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12-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有“海中之花”之称的海葵,属于下列哪类动物(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形动物 D、环节动物
  • 2. 已知绦虫和涡虫属于同一类群,它们的体形是(   )
    A、辐射对称、左右扁平 B、左右对称、背腹扁平 C、左右对称、上下扁平 D、不对称、梭形
  • 3. 秀丽隐杆线虫是重要的实验动物,具有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等特征,它属于(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形动物 D、环节动物
  • 4. 线形动物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相比,高等的地方在于线形动物出现了(   )
    A、 B、 C、肛门 D、生殖器官
  • 5. 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寄生虫最发达的器官是(  )
    A、消化器官 B、生殖器官 C、运动器官 D、感觉器官
  • 6. 石明决是一味珍贵的中药,其主要成分是鲍鱼壳。鲍鱼身体柔软,营养丰富,身体不分节。据此推测鲍鱼属于(   )
    A、节肢动物 B、爬行动物 C、软体动物 D、腔肠动物
  • 7. 昆虫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下列属于昆虫的是(  )
    A、蜘蛛 B、螃蟹 C、家鸽 D、瓢虫
  • 8. 下列动物与特征对应的是(  )
    A、蝴蝶---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B、蜗牛---呼吸器官是肺 C、水螅---身体呈两侧对称 D、蚯蚓---运动器官是足
  • 9. 北京的夏夜,伴着蝉儿鸣唱,人们喜欢吃着小龙虾,喝着啤酒消夏.蝉和小龙虾均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  )
    A、都有相同的生活环境 B、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C、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D、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 10. 青蛙具有冬眠现象,即到秋冬季节,天气转凉,青蛙掘土躲进土层中,不吃不动,此时的呼吸主要靠(    )
    A、 B、皮肤 C、鸣囊 D、肺和皮肤
  • 11. 蜥蜴、龟、蛇以及灭绝的恐龙,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体温不恒定,用鳃呼吸 B、体温恒定、四肢短小 C、体温不恒定,体表覆盖有鳞片或甲 D、用肺呼吸,体表裸露
  • 12. 下列哪一组是鸟类特有的特征?(  )

    ①体表有羽毛   ②体温恒定   ③善于飞行  ④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 13. 抹香鲸生活在海洋中,但它却属于哺乳动物,主要原因是(    )
    A、用肺呼吸 B、心脏有四腔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
  • 14.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叙述与其不相符的是(    )
    A、蛔虫具有发达的生殖器官,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B、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 C、家鸽的前肢变为翼,适应空中飞行 D、家兔有发达的犬齿,与其摄取、消化植物性食物相适应
  • 15. 关节的结构中,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震动的是(  )
    A、关节囊 B、关节窝 C、关节软骨 D、关节头
  • 16.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B、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C、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D、一个动作的完成是多块肌肉协调合作的结果
  • 17. 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草原上狼群集体围猎黄羊群 B、麻雀成群飞向麦田觅食麦穗 C、雨后青蛙集体鸣叫求偶 D、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 18. 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各种舞蹈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 19.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俗语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帮助植物传粉 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 20. 请判断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 B、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 C、只要有合适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 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的菌落小
  • 21.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下面属于它们生活必要条件的是(    )

    ①水分  ②空气  ③有机物 ④适宜的温度   ⑤阳光.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2. 湘绣是湖南著名的民间艺术,然而湘绣作品的防霉非常重要,你认为下列哪组条件下的湘绣作品最容易发霉(  )

    A、低温、干燥 B、低温、潮湿 C、常温、干燥 D、常温、潮湿

二、新添加的题型

  • 23.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3)、蚯蚓依靠肌肉和的配合来完成运动。
    (4)、在本实验中设置甲瓶的作用是
    (5)、根据的位置,可以判断其前、后端。
  • 24.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鲫鱼做实验材料,开展探究实验活动。
    (1)、鲫鱼在游泳时,前进的动力来自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2)、轻轻掀起活鲫鱼的鰓盖,发现鳃是鲜红的,可见其内含有丰富的
    (3)、鲫鱼在水中游泳时口和鳃盖后缘不停地交替张合,这是鱼在进行
    (4)、与流入鲫鱼鳃的水相比较,流出鲫鱼鳃的水 的浓度减少,的浓度增加。
  • 25. 下面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请分析完成:

    ①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

    ②接种;

    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④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

    (1)、上述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正确的顺序是(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在教室、校园草地、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这种活动相当于上述步骤中的哪一步?
    (3)、上述步骤①的目的是
    (4)、根据上述的探究活动,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哪些基本的条件?
    (5)、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参与物质循环。

三、综合题

  • 26. 下图是对鲫鱼、猫、麻雀、大闸蟹、扇贝五种动物分类的概念图,请补充完善。

    、②、③、④、⑤

  • 27. 下图是人和高等动物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关节中,①是 , ③是
    (2)、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概述,就是:收缩,牵动骨绕着活动,产生运动。
    (3)、关节能够灵活运动且牢固,使关节灵活运动的结构是[] , 也能缓冲震动。
  • 28.   19世纪中叶有几对欧洲野兔被带到了澳大利亚。由于历史上澳大利亚从未有过野兔,此后的几十年中,野兔的数量就达到了几百万只。它们破坏了草原和庄稼,造成了全国性的灾难。1950年,科学家引进一种使野兔患病的病毒,从而控制了野兔引起的危害。请根据这些信息,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1)、野兔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从几对发展到几百万只?
    (2)、有人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从其他国家引进任何物种,否则会重蹈当年澳大利亚引进野兔的覆辙。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
  • 29. 请结合下图中的有关动物,回答问题。

    (1)、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填序号)
    (2)、② 适用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是。 ④与⑤都用肺呼吸, ④的身体内有独特的与肺相通,可以帮助呼吸。
    (3)、属于两栖动物,主要以农业害虫为食,被称为“农田卫士”(填序号)。
    (4)、将图中①—⑤按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③④⑤①
  • 30. 观察图,总结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中(①)所示,鸟的身体呈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2)、观察图中(②)所示,鸟的前肢变成 , 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适于搏击空气。
    (3)、鸟的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③) , 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全身最发达的(④) , 产生飞行的动力。
    (4)、鸟类的骨 , 可以减轻体重。
  • 31. 以下几种微小生物:A细菌;B青霉C;蘑菇D:酵母菌,请回答问题。
    (1)、以上几种生物的营养方式都属于
    (2)、A生物与其他三种生物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A
    (3)、B和C的菌体都是由菌丝构成,它们的生殖方式是
    (4)、A、B、D在适宜的培养基中会大量繁殖,形成
    (5)、上述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四、填空题

  • 32. 图为细菌的结构图,据图回答:

    (1)、图中A是 。 
    (2)、细菌的结构与动物细胞相比,没有成形的 , 只有 [F] 集中的区域。
    (3)、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 所以大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
    (4)、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B]增厚,形成芽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