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12-0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计50分)。
-
1.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过好望角航行到达印度,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到达起飞点,即将起飞。”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B、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C、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D、欧洲知道了欧洲以外的世界2. 16世纪在英国流传酋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入。排列成长行。……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土。……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歌谣透露的信息是英国( )A、棉纺织业的兴起 B、工场经济的发展 C、机器工厂的景象 D、庄园生活的惬意3. 史料一般分为“史实”与“史论”等类型。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C、华盛顿参与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 D、斯大林在苏联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4.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由此可见,文艺复兴( )A、主要在艺术领域成果突出 B、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目的 C、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推动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5. 运用多元史观来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更透彻。可以采取下列史观,从不同角度分析的历史现象是( )
A、开通丝绸之路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三角贸易6. 据统计,仅1500到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A、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殖民活动的原始性7. “资本从诞生的那一天起,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家行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上绞刑架的危险。”“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火。”这些材料表明( )A、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方经济的发展 B、掠夺殖民地为西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 C、殖民掠夺是西方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 D、资产阶级文明的发展具有双重性8. 《全球通史》一书中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议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据此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是( )A、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 B、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C、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9. 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对下面历史人物评价恰当的是( )A、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B、都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C、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D、都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做出贡献10. 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最适合作下图第六单元标题的是( )A、步入近代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战后初期的世界11.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影响。下列对法国革命进程中的大事评述正确的是( )A、颁布《人权宣言》,成为当今很多国家民法典的参照蓝本 B、制定1791年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C、处死路易十六,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 D、颁布《拿破仑法典》,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文献12.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从时空观念角度为下列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A、封建制度的覆灭 B、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历史上著名的战役13. 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凶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4. 《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A、改变了生产方式 B、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D、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15. 有学者指出:“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该学者肯定英国( )A、革命中没有出现暴力斗争 B、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革命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D、革命对于推动工业革命的作用16. “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力极大的提高,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但给社会财富的制造者工人,带来的却是巨大的伤害和灾难。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把工人推向了贫困的深渊。”通过对这段史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到的历史基础知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A、经济基础 B、阶级基础 C、理论来源 D、实践基础17.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住《马饔曲》的乐声中,往“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迎来了巴黎公社的诞生。巴黎公社是( )A、农民群众的党组织 B、农民阶级的政权 C、工人群众的党组织 D、无产阶级的政权18. 印度各处有很多以章西女王的名字命名的军队名称、街道、女子学校、社团型组织等:美国有以华盛顿命名的州、市、县、镇、大学等;拉丁美洲有以玻利瓦尔命名的国家、城市、街道、广场等。之所以纪念这些人物是因为他们( )A、领导殖民地人民勇于抗争 B、只有资产阶级革命精神 C、领导国家取得独立 D、对国家的建立贡献突出19. 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事件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
②葡萄牙殖民统治--玻利瓦尔领导独立运动
③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④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赎金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农民法律上获得解放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以上说明农奴制改革( )A、是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21. 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及棉花等廉价工业原料,而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这反映出当时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严重匮乏 B、英国殖民统治仍然阻碍着经济发展 C、工业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 D、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22. “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的时候,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材料中涉及的两次革命对美利坚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有( )①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②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③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④结束了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23. 观察下图,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现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24.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由以上可见,明治维新(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 B、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C、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D、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25. 某校九年级学生在学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后,将二者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的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A、改革前两国都遭到西方侵略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改革都注重教育,提倡“文明开化” 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二、非选择趣(共3个小题,第26题17分,27题16分,28题17分,共计50分)
-
26. 14至18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3、14世纪,租地农场的出现,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平发起人。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市民阶级法律地位和政治权利。
材料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是文艺复习源于意大利的基本条件。
一一齐世荣《文艺复兴及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所谓“全球联系”。系指15世纪以后出现的,以欧洲人为主导的跨越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界限的很多接触与互动,全球联系的建立,造成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交换……
——摘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五:
(1)、结合材料一回答:13、14世纪以来,农村和城市在生产经营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怎样新变化?(2)、材料二中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哪个国家?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材料三所示作品,其创作者分别是谁?(3)、材料四中的“全球联系”指哪一历史事件最早进行“全球联系”的是哪两个国家?(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与图一现象有关的航海家。写出图二反映出的历史事件。请结合图一、图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5)、经过上述探究,请你分析影响早期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27.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世界近代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读下图
材料三:在思考“拿破仑究竟给俄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时,从政治、文化和理念的层面,而非战争的层面,揭示出拿咬仑最为珍贵的价值:“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馈赠。”(普希金)指责亚历山大一世:“无声的禁锢是他给世界的馈赠”。现实的图苦让普希金将逝去的拿破仑再次当成对抗专制的救世主。
——普希全《伞破仑》(注:创作于1821年拿破仑离世之后)
材料四:“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法律条款来自英国的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该法律条款是如何限制王权的(不得摘抄原文)?该法律文件最终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2)、材料二中图所示的政治制度开始于美国哪一部文献的制定?该文献确立的国家政体和遵循的原则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普希金创作这首诗时俄国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他可能依据哪些史实赞美拿破仑“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4)、材料四“”部分的内容来白哪部文献?其中“统治阶级”指的是哪个阶级?它的发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5)、纵观上述材料,你从近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哪些感悟与认识?28. 创新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英国在西欧列强中拥有的殖民地最多…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雇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俄国在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也是个落伍的国家,所以那时在西洋的大舞台上,几乎没有俄国的地位。可是在十七世纪末,正当我们的康熙年间,俄国幸而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后来他又请了许多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去,帮助他搞维新。那时许多的俄国人反对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国粹党。他不顾一切,奋斗到底,甚至迁都到一个偏僻的,但是滨海的涅瓦河旁,因为他想靠海就容易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他是俄罗斯民族大英雄之一,所以今日的斯大林还推崇他。
——蒋廷散《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材料四: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
——《俄国社会经济史》
他(林肯)拥护联合,拥护美国的长久和平。他反对奴隶制,但他把奴隶制看作是次要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美国不应当被分裂成显然不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漫长的四年斗争中,他始终坚持一个不动摇的信念、一个坚定的意志。
——韦尔斯《世界史绸》
材料五:“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
——摘编自《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彼得大帝改革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说:“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作用?其主要是废除了哪一制度?(3)、材料四中“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什么?林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不能照抄原文)写出“四年斗争”所指的历历史事件。(4)、而对内忧外患,年轻的天皇进行一次改革,将日本变成了一个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这次改革的名称和性质是什么?日本这次改革的影响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以上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