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 同步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19-11-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甲、乙两装置来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以观察装满水并倒置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实验指标),实验中所产生的气体及其特点分别是( )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使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 ④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2. 如图所示,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条件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为实验组,乙、丙为对照组 B、甲与乙对照,可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C、乙和丙不能对照,是因为存在两个变量 D、甲与丙对照,可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3. 如下图,在金鱼藻的实验中,能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A、金鱼藻产生气泡 B、试管内液面下降 C、烧杯内的水变浑浊 D、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 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装置B,C中质量会增加的是B 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D、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5. 进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探究实验时,需要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够( )A、释放氧气 B、吸收二氧化碳 C、消耗淀粉 D、促进光合作用6. 图所示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装置。对一定时间内金鱼藻产生的气泡数没有影响的因素是( )A、金鱼藻数量 B、试管的体积 C、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D、光源与金鱼藻间的距离7. 下图是探究植物有关生理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 )A、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C、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8. 将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若干等大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平均放入两支试管,如图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氧气 B、甲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二氧化碳 C、乙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氧气 D、乙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二氧化碳二、综合题
-
9. 1862年,德国科学家沙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每天早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棵植物上各摘下一片叶子,再用打孔器在这三片叶子上各取下同样大小的一块圆片,烘干后称重,结果发现:深夜取下来的叶片最轻,早晨取下来的比较重,傍晚的最重.他又把这三个圆片放人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水冲洗,加碘液染色,结果发现:深夜的颜色最浅,傍晚的颜色最深.试分析说明早晨、傍晚、深夜出现三种不同结果的原因.(1)、早晨的样品比较重,这说明 .(2)、傍晚的样品最重,碘酒处理时蓝色最深,这说明 .(3)、深夜的样品最轻,颜色最浅,这表明 .10.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装置中玻璃板与广口瓶之间用凡士林(凡士林与植物生命活动无关)密封,在A装置水槽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在B装置水槽内盛有与A装置等量的清水,A、B装置内的同种植物大小、生长状况相同。请分析回答问题:(1)、根据以上材料,探究时可作出的假设是。(2)、设置A、B两组装置的目的是形成;水槽中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的量相同、植物大小、生长状况也相同,原因是。(3)、实验前应将带有叶片的枝条插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放在黑暗中处理2-3天,目的是。(4)、将A、B装置光照数小时后,分别摘下A、B装置内的叶片,经脱色、漂洗后,用碘液检验,观察两组叶片颜色的变化:A装置中的叶片 ,(5)、该实验验证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