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11-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与盅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bāo)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后脚跟。 B、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xíng)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C、岐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淹(yān)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D、情趣不能每每流露于诗,因为诗的情趣并不是粗糙(cāo)自然的情趣,它必定经过一番冷静的观照和融化提炼的工夫,它必须受过阿波罗的洗礼。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人所理解的价值本源是一种人格化的“天帝”,作为至上神主宰着自然界与社会的一切,但是“天帝”并没有保证殷人治运长久。(甲)周人在殷亡教训的强烈震撼下,萌动忧患意识,见成而思败,在观念中升腾出较为抽象的天命观,取代了对天帝的信仰。周公把遵从天命具体化为“敬德保民”,要求治人者“以德配位”。后来又经过“天命无常”“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太誓》)一类观念的过度 , 使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由注重外求逐步向贵于内求转化,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象》),初步形成了重德的文化特色。(乙)孔子赞扬“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泰伯》,重德正是他接受周文化的基点。(丙)孔子思想中虽保留了天命的主宰地位,但其具体内容,总是同“德”之存失,“斯文”之兴衰,“道”之行废等精神联系在一起。
(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萌动 B、把 C、过度 D、逐步(2)、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于1927年,其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该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C、在这次世博会期间,由于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国宝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喜爱。 D、新的环境伦理原则在更理性的层面上告诉人们,乡士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它们之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二、语言表达
-
4. 仔细观察漫画,按要求答题。(1)、给漫画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2)、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的内容并指出其中的寓意。5. 在划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要求整齐对应,文意畅达。
即使世界不如童话那般魅力,我仍愿相信童话的芳香。我愿意相信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有那样一位白雪公主,即使有狠毒的皇后,也不能阻止她与王子相爱;我愿意相信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① , , 。童话故事里,只要你积极向上,心存美好,一切皆有可能。童话是温暖的,它的魅力在于永远把希望展示给我们② , 。
三、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朱光潜
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是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里面也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丝毫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好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
趣味是对于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化,趣味也就要时时刻刻在进展和创化。水停蓄不流便腐化,趣味也是如此。从前私塾冬烘学究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古文观止》和《了凡纲鉴》。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几分冬烘学究气,都把自己围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中,对于这个圈套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必有创造性,都必时时刻刻在开发新境界。
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与滥调是死对头。诗的疆土是开发不尽的,因为宇宙生命时时刻刻在变动进展中,这种变动进展的过程中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新鲜的,有趣的。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我们本来不觉得乡村生活中有诗,从读过陶渊明、华兹华斯诸人的作品之后,便觉得它有诗,我们本来不觉得城市生活和工商业文化之中有诗,从读过美国近代小说和俄国现代诗之后,便觉得它也有诗。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生命生生不息,他们的发见也生生不息。如果生命有末日,诗才会有末日。到了生命的末日,我们自无容顾虑到诗是否还存在。但是有生命而无诗的人虽未到诗的末日,实在是早已到生命的末日了,那真是一件最可悲哀的事。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读诗不仅能提高我们欣赏其他种种文学的水平,也能滋润人生。 B、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在阅读小说和戏剧时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C、虽然《长恨歌传》《会真记》的故事性远强于《长恨歌》《西厢记》,但其文学价值远不如后者。 D、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发现人生世相中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的东西并把它描绘表现出来。(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不具有“诗的趣味”的一项( )A、能艺术地观照出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应该具有诗的趣味。 B、能用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生活情趣的作品也就具有了诗的趣味。 C、能表现出人的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的作品一定具有诗的趣味。 D、能于平凡惯常的人生世相中表现出新鲜有趣的作品一般具有诗的趣味。(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出纯正的文学趣味?结合文章,请简要概括。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鲁迅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 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当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六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请说出第六部分中引用陶潜《挽歌》中诗句的作用。(2)、请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在选文中出现了三次,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第七部分“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句中,恶意具体是指什么,侧重点在哪点?(4)、鲁迅先生在文中屡次说“无话可说”,又屡次说“有话要说”,请结合文章和你的理解来谈谈这种矛盾表达的效果。四、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1)、对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而读之 发:启封。 B、然而惠然见临 见:看见 C、而至者鲜焉 鲜:稀少。 D、世之欲假誉以为重 假:借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修学道而不至者 项王嗔目而叱之 B、终日不出于轩序 圣人不凝滞于物 C、学者有所溺焉尔 当其欣于所遇 D、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应以道为先,主张文章应该积极追求道。 B、文章认为求学的人想着要探求道而不能到达道的境界,其原因多是沉湎于文章。 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学者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五、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古人讲求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首联中“催”字力透纸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2)、《百斛明珠》中说:“七言之丽者,在子美此二句后寂寥无声矣。”请赏析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六、句子默写
-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恨相见得迟, ,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长亭送别》)(2)、 , 则芥为之舟; , 水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3)、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4)、人生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5)、 , , 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七、材料作文
-
1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王夫之
②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
——[美]富兰克林
③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
——[俄]乌申斯基
对于读书学习,中外名家的观点会给我们很多启示。上面的名言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和感悟?请结合你的读书经验与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