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试卷更新日期:2019-11-0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该书的中心思想是有效需求理论,认为因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失业增加和经济衰退,而利率、工资、价格等因素并不能使经济体系实现自我调节。这一理论( )
    A、是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革命 B、促使西方“混合经济”模式出现 C、促使西方国家减少了社会福利 D、推动西方社会出现了“新经济”
  • 2. 在新政初期,美同州长协商会对罗斯福是大力支持的。l935年,州长们对新政的态度出现明显分化,他们反复宣传的是维护州权和加强州际合作的重要性。据此判断,下列新政举措中,可能遭到州长们反对的是(   )
    A、贬值美元以刺激出口 B、设定统一的工资标准 C、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 D、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
  • 3. 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他从整顿金融入手,推出“百日新政,70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这表明(    )
    A、整顿金融是新政的核心措施 B、经济危机根源于金融危机 C、金融整顿是经济恢复的前提 D、政府加强了对金融的管控
  • 4. 1933年美国出现了推行蓝鹰运动的高潮。在波士顿,市长率领10万名学生聚集在市中心宣誓:“做守法市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识的地方购物。”到9月初,有200多万家企业签署了一揽子协议,领到了他们的蓝鹰标志。这一运动主要是为了(    )
    A、恢复银行和金融的正常秩序 B、减少农产品过剩以复苏农业 C、减少盲目生产以实现工业复兴 D、建立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
  • 5. 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 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 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
  • 6. 193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罗斯福提出下列施政主张,说明他准备( )

    A、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B、通过扩军备战促进经济复苏 C、运用政府权力干预经济发展 D、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 7. 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联合决议,宣布废除公私债务中的“黄金支付条款”,一切债务均可用“法定货币”偿还,债权人必须接受禁止在任何契约中使用黄金支付。这一措施(    )
    A、解决了债务危机 B、刺激美国商品的出口 C、恢复了银行信用 D、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
  • 8. 20世纪初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在联邦政府建议下国会相继通过大量的经济方面立法,如《工厂检查法》、《纯净食品和药物法》、《肉食检查法》、《童工法》等,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
    A、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政府职能不断扩大 C、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D、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 9. 1930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国外待了四年后重返莫斯科。然而,他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这说明(    )
    A、世界经济大危机已波及苏联 B、苏联的经济状况出现下滑 C、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人民生活 D、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市场萧条
  • 10. 有人在1933年评价胡佛总统说:“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事实上,他两者兼具。”材料认为(    )
    A、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B、胡佛干预危机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C、胡佛对危机作出力所能及的应对 D、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更适合繁荣年代
  • 11. 在1937年的连任就职演说中,罗斯福声称:“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贫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这种思想促使美国政府(   )
    A、逐渐形成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及救济制度 B、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以立法形式保障工人集体谈判权利 C、通过《农业调整法》,规定国家向增加产量的农民提供补贴 D、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禁止雇佣16岁以下的童工
  • 12. 美国电影的繁荣时期分别是1929年、1957年、1973年、1979年和2000年。这些年份都是美国经济下行的时候,其中许多知名的电影公司都是在那段时期建立起来的,例如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被迪士尼收购)华纳兄弟、米高梅等。关于1929年电影繁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B、反映人们寻求慰藉的心理需求 C、体现美国人民淡定应对危机的心态 D、说明新政刺激消费已初见成效
  • 13. 1935年起,罗斯福政府开始加征遗产税和财产移赠税,以防止巨富们通过分散、移赠财产而逃避纳税。这一征税措施(   )
    A、直接目的是克服金融危机 B、依据的是《公平劳动标准法》 C、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D、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14. 1934年,美国公共工程管理局规定:针对各个城市负责大型公共工程建设和运营的专门管理机构,如果所负责的工程全部位于该城市的行政命令区划之内,那么,管理机构的官员不得由城市官员兼任,否则不能获得联邦拨款。这一规定使联邦政府与纽约市政府发生了正面冲突,最终以罗斯福政府的让步落幕。由此可知(   )
    A、新政措施与地方利益不一致 B、地方政府抵制联邦权力扩张 C、美国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缺陷 D、“以工代赈”遭遇重大挫折
  • 15. 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承诺“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这些举措(    )
    A、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 B、深受凯恩斯主义影响 C、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 D、消除了美国经济危机
  • 16. 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指出:“在大萧条危机四伏的汪洋大海里,每个国家都设法为自己的人民建立一个经济的安全岛,世界经济体因此而分解成一个个激烈竞争的国家经济体。”这种状况的出现,说明当时(   )
    A、国家干预经济成为共识 B、斯大林模式受到各国推崇 C、大萧条导致了世界大战 D、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危机
  • 17. 1949年起美国的广播电台开始在伊朗通过使用波斯语向当地民众进行广播宣传美伊友善关系并提醒要警惕来自北方的威胁,次年美国又接替英国大规模地增加了对伊朗的直接援助。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关键地区遏制共产主义 B、与英国争夺世界领导权 C、加强对欧洲国家的控制 D、对新中国进行孤立封锁
  • 18. 美国《商业周刊》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做过专项调查,证实“有不少人不再喜欢美国了,有的已经离开美国,有的正设法离开”。在整个三十年代美国向外移民的人数远超流入美国的移民数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内战导致严重社会动荡 B、经济衰退人们信心动摇 C、政府限制外来移民迁入 D、世界市场已经正式形成
  • 19. 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组成的哈佛经济学会在1930年经济危机发生两个月之后断言:“萧条状态似乎不大可能存在;我们期望经济复苏在春季出现,并且在秋季进一步得以改善”“经济稳定在目前的状态而不下滑显然是可能的。”这一预测(    )
    A、基本符合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 B、具有鼓起群众乐观情绪的意味 C、说明罗斯福新政已经初具成效 D、有世界顶级大学参与而具权威性
  • 20. 1933年10月,罗斯福宣布购买黄金的计划。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
    A、促使商品价格逐渐回落 B、克服了商品的供需矛盾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增加美国对外贸易优势
  • 21. 法国政府于1946年正式颁布“国有化”法令,国有化企业涉及煤炭、电力和运输等基础工业。在金融业中,国家控制了60070的银行业务和40%的保险业务。这表明(    )
    A、法国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C、法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公有制成为法国经济的主体
  • 22. 有学者指出,经济危机是“市场赶不上生产的脚步”的结果,其爆发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一直陷入危机之中,好像“一年四季的自然更迭”。其意在说明(    )
    A、生产发展迅速抑制了市场扩张 B、经济危机的出现有其偶然性 C、西方经济繁荣必然会导致危机 D、经济危机的爆发有其周期性
  • 23. 在谈到当代某一制度时,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使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材料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
    A、福利制度 B、新中间阶层队伍壮大 C、资本社会化 D、社会救济制度
  • 24. “除了赫伯特·胡佛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美国人曾听到过更热烈的赞颂或更尖刻的批评。”下列有关“热烈的赞颂”说法错误的是(    )
    A、胡佛作为一名采矿工程师享誉世界 B、在中国、缅甸、朝鲜、美国等处独立开矿,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C、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在一战期间及战后给被战争蹂躏的欧洲提供了粮食 D、大萧条期间实行了典型的“自由放任”政策
  • 25.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的(   )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 D、重塑政府形象
  • 26. 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问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 C、全面仿行罗斯福新政 D、建成了发达福利围家
  • 27. 下列不属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是(   )
    A、建立“福利国家" B、自由主义理论盛行 C、“新经济”的出现 D、第三产业的兴起
  • 28.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股票市场投机现象严重 B、社会贫富差距逐渐变大 C、分期付款以及超前消费 D、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 29.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西欧国家的上述措施(    )
    A、稳定了社会秩序 B、开启了福利业 C、阻碍了经济发展 D、调动了人们工作热情
  • 30.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1966 年奇想乐队The 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 “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 31.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享乐消费观(   )
    A、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 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 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
  • 32.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 33. 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末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就业和全部投资三项指标中所占比重简表。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A、欧洲各国经济仍未走出“滞胀”状态 B、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在推行 C、国有企业的数量在西欧各国普遍减少 D、自由主义政策在欧洲成为历史

二、材料分析题

  •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始于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面对广袤而肥沃的土地,获取经济利益成为人们长途跋涉的直接动力。政治制度几乎同时逐步扩展到西部。西部精神是在西部开发中逐步形成的,而这种精神又推动了西部乃至整个美国的发展。在美国的边疆治理的过程中,印第安人的土地被大量掠夺,大批印第安人被屠杀或因疾病传染而死亡;亚裔人和其他民族的白人后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或歧视。

    ——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兴起于元朝的土司制度,是对秦朝至唐宋时期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政策的重大完善。这一政策主要实行在西南地区。明清承元制,雍正还发展了唐太宗的思想,主张“中国自古一统”,内地和边疆没有“华夷中外之分”。明清把大部分土司的品级从三四级降到五级。土司职位世袭。元朝规定继承应该得到中央批准,明朝要求继承人须到中央政府履行手续,清朝进一步规范了人选范围。明清时期,持续大规模地改土归流(改土司制度为内地的郡县制),成效显著。在此过程中,各地措施有所差异,更非“一概更张”,如广西已基本完成、川滇“土司尚留十之六七”。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边疆治理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边疆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低关税或自由贸易政策,实行全面的保护关税。19世纪末,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认为英帝国应该建立共同的关税,以保护帝国不受到外来竞争的危害。这个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了自由贸易的原则,而自由贸易长期以来已经是英国的立国之本,受到两大党的共同维护。1903年张伯伦公开宣布他主张建立保护性关税,并辞去殖民大臣职务。不久,他建立“关税改革同盟”,大力宣传关税改革思想,掀起声势浩大的关税改革运动。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40%.当时上千名经济学家反对这种经济上的极端民族主义,认为最后对美国也会不利,但胡佛认为此法符合美国民族最高利益。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60%~100%.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主张关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挑起关税战产生的国际影响。
  •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5—1926年,德国关税提高了29%,法国提高了38%。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提高关税,全部关税的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对此,法国对进口美国小汽车增税60%,英国于1930年制定《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织品增税50%.德国又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的关税。1933年6月,64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由于与会的主要国家采取转嫁危机的利己主义立场,这次会议无果而终。

    ——摘编自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