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11-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化学是一门实用和富有创造性的科学。以下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不对应的是()
    A、研制低残留农药:污染问题 B、研发海水淡化技术:资源问题 C、自主研发手机芯片:能源问题 D、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材料问题
  • 2. “中国诗词大会”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下列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3.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 4.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B、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C、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固态石蜡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 5.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2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固体    B、 倾倒液体    C、 熄灭酒精灯    D、 取用固体粉末
  • 7. 对于“滴水成冰”过程中的有关水分子的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
    A、水分子的能量降低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C、水分子排列方式不变 D、水分子的构成不变
  • 8. 下列实验仪器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
    A、 B、 C、 D、
  • 9. 下列各A组物质的变化中,B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电灯发光、冰雪融化 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蜡烛燃烧、蜡烛熔化 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 10. 从试剂瓶中取用氯化钠固体、硝酸银溶液,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

    A、甲-①,乙-① B、甲-①,乙-② C、甲-②,乙-② D、甲-②,乙-①
  • 11.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 12. 长期饮用硬水会在体内产生结石。下列有关硬水软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B、使用硬水烧水易产生水垢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D、加肥皂水,硬水泡沫多
  • 13.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冰水混合物按照物质分类属于混合物 B、用滤纸过滤不能除去天然水中溶解的矿物质 C、河水、井水、海水都可视为含有某些可溶物的混合物 D、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 14. 大汶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某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调查和搜集资料得知,可以通过:①化学沉降(明矾)、②杀菌消毒(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过滤等几个步骤对大汶河水进行净化。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 15. 泰安酿酒厂广告词“金泰山银泰山,开坛飘香醉人间”,其中的化学原理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 16. 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该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提出问题 D、交流反思
  • 17. 下列现象能够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镁条逐渐变短 D、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 18.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气体易被压编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 19. 对化学仪器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仪器的密封性。下列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
    A、广口瓶 B、滴瓶 C、集气瓶 D、试管
  • 20. 下列各图中O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包括4小题,共17分)

  • 21. 化学改变了世界,要学好化学,首先要明确以下问题:
    (1)、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自然科学?

    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水、二氧化碳都是由构成的。化学是在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

    (2)、为什么学化学?

    化学很神奇,它能把石油加工成功能各异的产品,也能将污染的水质处理清洁,它能  出我们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还可以实现物质与 的转化。

    (3)、怎样学化学?

    科学探究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学习化学后,小钢同学用科学探究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取一支白蜡烛,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小钢同学又进行了下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①如图A所示,点燃一支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有(填字母序号)。

    a.发出黄色火焰  b.熔化的石蜡顺着蜡烛流下  c.发光、放热  d.产生淡淡的黑烟e.火焰分层

    ②将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圆弧状黑斑,说明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③如图D所示,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有出现。

    ④如图E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漏斗,用一根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柴 , 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⑤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判断,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2.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标准不同所得分类结果也不同。

    分类

    分类标准

    类别一:空气、海水

    类别二:水、氧气、氧化铜

    从组成物质的种类多少分为

    ①烧杯②集气瓶③锥形瓶④量筒能用于加热的仪器:(填序号);其余仪器不能用于加热。

    根据仪器能否加热来分

  • 23. 写出下列物质或微粒的化学符号。

    物质或微粒名称

    氧化镁

    水分子

    化学符号

  • 24. 如图,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气体。

    (1)、该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的空隙(填“变大”或“变小”)。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3分)

  • 25. 以下是实验课上某同学练习药品的取用和给物质加热的操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中为了提高实验操作效率, (填“可以”或“不可以”)改为用手取药品。
    (2)、进行步骤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写出一点)。
    (3)、指出步骤三中的两处错误操作: 、  。
  • 26. 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学校附近某河的水样,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对该水样进行了净化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的作用是 。
    (2)、操作①的名称是 , 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3)、如果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水样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答1点即可)
    (4)、为除去水样2中的一些异味和色素,加入的物质B是活性炭,该过程是变化。
    (5)、根据净化过程,判断获取水样1、水样2、水样3和水样4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 。
  • 27.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玻璃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烙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