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省营口七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7-2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
    A、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是120m/s B、教室里的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40mA C、捡起掉在地上的物理书所做的功约为2J D、一名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500Pa
  • 2. 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风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资源 B、光纤通信都是依靠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医院利用紫外线消毒是利用了无线电波 D、超导材料用于输电可以降低电能损耗
  • 3.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之所以呈绿色是因为草吸收的所有的绿光 B、小孔成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 C、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实像 D、人在岸边看见水里鱼的位置,在鱼实际位置的下方
  • 4. 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 5.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 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
  • 6. 下列物品属于导体的是(   )
    A、大理石 B、玻璃棒 C、石墨棒 D、橡胶棒
  • 7. 舞台上总是用干冰制造气氛,舞台上的白雾实际上是(   )
    A、小水滴 B、二氧化碳气体 C、水蒸气 D、空气
  • 8.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

    A、 B、 C、 D、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会增加 D、把﹣8℃的冰放在0℃的冰箱中,一段时间后,冰块内能会增加
  • 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12cm时,在光屏上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7.5cm B、5cm C、10cm D、4cm
  • 11. 下列四幅图中,能测出未知电阻阻值的是(   )
    A、 B、    C、 D、
  • 12. 如图所示,A物体受到的重力100N,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以0.4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为5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的功率2W B、2秒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1.2m C、有用功的功率是4.8W D、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12N

二、填空题

  • 13. 如图所示,用相同的力由左向右敲击瓶子,会听到各个瓶子的(填“音色”、“响度”或“音调”)不同,决定它高低的因素是 , 因此会听到声音由左向右依次变(填“高”、“低”)

  • 14. 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以它们的成因来看原理不同,前者是由引起的;后者是由引起的.“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现象.“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
  • 15. 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
  • 16. 一只蜗牛在刻度尺上爬了如图甲所示路程,其数值是cm,爬行时间通过机械停表记录如图乙所示为 , 则蜗牛的爬行的速度是

  • 17. 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该地区气压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的原理.在1标准大气压下,托里拆利实验中,将试管倾斜时,试管内液面高度将 , 当将试管倾斜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出现如图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18. 规格分别为“5V,5W”和“10V,20W”的甲、乙两电灯串联在10V的电路中,能正常发光的是(此空选择“甲更亮”、“乙更亮”或“一样亮”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
  • 19. 在光纤通信中应用传递信息,该波的传播速度是km/s,该波在真空中传播(后一空填“能”或“不能”).
  • 20. 家用保险丝是利用电阻率大,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保险丝应联在电路中,保险丝是利用工作的,更换保险丝时一定先电源.

三、作图题

  • 21. 如图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 22. 一插排上有一个两孔插座及一个指示灯、一个开关,请你完成此实物图的连接.

  • 23. 根据小磁针的N、S极标出通电路线管的N、S极,及电源正负极.

四、简答题

  • 24. 如图是一则公益广告:现如今随着入住高楼的人们越来越多,高空抛物的现象也屡屡发生.高空抛物有非常大的危险性,一个鸡蛋从18楼抛下来就可以砸碎行人头骨.请从能量的角度解释高空落下的鸡蛋能砸伤人的原因.


五、计算题

  • 25. 如图所示,L上标有“6V 3.6W”(灯丝电阻不变),R阻值30欧姆,请计算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
    (2)、当S1断开,S2、S3闭合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则电源电压是多少?
    (3)、当S1、S2断开,S3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4)、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多少?
  • 26. 某品牌电火锅额定电压为220V,将其单独接入电路中正常工作时,向锅内加入质量为2kg、初温为25℃的水,将水加热到35℃用时1min,此时观察到标有“3000r/(kw.h)”的家用电能表的表盘在1min内转了110r.求:
    (1)、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2)、该电火锅消耗的电能及电功率.
    (3)、该电火锅的电阻.
    (4)、该电火锅的效率(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六、实验探究题

  • 27.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运动,这样做的原因是
    (2)、分析甲乙可知,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由甲丙发现,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 , 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如图丁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相同,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A使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4 , 则F4:F3= , 物块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B=N.
  • 28. 小明在学习了测量物体的密度的实验后,她做了如下实验:想测出未知物体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A组装好天平,将其放在;B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水平;C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请把它正确的顺序写下来(填序号)纠正错误后,天平的游码刻度和砝码大小如图甲所示,称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2)、测液体的体积时,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测得液体的体积是mL,大家对小明的做法有异议,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得液体的密度(填“偏大”或“偏小”)

    (3)、小明对测量方法改进后,测出了几组数据,并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液体的密度是g/cm3

    (4)、小红突发奇想,想用一把刻度尺、细针、烧杯且烧杯中有足够的水测出身边一块不规则蜡块的密度,请将下列步骤补充完整.

    (a)用刻度尺测出烧杯中水的深度h1

    (b)将蜡块放在烧杯中,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深h2

    (c)用细针缓慢地把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3

    (d) 用以上字母及你所添加的字母表达出蜡的密度表达式ρ=

  • 29. 在研究“导体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利用了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和变阻器进行了探究,变阻器规格是“10Ω 1A”,电源电压4.5V保持不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电路连接完整(请用签字笔在答题卡上连线).
    (2)、闭合开关前,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对电流表的操作应该是
    (3)、正确连线后,闭合开关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且超过满刻度,原因可能是
    (4)、先接入15Ω的电阻,调节滑片时电压表示数为3V,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A;用10Ω电阻代替15Ω电阻接入电路,应将滑片向端(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并记录下电流表示数为0.3A;用5Ω电阻代替10Ω电阻接入电路,正确操作,电流表示数为0.6A.
    (5)、分析三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
    (6)、王强同学继续探究:他用了30Ω的定值电阻代替原来的电阻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不能满足电压表示数为3V,原因是;要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要求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最少为Ω.
  • 30.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实验时,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其目的是
    (2)、若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应将平衡螺母向调(填“左”或“右”).

    (3)、实验中共有6个勾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两格A处挂3个勾码,为使杠杆平衡,请你在杠杆右面挂上勾码,你的方法是
    (4)、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组数据: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4

    5

    5

    5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 3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要使像呈在光屏中央,你的方法是:
    (2)、在实验中,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cm.
    (3)、接着将蜡烛向右移动5cm,此时光屏应该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填“等大”、“缩小”或“放大”)的实像.
    (4)、在操作(3)中,找到清晰的实像后,将蜡烛左移,此时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要想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应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此空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