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12-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及文学常识。
    (1)、 , 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客路青山外, 。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4)、人们常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来说明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
    (5)、请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默写出来。

  • 2.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hōng tuō()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 fān lái fù qù()地睡不了觉。
    (3)、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科què záo()只有一些野草。
    (4)、回想此前和此后jié rán bù tóng()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辩论会上,正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反方连连失误。 B、当初他对奶奶的病不以为意,结果那次竟成了诀别 C、要为前进寻找条件,不为后退拼凑理由。 D、马的头部比例整齐,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防止师生不再患春季流感,我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确保了全校师生健康安全。(删掉“不”字。) B、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把“干预”和“制止”调换位置。) C、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在“应急”前加上“提高”。) D、《战狼Ⅱ》反映出已经足够强大的中国,在拯救境外遇险同胞、捍卫世界和平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在“轻重”后加上“的作用“)
  • 5. 在下面一句话中的横线上,仿照前一个分句,续写一个分句。

    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

二、阅读理解(46分)

  • 6.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行(

    ②相而去(

    ③元方入门不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3)、下列对于文中词句及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短小,但人物性格鲜明。太丘:守信,正直。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B、友人认为陈元方不守信,没等自己来就离开,所以发“怒”骂他。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元方的聪明体现在他能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 7. 阅读下面《论语》节选语段,按要求答题。

    子路①曰:“卫君②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③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④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⑤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⑥而已矣!”(《论语·子路》)

    【注】①子路: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②卫君:卫国国君。③正名:使名正,纠正名与实不相符合的情形。④阙如:空缺的样子。⑤错:通“措”。放置。⑥所苟:苟且的地方,马虎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卫君待子而政/人谋而不忠乎 B、则刑罚不/过不至 C、君子名之必可言也/温而知新 D、君子其言/我如浮云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3)、结合文段内容,谈谈孔子为什么要提出“正名”,他又是如何看待“正名”的。
  •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
    A、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是因为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如果我”处理不好,会破坏家庭的和谐。 B、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是因为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C、我决定委屈儿子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母亲已是风烛残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此时应更多地照顾母亲。 D、文章通过取祖孙三代一家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下列对表达技巧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1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人物。 B、第4段属于环境描写,突出了春天蓬勃的生机,表现了我对生命的热爱,反衬了我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的生命将会获得新的活力而喜悦的心情。 C、文章用词准确,第6段中的“强壮”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在小孩眼里,父亲是“强壮”的;“高大”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 D、第8段照应前文,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的重任。
    (3)、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中“整个世界”的含义。
  • 9.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十七岁的单车

    金晓磊

        此刻,我站在27岁的时间窗口,眺望17岁那年那辆锈迹斑斑的单车,无端地生出些感慨来:10年的时间,就像隔桌而坐一样。

        那辆饱经沧桑的单车,驮着17岁的我,满怀激动地行进在和我一样单薄瘦弱的公路上。道路两旁的水稻们低头倾听着单车发出的“叽嘎”声,一脸的阳光灿烂。我17岁的下巴,高傲地翘起。右手大拇指按出去的车铃声,给人一种不可一世的感觉。

        是镇上那间写着“中国邮政”的绿房子,拉住了我的车轮。我连蹦带跳地从车上下来,将它支好,然后胡乱地上了锁

        大厅里一个人也没有!橱窗后的三个营业员正围在一起说着些什么。见了我,她们的谈话就像被刀齐腰切断了,然后,她们一起扭头看着我。我的脸“腾”地一下冒出一堆火来,连说话的腔调都变了。我……我……取钱。我哆嗦着从裤兜里挖岀了那张被我的眼睛抚摸了大半个上午的汇款单,递进了窗口。其中一个营业员扫了一眼,说:“证件和印章呢?”

        我一脸的茫然,显得手足无措。等到我明白过来,才知道想把这张写着金额的纸,换成相同数额的活生生的人民币,是需要履行一定手续的,就像我写稿、誊抄、邮寄、变铅字上报一样复杂。我像犯了错误的孩子一般,从她的手中接过了原样退回的汇款单,仓皇地逃离了营业大厅。

        那刻章老头儿的目光,越过那副老花镜框的上沿,打量着车凳上气喘吁吁的我。我从车子上爬了下来,支好了。按老头儿的要求,转身就在纸上写上“胡古越”三个大字。我想,这三个字,会在不久的将来,照耀中国渐渐暗淡的文学。

        篆刻的活计就这样开始了。老头儿手中的刀,恍惚之间就变成了我手中的笔。他每一刀下去,就像我的文字,一个一个,跳进方格纸里。我看见了满天飞舞的汇款单,被那三个鲜红的“胡古越”,一张一张地敲过去。

        我的美梦是被一个人拍醒的。

        我不耐烦地耸了耸肩膀,厌恶地扭过头去。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人,正凶神恶煞地瞪着我!我慌慌张张地转过身子,整个身子靠在了刻章台边,感觉说话也有了点依靠。“你,你谁啊?”“小赤佬,偷我的车,还敢问我是谁?”“谁偷车了?”

        那男的拍了拍身边的自行车。我突然发觉我的那辆车不见了,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辆崭新的“凤凰”车!那车,像块巨大的铁片,把我压懵了。等回过神来,我连忙从他的手里挣脱出来,向刻章的老头求助:“大爷,你看到我刚才的车了,我没偷,我的车是旧的。”

        那老头儿大概也被弄糊涂了——转眼工夫,车咋就变新了呢?然后,他还是点了点头。

        “还是去派出所说吧!”那个男的边说边来拉我。我甩了甩手臂,说:“我自己会走的。”走了两三步,我回头叫上了老头儿,让他帮我去作一下证明。

        当我们三个刚走进派出所大门的时候,我看见我的那辆破车,正有气无力地靠在墙壁上。真见鬼啊,难道它自己长脚走进来的。

        有关我偷不偷车的事情,在经过了一番陈述后,那民警显得有些厌倦了,最后他的一句“看你还是个学生,我们也不追究了”,算是不了了之了。那个男的,忿忿不平地回头看了看我,推着他的自行车走了。那个刻章的老头儿,推了推眼镜,也走了。

        于是,只剩下17岁的我,和两三个穿着威严制服的民警在一起了。那种无法言传的孤独和无助,像潮水一样向我袭来。我好说歹说,想要回我的那辆自行车。

        “你偷不偷车,我们已经不追究了。你说这车是你的,你拿行驶证来吧!”那民警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我的眼泪忍不住要下来了。我说:“这车已经破成这样了,还怎么拿得出行驶证呢?”我把好话又说了一箩筐,那几个民警却只顾自己聊天了。

        等我小跑着回到学校的时候,下午第一节课已经开始了,班主任已经在询问我的去向了。我终于忍不住,开始了像我不争气的眼泪那样断断续续的叙述。自行车的真正主人一一我的同学于飞说:“不要急,我晚上回去找找。”我知道他是在安慰我。事实也证明了我的猜想。不久,母亲知道以后,拿出些钱来,让我给于飞,算是赔偿。“算了,一辆破车,值不了几个钱,”于飞说,“我路也不远,没关系的,同学场嘛!”

        从那以后,家境贫寒的于飞,开始了步行上下学的高中岁月。那辆车就这样丢失了。

        当我写完上面这些纪念那辆早已尸骨未存的单车的文字时,电话响了。“胡作家,好久没见了,来喝我的喜酒吧!”我说:“一定,一定,我还欠你一辆自行车呢!”于飞和我的笑声,在电话线两端,开成了两朵花!

    (1)、根据故事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表。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我”借了于飞的单车到邮政局取稿费。

    发展

    高潮

    结局

    我免于处罚,但要不回于飞的单车。

    尾声

    我要赔偿于飞但被拒绝,我和于飞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简析第7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答题。

    ①我连蹦带跳地从车上下来,将它支好,然后胡乱地上了锁。(赏析划线的词语)

    ②于飞和我的笑声,在电话线两端,开成了两朵花!【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4)、文章以“十七岁的单车”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作文

  • 1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所有的挫折与悲伤,在发生的当时都能使我们受苦流泪,可是隔了一段距离再来审视,却能觉出一丝甜蜜的酸楚来。    ——席慕蓉《槭树下的家》

        酸楚就是“辛酸苦楚”。席慕蓉这番话会勾起了你对哪些人或事的回忆,当你隔了一段距离再来审视自己曾经遇到的“挫折与悲伤”,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请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思想健康,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材料具体。写事要写清来龙去脉,写人物则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四、附加题(10分)

  • 11.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选段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中的《》一文。
    (2)、结合原文,说说“我”为什么会离开仙台?
    (3)、“我”为什么把丢失讲义说成是“不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