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12-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了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 B、会种植庄稼 C、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 2. 有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占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 3. 从使用的劳动工具的特点来划分,河姆渡居民应该属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传说时代 D、史前时代
  • 4.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列两件文物共同见证了一个王朝的灿烂文明,这个王朝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 5. 仔细观察下图,判断此图是(    )

    A、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 B、春秋形势图 C、战国形势图 D、秦朝疆域图
  • 6. 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这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7. 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战国时期哪项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
    A、铁农具 B、兴修水利 C、牛耕 D、使用肥料
  • 8. 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一内容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立下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布法令:废除土地私有制
  • 9. 为了改变经济凋敝的状况,汉朝初年的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政策所体现的思想流派是(    )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 10.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完成这一建设,必须首先做到教育公平。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因材施教 B、兼爱 C、有教无类 D、仁政
  • 11. 《论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流派的思想?(    )
    A、兵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 1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21年是(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早期 C、公元前21世纪晚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 13.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汉字的流传演变记录着中国漫长的文化和历史。我国文字得以统一是在(    )
    A、西周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 14. 2011年,考古学家在江两省南昌市大塘坪乡观西村一座山上发掘了一座古墓,认定为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坟墓。得出这一结论,主要依据(    )
    A、民间传说 B、出十文物和文献史料相互印证 C、特殊的地理位置 D、专家推测
  • 15. 有人说秦朝是“过把瘾就死”,只存住了15年,但后继的汉朝却存在(400多年)。使西汉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 16.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监察事务 D、财政管理
  • 17.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8. 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班超 C、霍去病 D、卫青
  • 19. 下面示意图中空缺处应该填入(    )

    A、洛阳 B、长安 C、咸阳 D、敦煌
  • 20. 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    )
    A、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 B、秦始皇南服越族 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D、王昭君出塞
  • 21. 纸张是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典籍的流传,为造纸技术的改进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萧何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 22. 与“千手观音”“普度众生”等词语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 23. 运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阅读下表中的相关史实,你认为空缺处应该填写的是(    )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意义

    200年

    曹操和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

    基本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A、①官渡之战;②全国趋向统一 B、①淝水之战;②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C、①淝水之战;②前秦统一北方 D、①官渡之战;②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 24. 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

    A、蜀、吴、魏 B、魏、吴、蜀 C、魏、蜀、吴 D、吴、魏、蜀
  • 25. 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图

    A、北方统一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
  • 26. 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商鞅变法 C、张骞通西域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27.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
    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
  • 28. 周杰伦创作了下列“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歌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锺繇 B、司马迁 C、顾恺之 D、王羲之
  • 29.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形式,它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在一代又一代国人心中,不断明确着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下列成语典故中,提示我们不应该做什么的是(    )
    A、卧薪尝胆 B、退避三舍 C、草船借箭 D、纸上谈兵
  • 30.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

    A、商朝、秦朝、三国 B、隋朝、唐朝、元朝 C、商朝、唐朝、明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

二、材料分析题

  • 31. 走近遗迹,触摸历史,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东省龙川县境内发现了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大量陶器和石锛、石斧、石锥、石锤等石器,还有众多的纺轮、石镞等磨制石器,制作精良,专家称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纺织厂”。

    ——广州文史网

    材料二: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上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号称“华夏第一陵”,陵园里的轩辕庙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装饰精致华丽。

    ——百度百科

    材料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栎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境内,是秦献公至孝公时期(孝公于公元前350年迁都成阳)、汉刘邦初期的都城,是西安附近秦成阳、汉长安外的第三座秦汉都城。有居住及作坊、水井等遗址15处。

    ——中国考古网

    材料四: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的司马迁祠,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坐落在陕西省韩城市韩奕坡悬崖上。

    ——陕西旅游网

    (1)、结合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哪一原始居民也掌握了纺织和制衣的技术。为了适应黄河流域的气候,这一原始居民的房屋是什么样式的?他们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轩辕庙正殿如果要挂一个牌匾,你认为上面应该书写什么内容。和轩辕黄帝同一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还有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栎阳城是不是商鞅第一次变法时的秦都。你的依据是什么?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司马迁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其代表作是什么?这一代表作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5)、根据对本题的探究,归纳出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
  • 32. 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基础,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者通过不断创新,完善了社会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形容周朝就是一个班级,班主任是周老师,班级最初有100多名同学,而后不断减少。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班主任:周老师 班上学生一百多

    材料二:图一

    图二

    材料三: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图三

    (1)、西周初年“周老师”通过什么制度管理全班,从而巩固了疆土?这些“同学”有个共同的名。那是什么?到了东周时期,“周老师”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班级人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图一图二,图一漫画中的“老大”对应图二中的哪一职位?他有什么权力?其创立者是谁?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西汉初年诸侯王的封地应该是图三的“国”还是“郡”。为了解决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4)、请预测一下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图二中哪一职位的权力会不断增加。
  • 33.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司马迁《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材料四: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材料五:

    材料六: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1)、材料一的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秦始皇采取了哪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3)、根据材料四,汉武帝把什么权力收归了中央?带来了什么影响?在秦汉之际,24铢为一两,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货币的重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4)、材料六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