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四校联考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1-0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20分)

  • 1. 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迫使外国烟商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关天培
  • 2.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中国市场被打开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冲击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3.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火烧圆明园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 4.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的活动不包括(   )
    A、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 B、兴办新式学堂,派遭留学生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
  • 5. 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没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洋务运动治标不得力,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C、洋务运动完全因内部掣肘而失败 D、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6.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与这一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 7. 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
    A、师夷长技,收复新疆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 8. 戊戌变法措施中,属于政治改革内容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编制国家预算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 9. 太后、皇帝和待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与一这情形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    )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11. 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 12. 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当时中国社会的积弊是( )
    A、专制与愚昧 B、封闭与自大 C、落后与野蛮 D、迷信与盲从
  • 13. 某学者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该史料涉及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新文学
  • 14.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以下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是( )
    A、“扶清灭洋”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15. “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喝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独裁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败日本侵略者
  • 16. 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由此判断该题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
  • 17. 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所描述战役的意义在于(   )
    A、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 18. “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材料中所述这场战役的领导人是( )
    A、杨虎城 B、李宗仁 C、林彪 D、彭德怀
  • 19.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始终奋斗在第一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中,八路军向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
    A、血染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 20.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21.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一省欲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四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孙中山《与陈天华等的谈话》1905年

    材料二:(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摘自朱志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三: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材料四: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布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你们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枪向什么人放。

    ——孙中山在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演

    (1)、材料一中,为“互相联络”,孙中山于当年建立了什么组织?该组织的性质如何?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不懈努力,他们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中国祸乱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
    (4)、材料四中的军校叫什么?孙中山创办这所军校的目的是什么?
    (5)、请尝试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先生。
  • 22.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址。

    材料二某战略转移路线图。

    (1)、材料一中会址在哪座城市?会议确立了以谁为代表的领导地位?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次会议的地位。
    (2)、材料二的战略转移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次战略转移结束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3)、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革命史两件大事通过学习探究你认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 23. “走进新时代,扬帆再起航”是中共十九大的关键词。98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材料二:1928年起,毛泽东先后写下许多著作,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1929年12月底,红四军召开了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必须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

    ——摘编自统编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1945年4月…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材料一中“上海的这次会议”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毛泽东探索这一道路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会议又称为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怎样的建党建军原则?
    (4)、材料四中的“大会”指的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2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革命,自出1924年开始,就游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看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毛泽东

    材料二: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进入十年内战时期,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材料一中“中国革命由国共两党决定”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哪一事件最能证明十年内战“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该事件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