(第3课时 农耕文明的繁盛)

试卷更新日期:2020-0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 1. 青花瓷产于我国的(    )
    A、北京 B、南京 C、苏州 D、景德镇
  • 2. 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是(    )
    A、纺织业 B、制瓷业 C、冶铁业 D、商业
  • 3. 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指( )
    A、唐宋时期 B、明清时期 C、秦汉时期    D、元明时期
  • 4. 明清时期,“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了( )
    A、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比较发达 B、景德镇的制瓷业繁荣 C、松江地区丝织业比较发达 D、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5.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________,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A、江南地区 B、广州 C、北京 D、中原地区
  • 6. 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 )

    ①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

    ②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

    ④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 明清时期,中国的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    )


    A、生丝、茶叶、瓷器  B、生丝、水稻、瓷器 C、生丝、茶叶、水稻    D、茶叶、瓷器、水稻
  • 8. 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

    A、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
  • 9. 明朝中期,广东人陈益去安南国,当地酋长用甘薯招待,陈益觉得它味道甘美,便想方设法得到薯种并带回家乡种植。甘薯原产于( )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非洲
  • 10. 《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使用机器生产 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C、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D、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二、简答题。

三、材料分析

  • 14. 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 瓷器生产过程紧密有序,“共计一环工力,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材料二: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明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2)、除了上述材料外,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繁盛还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