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12-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24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突出万物更新之势,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
    (5)、默写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暗暗地在那里 nì xiào(),却一声儿不响。
    (2)、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3)、突然间,我 huǎng rán dà wù(),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4)、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 duō duō bī rén()。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光盘行动”、“十面霾伏”等词语从众多网络新词中脱颖而出 , 获评2013年度十大新词语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 D、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仿照句子,运用联想或想象,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浪花在海面轻舞着,就像一群欢乐的白鸽;月亮在空中高悬着,就像一个晶莹的玉盘;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珠海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生态优先。保护好土壤环境,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要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广东省土壤污染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部署,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严格把好生产环境安全关。此外,针对农民环保意识弱等问题,要増强农民环保责任意识,加强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发挥先进农业科技作用,引导和鼓励农民少用化肥、农药,推进绿色环保种植。

二、(46分)

  • 6.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    ②太丘舍)    ③下车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体现的是古人“诚信”的理念。 B、文中的友人无信、无礼,但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能改。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太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父”、“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D、文章语言生动传神,运用语言、动作的描写,展现人物鲜明个性。
  • 7.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谢安幼年谏兄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①,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②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念:怜悯;同情。②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谢以醇酒罚/下车引 B、乃至醉/中不至 C、老翁念/撒盐空中差 D、可作此/白雪纷纷所似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

    (3)、结合原文,可以看出谢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 8.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台风

        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这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泙衡。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岀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江海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往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选自2012年9月下半月《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有关“台风”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它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其带来的狂风暴雨常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 B、台风带来的降水占东南亚各国和美国等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是这些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而且台风降水量占降水总量的比重还将不断增大。 C、台风造成的海水上翻,将江海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卷上来,使鱼饵增多,有利于鱼群生长。 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许多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如果没有了台风,人类就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B、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所造成的。 C、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增强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D、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持续的时间在数小时到一两天不等,有助于减少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3)、结合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台风为人类带来的功劳和益处。
  • 9.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季羡林

        ①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別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増芬姊妺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⑥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luán,切成块的肉),不也是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本文节选自《季羨林谈师友》)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另外两件事。

    ①上大学时,同学请老舍先生吃饭,“我”作陪

    ②老舍先生

    ③老舍先生 。

    (2)、据要求,品味下列语句。

    ①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说说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②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赏析句子)

    (3)、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老舍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5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小事因为很小,常常被我们忽视;小事隐藏在生活的细节当中,常常不被人发现;小事有时夹杂着是非争议,容易使我们是非不分;小事一般很琐碎,考验着我们的耐心。

    请以“那件小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四、附加题

  • 11.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一一而且要背出来。

        粵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粵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粵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教,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热,而且背岀来。在百静中,我似平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

        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文段选自(作者)的散文集 。
    (2)、文段中画线句子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为什么作者却只记得前四句?
    (3)、请你评价文中父亲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