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11-26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fěi)翠     白(huá)      (zhàn)着     (cù)新 B、(luě)过     (wō)行       (yū)滩       (bò)船 C、(pēi)芽     (qián)信     深(suì)      (qiàn)绳 D、(yōu)黑     (kàn)望      (chè)骨      (fēi)红
  •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嘶哑    熏黑    憔悴    干瘪 B、舵手    沸腾    疲惫    慰籍 C、旌旗    镶嵌    笑涡    富饶 D、驱逐    隧洞    喉咙    坟墓
  •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诗文里________着古典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情怀、古奥的________……谁能穿透历史的冰层,    古诗文的领域,寻览到汉语的________,哪怕只取一瓢饮,也足以让他拥有不同凡响的语文功力。

    A、隐藏    理想    侵入    美味佳肴 B、封存    心绪    踏入    琼浆玉液 C、蕴藏    思想    潜入    奇珍异宝 D、蕴藏    思想    潜入    源头活水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间的关系需要稳定。 B、为了提高产量,广州某电子企业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采用了新的技术。 C、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D、据调查,我国超过80%左右的青少年睡眠严重不足,其表现是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低。
  • 5.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傅说修筑过城墙,吕望贩卖过笊篱,百里奚养过牛,诸葛亮耕过地。

    ②古代的大智者多半出身贫贱,粗活儿干得好。

    ③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强调自己的能力源自小时候的底层历练。

    ④顶级文豪苏东坡也酿过糯米桂花酒,以独家烹饪法做出美味可口的红烧猪肉。

    ⑤干粗活儿,并不是可羞可愧的事情,恰恰是他们生命中一段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

    A、①③⑤④② B、②③①④⑤ C、⑤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⑤③
  • 6. 按要求默写填空。
    (1)、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3)、此去泉台招旧部,。(陈毅《梅岭三章》)
    (4)、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5)、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 在高傲地飞翔。(高尔基《海燕》)

二、阅读与理解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笑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⑥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⑦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⑧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失根的兰花”的理解。
    (2)、第②段末尾“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请你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流泪的原因。
    (3)、第④段画线句中“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与“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
    (4)、第⑦段引用郑思肖画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花布袋

    苏颉

        ①在我家柜子里的角落里,时常会存放着一些洗得干干净净、叠得四四方方的布袋子,有些粗糙、有些扎眼、有些突兀,还有些温情脉脉,这个袋子有一个质朴的名字——花布袋。

        ②闲暇时,我有一项必修功课——整理这些个染上杂七杂八的袋袋,抚摸着母亲的这些“传家宝”:这个是用我们姊妹四个小时候穿了又改,改了又穿的花衣服缝制的;那件是用哥哥弟弟们敬畏的钟馗捉鬼挂画改做的;还有父亲的打着补丁凡立丁裤子缝制的;甚至还有装化肥的蛇皮袋等,加上母亲密密匝匝地粗针麻线,小时候的影像一幕幕就在眼前浮现。

        ③其实,在村里实行联产承包后,因为村民不再种植棉花,这种专门为收摘棉花而缝制的工具似乎早就应该束之高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精明能干、素以节俭著称的婆姨见缝插针,开动脑筋,让其能在上树采摘果子、下地挖菜时用处更加实用,并争相效仿。雨后的巷口村头,你经常能够看到婶婶、大妈们一个笸箩,一把“王麻子”剪刀,飞针走线制作“花布袋”:将一块布对折,两边缝合,四周加沿,上面留口,沿边角缀上两根长带子,足以绕腰一周系上,腾出两手来采摘作物;或者两根带子扎上跨在肩上运送农作物的简单用具,在家长里短、嬉笑斗闹中,只消一两个小时的功夫便可轻松完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麻溜纯手工开赶制另一个,女人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④在小城,这个灰头土脸的“潘多拉”在一开始出现时一度颇为尴尬:在“十指不沾阳春水”(意思是家庭条件好,养尊处优)的同事们窥探的眼神下,它一度灰溜溜地潜回宿舍,躲进角落里独自落寞。可是,一旦品尝过初春的小蒜、白蒿、槐花、桐花、荠荠菜;品味过炎夏的杏子、桃子、李子、樱桃果;享受过金秋雪梨、石榴、玉米、红枣苹果;分享过隆冬的核桃、大葱、小米、红豆、大萝卜;更不要说土鲜蛋,自家种植、压榨的葵花油、芝麻、绿豆等绿色食品了,一个个朋友对此都是盛赞不已、熟悉不过。

        ⑤在这条爱心食物链上,受惠的是我,受累的是弟。经常奔走在城乡两点一线上的他,总要早早起床赶来我家,配送老妈备好的物件。不凑巧遭遇到我家无人,就将拎着大包小袋东西寄存在门卫;有时候赶时间还要带着大包小件的去上班,搞得整天跟个小商小贩差不多。我决定要和母亲摊牌,口气极尽温和、诚恳、婉转,企图劝阻母亲在这个商品泛滥的年代改变思想,不要再惦记给我们带食物,但是一切都是徒劳:“卖的东西让孩子吃,我不放心!只要吃了好,管他别人怎么想!”“嫌多,吃不了可以送邻居,送同事!”母亲说着话又去地里挖菜去了,头也不回。

        ⑥花布袋,在母亲的坚持下,和琳琅满目的包装同在,一如既往地穿梭在城乡之间,带来的美味在舌尖上留下了无限的美好和记忆。习惯了它的存在,就发现它也可以有些新的去处: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乎归程里越来越多的大鱼、大肉、猪大排、小笼包、上海点心、潮式老婆饼、叫花鸡、香酥鸭、药品、衣物和年货等,一度也和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和留恋。

        ⑦母亲老了,走起路来摇摇欲坠,几乎是一阵风就会把她刮跑,花布袋一样在我眼前飘。路过门岗,知道可能不再有大爷喊我取东西的声音,径直而入,手机的铃声突然响起,一看是弟媳:“四姐,知道你喜欢吃人菡,我特地在地里采摘了一些,很新鲜的,记得去取啊!”,我回头一看,大爷正高喊着我的名字,大老远就能看见那灰白而温馨的身影。

        ⑧母亲不能自理了,意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花布袋”也就停滞了脚步,不再往来于城乡之间,中断了母女之间这条绿色的运输线。偶尔整理衣物,从柜子角掉出来的一个“花布袋”,让我眼含热泪,唏嘘不已,仿佛看到了母亲年轻俊美的脸庞,红扑扑的,红富士一样的迷人。

    (1)、阅读全文,说一说“我”对花布袋的情感变化。

    ①小时候,“花布袋”是母亲的传家宝,“它”充满了“我”的童年回忆。

    ②在小城,

    ③习惯了“它”的存在,

    ④母亲不能自理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①在“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同事们窥探的眼神下,它一度灰溜溜地潜回宿舍,躲进角落里独自落寞。

    ②母亲老了,走起路来摇摇欲坠,几乎是一阵风就会把她刮跑,花布袋一样在我眼前飘。

    (3)、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说一说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4)、分析题目“母亲的花布袋”的含义和作用。
    (5)、结合文章主旨,说说你对文章结尾“(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年轻俊美的脸庞,红扑扑的,红富士一样的迷人”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