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三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17-07-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罗兹墨菲在《东亚史》中说,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以下符合“现代”特征的是( )A、设通判监督知州 B、坊市界限的打破 C、工场手工业萌芽 D、白银被交子取代2.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 当15~16世纪西、葡两国绕过好望角进行殖民侵略和瓜分时,英国将注意力集中在北路,企图从北方打开东方殖民贸易的大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英国是新航路的开辟国 B、英国综合实力相对较弱 C、东方已被西、葡两国瓜分 D、西葡两国共同对抗中国4.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 “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下列成就中属于其表现的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C、爱迪生发明电灯 D、富尔顿制造汽船6.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中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古诗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匠户”制度 D、“海禁政策”7. 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懦略在《西方问答》一书中介绍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爽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日: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殖民扩张 B、价格革命 C、黑奴贸易 D、商业革命8. 《后汉书·任延》记载,南阳宛人任延任九真(郡治在今越南清化西北)太守,当地传统民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任延令铸作铁制农具,教之垦辟,于是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一时“风雨顺节,谷稼丰衍”。这表明( )A、移民实边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B、精耕细作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 C、地方官重视农业发展以图升迁 D、引进农耕改变了当地生产结构9.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10.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荷兰成为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11.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尤获。”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 )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 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 C、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12. 《世界文明史》载:“最初的机器价格低廉,纺纱工人可以在家庭里工作,但随着机器体积的增大,机器越来越不再能够设在纺纱工人的茅舍里,而是设立在作坊或设立在河流近旁能利用驱动机器的地方。最后,进—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这时造厂的厂房就可以建立在企业家认为合适的地方。”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手工工场逐步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B、垄断组织开始取代了小家庭生产 C、技术革新推动了工厂布局的调整 D、蒸汽动力替代了手工纺织的劳动13. 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B、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 C、棉纺织业兴起,以妇女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D、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14. “奉行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有以上宗旨体现的现代国际政治组织应该是( )A、华约 B、欧共体 C、不结盟运动 D、上海合作组织15. 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这样评论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16. 1967年7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致成为使美国感到相当不舒服的竞争对手。”材料反映了(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B、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并不太平 C、欧洲进一步加强政治联合 D、法国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17. 新中国在建国初的外交政策中,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8. 约翰·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棉纺织工厂的厂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他的工厂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 B、他能够坐火车上班 C、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 D、有时他到伦敦乘坐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19. 19世纪后30年,西方某国钢铁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近140个,而工人总数却增加了近两万人,产量增加了近3000万吨,投资额增长了近五倍。这主要说明当时该国钢铁企业( )A、 规模迅速扩大 B、出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C、内部竞争激烈 D、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20. 明代《松窗梦语》中记载:“夫贾人趋厚利者,不西入川,则南走粤,以珠玑金碧材木之利,或当五,或当十,或至蓰(蓰:五倍)无算也。”这反映了( )A、民间贸易发达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经济重心南移 D、区域经济差异明显21.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 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22. 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D、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23. 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 )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 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 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4. 1870年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的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而英国为14%。这反映了( )
A、德国的经济工业化已完成 B、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英国已失去殖民帝国地位 D、德国与英法的矛盾面临激化25.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26. 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脾、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以及有一定手艺的自由身份的工匠。可见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 )A、不计劳动力成本 B、效率极其低下 C、产品与市场无关 D、工艺水平不高27. 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既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 )A、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B、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C、地权流转开始合法化 D、重农抑商政策的动摇28. 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29. 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 )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 B、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 D、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30. 1948年,大量“积极的”美国电影在大选的关键时刻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妮诺基卡》以在大选中帮助赢得反共选票;相反,华盛顿要求《愤怒的葡萄》暂缓在法国上映,以防止法国共产党利用影片中不利的一面。材料说明美国电影( )A、基本主宰战后欧洲电影市场 B、成为实施冷战的重要武器 C、进军欧洲主要基于政治目的 D、完全沦为政府的宣传工具二、综合题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材料二: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引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下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四: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汽)、C.O2、少量的二氧化硫、甲烷和其它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的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mmp上升到目前的360mmp。
——J·格里宾《历史焦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涌入欧洲社会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和工业革命史实,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部门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有哪些成就?(3)、根据材料和工业革命史实,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世界市场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