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四校联考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1-0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20分)

  • 1. 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
    A、棉纺织品 B、机器 C、鸦片 D、枪炮
  • 2. 近代中国开放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 3. 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意图的是( )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允许列强驻军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4. 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相符的是( )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 5.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劳动界
  • 6.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国共两党合作 D、国民党的革命历程
  • 7. 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 8. 抗战时期,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重大胜利的指挥官是(   )
    A、彭德怀 B、贺龙 C、李宗仁 D、张学良
  • 9. 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其中21个师投入侵华战争。1939年,日本陆军共41个师,其中34个师投入侵华战争。1941年,日本陆军共51个师,其中34个师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由此可见(   )
    A、中国战场上只有中国人民在积极抗日 B、日本不断地减少侵华战争的兵力总数 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实力严重不足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 10.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晚清状元张審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 11. “无论是对中世纪和近现代的西方法学,还是对亚非拉国家的现行法律体制,罗马法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民法大全》
  • 12.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以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彼特拉克——《哈姆雷特》 B、达·芬奇一一《神曲》 C、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D、但丁——《最后的晚餐》
  • 13.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右图所示现象。从图中我们直接可以看出( )

    A、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 B、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C、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观念开始形成 D、地圆学说被充分证实
  • 14. 一位美国学者曾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一种由天才设计,并可由蠢材运作的体系。”该体系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君主立宪政体
  • 15. 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共产党宣言》
  • 16. 对于神学来说,这是一次致命的危机,他不仅仅否定了上帝,造人造万物,而且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引发上述材料中神学致命危机的理论来自于(    )
    A、达尔文 B、牛顿 C、马克思 D、伏尔泰
  • 17.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一战之前,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 B、1914年,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D、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 18.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建立的标志是签署了( )
    A、《开罗宣言》 B、《联合国家宣言》 C、《波茨坦公告》 D、《华沙条约》
  • 19. “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西欧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 )
    A、北约组织 B、轴心国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 20.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起着积极作用。下列图标代表联合国的是( )
    A、 B、 C、 D、
  • 21. 19世纪60年代,是世界各国变革进步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佣贫雇农,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战争首先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第二,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的政治文化,所以宣布废除奴隶制以后,经

    济联邦制获得了统一。……第三,内战使联邦政府产生了很大的力量,开始建立出一个以国家、以联邦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形态。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据《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四: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

    ——李鸿章

    (1)、材料一的变化得益于近代史上的哪次改革?根据材料,改革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废除奴隶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是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李鸿章的认识是什么?基于这一认识,洋务派采取了什么措施?
    (5)、结合所学知识,从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看,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 22. 战争的破坏以及和平的重枃是国际关系建立的重要步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是世界大国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49年4月4日,美国、比利时、加拿大等12国外长在美国国务院会议大厅举行北约签字仪式。8月24日,各缔约国均按照本国的宪法程序完成批准手续,至此,公约正式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建立。

    ——摘编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凡尔赛条约》是为了惩办哪个国家?《九国公约》对中国有何影响?材料中所说的新的国际秩序通常被称为什么?
    (2)、针对材料二反映的状况,苏联釆取了什么措施?由此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此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如何?
  • 23. 民生福祉关系国计民生。阅读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致力于研究农民问题,…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的同时,……通过《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交给劳动者使用。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得到满足,积极支持苏维埃政府。

    ——摘编自杨威理《西方图书馆史》

    材料二: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只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三:二战后,1955年至1960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8.5%,1960年至1965年为9.8%,1965年至1970年为11.8%,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日本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教育经费在政府的预算中所占比重已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

    ——摘编自《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十月革命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列宁为了农民利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对农业调整的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发展国计民生的经验有哪些?
  • 24. 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引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9世纪40年代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样描述英国城镇的卫生状况:“在城镇的最热闹地区,也正是在商业中心区,堆满了从肉铺、厕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来的垃圾和烂肉烂鱼等。”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不久,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机电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

    材料三:2013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网民规模。

    ——统编版《世界历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哪些社会变化?
    (2)、材料二反映的工业革命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次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3)、材料三的现象得益于哪一科技发明?该科技对人类经济活动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4)、综上所述,你得到怎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