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12-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共48分.1-12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选对每小题得3分;13-15小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均得0分.)

  • 1. 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1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 2.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B、 C、地面 D、河岸
  • 3. 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度数,分别为:3.80cm、3.79cm、3.81cm、3.92cm、3.82cm。则物块的长度为(   )
    A、3.805cm B、3.81cm C、3.83cm D、3.80cm
  • 4. 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 5. 如图甲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锤敲打右侧的音叉,我们能听到右侧音叉发出声音同时乒乓球被弹开,如图乙。如果把这个实验由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外部环境中去完成则( )

    A、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不会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不会被弹开 C、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会被弹开 D、不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会被弹开
  • 6.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 7.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打枝头   D、冰的形成
  • 8. 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 9.

    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A、1m B、1.5m C、2m D、3m
  • 10.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 11. 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夹角时,反射角也是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利用超声波来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 13.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10s~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0~1s内,甲同学的速度为10m/s
  • 14.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 15. 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像”有关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杯弓蛇影”中的“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小孔成像”成的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 16.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1:3,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3:2,那么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17.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形成的。

  • 18. 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液态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然后向外拉动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几乎全部(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了乙醚蒸气;再向里推动活塞,可以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了,这说明:用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19/20题4分;21题8分;22题7分;23题7分,共26分)

  • 19. 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完成此光路图。

  • 20. 如图所示,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AB射到镜面MN上,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束入射光的反射光,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 21.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 , (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m/s。
  • 22. 某同学研究某物质熔化实验时,将该物质放入大试管中,再将试管放入有水的烧杯中来加热。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70

    72

    74

    76

    78

    79

    79

    79

    80

    83

    (1)、这种加热的方式叫水浴法,它的优点是
    (2)、如表所示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

    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晶体(填“是”或“不是”),判定理由是

    (3)、它的熔点是℃,从第分钟开始熔化,第7分钟时的状态是
    (4)、该物质熔化时的规律是:
  • 23.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小明应选择(填“平面镜”、“薄玻璃”或“厚玻璃”),来做实验。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点燃蜡烛A,在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小明应该在(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蜡烛C,使它与蜡烛A的像

    (3)、如果移开B位置的蜡烛C,用白纸做屏幕,把白纸放在B位置,则白纸屏幕上(选填“会”或“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b)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24. 一轿车在福厦高速公路上行驶。

    (1)、它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 40m/s ,并仍以此速度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如果这辆轿车以 108km/h 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则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多少时间?
  • 25. 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0.8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
    (2)、此时汽车距山崖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