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1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16-02-1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有关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越高自然带一定越多 B、纬度越高自然带一定越多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类似于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麓自然带与当地自然带保持一致
  • 2. 地处我国天山西部的伊犁河谷,在山体垂直变化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在森林草场的交错带,树木只生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以下对“阴阳脸”现象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阳坡温度高,人类活动将森林砍伐,只剩下草场 B、山脉“阴阳脸”现象与自然原因无关,纯属人类活动所致 C、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 D、阳坡山地放牧与过度樵采毁坏了森林
  • 3. 植物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某植物茎上长着刺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根系非常发达。该植物的生长环境最可能是(   )


    A、干旱少雨 B、光照充足 C、高温多雨 D、温和湿润
  • 4.

    图为阿尔卑斯山的垂直地带分布示意图,读图,该山地(   )


    A、山麓自然带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为背风坡和阴坡 C、南北坡自然带高度的差异属于地方性分异 D、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 5.

    读下面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 6.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分析,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乙图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 7. 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而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则森林茂密。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8.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沿X→Y→Z自然景观的变化是(   )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草原→荒漠
  • 9. 非洲有一种大型落叶乔木,主干粗壮,枝叶稀疏,其粗壮的主干和松软的木质贮存大量水分。据此推测,该树生长的气候环境最可能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冬温夏凉,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
  • 10.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写的自然现象属于( )


    A、经度地带特征 B、纬度地带特征 C、垂直地带特征 D、非地带性特征
  • 11. 按气温垂直分布规律,下图中有永久性冰雪的山峰是(   )


    A、 B、 C、 D、
  • 12.

    图中a、b、c、d……为喜马拉雅山自然带谱,图中显示,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丰富。主要原因是(   )


    A、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 B、北坡地势高太阳辐射弱 C、北坡纬度较高且相对高度小 D、北坡降水少,昼夜温差小
  • 13.

    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如下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制约图中植被分布规律的因素主要是(   )


    A、坡向 B、海拔 C、坡度 D、人类活动
  • 14.

    读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重叠范围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的变化 B、距海远近的变化 C、气温的变化 D、降水量的变化
  • 15.

    读图,据各自然带在图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D、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 16. 近20年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的雪线正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上升。下列措施中,对缓解其山顶冰雪融化可行的是(   )

    ①禁止游客登山,封山保护冰川 ②改善能源结构,利用新能源

    ③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 ④实行人工造雪,增加储冰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17.

    下图为我国某重要的东西向山脉山峰植被垂直带谱,关于该山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峰可能位于秦岭山脉 B、M为北坡,N为南坡 C、山地针叶林带只分布于N坡的原因可能是位于背风坡 D、该山体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 18.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暖流 B、山脉迎风坡 C、大气环流 D、寒流
  • 19.

    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 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

二、判断题

三、综合题

  • 21.

    读下图回答下问题。

    (1)、若一艘轮船航行至A处附近时恰好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9﹕00,则A点的昼长大约为

    (2)、图中山脉位于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理由。


    (3)、若轮船沿该大洲西海岸并顺图示洋流航行,沿岸自然景观呈现的地带性变化,B地自然景观主要是 , 其形态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主要原因是

  • 22.

    图中的虚线为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   )

    A、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 B、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 C、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地形 D、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
  • 23.

    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 B

    (2)、A自然带所在地的夏季气候特征是 , 冬季气候特征是

    (3)、a方向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形成基础是差异。b方向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

    (4)、B地区季风的形成原因是

  • 24.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200 - 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森林景观出现在(   )

    A、 B、 C、 D、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适合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D、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量
  • 25.

    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是:

    A带,B带,C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