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十三校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7-1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你认为生活中常见的下述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的蒸发 B、碘的升华 C、瓷碗破碎 D、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变硬
  • 2. 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植物油和洗涤剂 B、碘和酒精 C、茶油和汽油 D、蔗糖和水
  • 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 4. 最近中央电视台报道的“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其中的“碘”应理解为(   )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 5.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下列活动: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②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③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垃圾;④生活污水任意排放;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止形成酸雨.其中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②⑤ D、①④
  • 6. 硫酸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品.工业上生产硫酸的第一过程是用硫铁矿来制取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R+11O2═8SO2+2Fe2O3则R的化学式是(   )
    A、FeS B、Fe2S3 C、Fe2S D、FeS2
  • 7. 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能实现的方法是(   )
    A、向其中加入氧化钙 B、升高温度 C、恒温蒸发水分 D、通入二氧化碳
  • 8. 某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则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   )
    A、 B、 C、 D、
  • 9. 我国规划提出要创建节约型社会,下列图标的含义符合创建节约型社会要求的是(   )
    A、 B、 C、 D、
  • 10. 下列各项表示同种物质的是(   )
    A、冰、干冰、H2O B、汞、水银、Ag C、熟石灰、消石灰、Ca(OH)2 D、纯碱、烧碱、NaOH
  •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不正确的是(   )
    A、氮气中的氧气(铜) B、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氢氧化钠) C、碳酸钙中的氯化钠(水) D、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盐酸)
  • 12.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或治疗)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时pH情况 B、向氯化铁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晶体析出
  • 13. 在ZnSO4、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物质为(   )
    A、 B、 C、铜和铁 D、锌、铜和铁
  • 1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15.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区别出来的是(   )
    A、NaOH、HCl、NaCl B、Na2CO3、HCl、BaCl2 C、Na2CO3、Na2SO4、BaCl2 D、AgNO3、HCl、NaCl

二、填空与简答题

  • 16. 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两个钠离子
    (2)、四氧化三铁
  • 17.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现有如下几种物质,根据它们的用途填空(1﹣3小题填序号):

    A、熟石灰         B、石墨           C、铜          D、烧碱

    (1)、生活中常用作导线的是;        
    (2)、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3)、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4)、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较多,其中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在CO(NH22、NH4HCO3、Ca3(PO42、KNO3、KCl这些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18. 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现在我市城区的天然气主要管道已基本铺设完毕,岳阳市民已经用上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回答:
    (1)、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天然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若发现家中的天然气泄漏,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最合适的做法是       . (填序号)
    A、马上打电话报警 B、马上打开排气扇,抽出气体 C、马上关闭气阀,打开门窗换气 D、马上用烛火检查漏气处.
  • 19. 如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A(填“>”、“<”或“=”).
    (2)、t2℃时,将110gA物质充分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 20. 你就要初中毕业了,即将离开母校之际,你要留下最后一个好印象,做到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乱扔东西…假设你在整理自己的东西时,清理出如下物品:

    A、废作业本,B、烂苹果,C、易拉罐瓶,D、霉变了的饼干,E、生锈的铁钉.

    (1)、你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填序号);
    (2)、你用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以重新使用,请写出用盐酸除锈的化学方程式
  • 21. 如图中的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图示关系回答(反应条件已省略):

    (1)、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若常温下乙为光合作用的气体原料,则A为(填化学式);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三、实验与探究题

  • 22. 根据如图所提供的装置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B中的仪器①名称
    (2)、实验室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 . (填字母)
    (3)、实验室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既可用于收集氧气又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 (填字母)
  • 2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溶液如图1,

    (1)、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发现生成了大量白色沉淀,于是他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

    乙同学经过思考后,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可靠,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甲同学的生成物,过滤,向滤渣中加入

    白色沉淀 , 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该溶液不是硫酸钠溶液,而是碳酸钠溶液

    丙同学认为,要确认是碳酸钠,还应按图2进行改进.他取该溶液于锥形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活塞K,滴加少量稀盐酸,结果意外发现没有冒气泡,澄清石灰水也没变浑浊.

    (2)、提出猜想:猜想一:盐酸放置时间过久,溶质已完全挥发

    猜想二:碳酸钠变质

    猜想三:当滴加的盐酸较少时,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

    【进行实验】(1)向该盐酸中加入少量铁粉,产生大量气泡(2)向该溶液A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大量沉淀

    【实验小结】猜想一和猜想二都是错误的

    写出实验(1)的化学方程式

    (3)、【讨论与交流】

    丁同学认为实验(2)不必要做,原因是甲同学滴加氯化钡溶液已经证明了猜想二是错误的.

    进一步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查到如下相关资料.

    【查阅资料】溶液里的复分解反应实际上是离子间的反应,碳酸钠和酸反应的过程如下

    2H++CO32=H2O+CO2↑,每个碳酸根离子需要结合2个氢离子才能生成CO2 , 当H+的量不够时,则发生H++CO32=HCO3

    【进行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猜想三是否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猜想三正确

    【实验反思】若没有任何试剂可通过互滴法来鉴别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

四、分析与计算题

  • 24. 进行合理的药物消毒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过氧乙酸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消毒剂,其化学式为 CH3COOOH,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进行计算.
    (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比).
  • 25.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与某稀硫酸完全反应,所得数据如表:

    金属混合物质量(g)

    10

    10

    20

    稀硫酸质量(g)

    100

    120

    100

    反应后,过滤得干燥固体质量(g)

    4.4

    4.4

    14.4

    计算:

    (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