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试卷更新日期:2019-11-0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    )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2. 在国际、国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面对世界范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激烈竞争,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下列属于这种清醒认识的是(    )

    ①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或分化

    ②竭力向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我们的价值观念

    ③面对复杂国际形势,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火炬

    ④顶住霸权主义压力,抵制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 3. 自古以来,闽台关系源远流长。来自中原的文化辗转流传到福建,再由福建流传至台湾,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人文变迁,形成了目前两岸共同的闽台文化体系。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台湾八成民众祖籍福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在台湾有着广泛影响,每年都有大批台湾同胞来闽朝拜祈福、寻根谒祖。这一事实表明(    )

    ①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统一中发挥着决定作用

    ②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两岸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4. “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因为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受到极大欢迎。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全面借鉴外来文化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5. 有人为了推销商品,采用带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洋牌匾”、“洋商标”。这类“洋店名”、“洋牌匾”、“洋商标”(  )

    ①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②需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③侵蚀民族精神,危害社会主义事业④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6. 坚持文化创新,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应(  )

    A、外来文化会腐蚀传统文化,应坚决抵制 B、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应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 C、外来文化是优秀文化,应该全盘吸收 D、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都继承和吸收
  • 7. 鲁迅先生在谈到如何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时说:“此所为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这段话告诉我们对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必须(  )

    A、坚持拿来主义,全盘吸收 B、坚持排外主义,全盘否定 C、辩证对待,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D、区别对待,吸收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文化
  • 8. 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 B、发展先进文化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 C、发展先进文化要排除一切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D、离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文化创造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 9.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冲击。很多民族民间文化的特色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受到严重威胁。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在进行文化交流时(   )。

    A、必须反对“封闭主义” B、要注意克服“民族虚无主义” C、应注意防止外来文化的传播 D、要注意克服“守旧主义”
  • 10.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就意味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把握好这两组关系,就必须(   )

    ①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②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③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④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1. 近日,某市开展“代言体”“演讲比赛”“好故事”“社区主题板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场景有机融合。这些活动可能产生的效果是(    )

    ①潜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

    ②在参与过程中影响市民的价值追求

    ③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④增强城市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2. 近日,一首至少包含22个含生僻字的成语和8个生僻词的歌曲《生僻字》在网络爆红,据90后创作者介绍,他通过对生僻字进行搜集整理,然后从中筛选能够押韵的词放在一起加以创作,以此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汉字文化,传播正能量。这一做法(   )
    A、标志着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汉字的推广过程中 B、对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C、创新了中国汉字的传播方式,颠覆了传统模式 D、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独特性,增强民族凝聚力
  • 13. 2019年5月20日,以“精品、惠民、节俭、可持续”为办节原则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在上海市开幕。51台包括戏曲、交响音乐会、民族音乐会、杂技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剧目集中演出,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一场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宴。本届艺术节成功举办,说明了(    )

    ①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文化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4. 在街头等城市空间展出的艺术作品,是市民生活场景的一部分,也是民众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此类艺术作品的创作,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日常情感和体验。这要求文化工作者(   )
    A、发挥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 B、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C、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D、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 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更好的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为此需要(  )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全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发展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16. 青岛市目前免费开放的公办博物馆有8家,另外还有约50家向公众免费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这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该(    )

    ①加大对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投入

    ②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③把文化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④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1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④全面学习借鉴西方文化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 18.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要求,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继续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正能量即节目必须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广电节目遵循正能量原则(    )

    ①是用优秀作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②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③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④需发展先进文化,自觉抵制落后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 书信曾经是相距遥远的亲朋好友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和感情的工具。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信·中国》节目以“信”为载体,传递了“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集中展现了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其中内容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这一节目的播出(   )

    ①有利于弘扬革命文化,传播革命精神    ②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④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 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传统与时尚的碰撞,几千年来一直在敦煌的血液中延续。如今的敦煌有多壮美,逝去的敦煌就有多震撼,那些不可复生的文化瑰宝需要传承才能永恒。斑驳的敦煌壁画无声地诉说着美与艺术的真谛。我们在与敦煌壁画的“对话”中可以(   )
    A、寻找到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延绵不断的精神根基 B、发现艺术的美感,增强文化自信 C、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和实用性特征 D、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丰富艺术创作的素材
  • 21. 人民日报评论员称:“中华文明会为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贡献”。这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    )

    ①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充分肯定

    ③根源于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心

    ④决定着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2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然而,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掌握的网络技术优势和话语优势,通过互联网这个特殊的媒介,向全世界范围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内容。这警示我们(    )

    ①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大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

    ②党必须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③对于西方媒体的言论,我们必须反对和抵制

    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3. 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

    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

    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4.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因为(    )

    ①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决定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命运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喜好决定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思路

    ④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实践的文艺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25. 人民日报全新改版、全彩印刷,做大做强报网端微十多种载体,覆盖用户7.86亿人次;新华社发布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推出“AI合成新闻主播”,创建“媒体创意工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整合优势资源,集聚350多家媒体机构形成矩阵,打造全国广电“联合舰队”……促进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需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推进全媒体时代“融合+”是( )

    ①利用文化包容性,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

    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文化传播途径

    ③促进现代传媒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26. 某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型阅读产品——“主题阅读”电子书柜一经亮相,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产品集各出版社之力,从海量资源中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按不同主题分类,形成一个个电子书柜。这些电子书柜产品可以嵌入微信公众号或APP产品中,供读者随时随地进行有营养、省时间、成体系的阅读。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该公司(    )

    ①博采众长,推出融合多种特质的新文化

    ②创新文化的传播方式,重视社会效益

    ③弘扬时代精神,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

    ④关注文化市场需求,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7. 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19年1月11日在北京宣布,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连战连捷”。现在,我们在太空中真的看到了着陆器“嫦娥”、巡视器“玉兔”、中继星“鹊桥”。我国以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人物或标志性符号来命名航天器或空间探测器的做法(    )

    ①充分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升华

    ②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28. “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这道出了中国和中国经济的坚别不拔,道出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表现为(    )

    ①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④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29. 《战狼 2》的成功是因为它真正深入触及了人的灵魂、引起了人民思想共鸣,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发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满足人们对文化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需求 D、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 30. 某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县政府的做法(  )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车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道德水平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31. 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坚持民主集中制
  • 32.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实现戏曲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解决农民看戏难的问题,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这是基于(    )

    ①文化建设应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践行群众路线要求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生力军

    ④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形成精神财富的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3. 连续四届的全国道德模范表彰会,让观众一次次在眼泪与欣慰中感受到了人间大爱,人性大美,产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感念。这说明举办“全国道德模范表彰会”活动有利于(    )

    ①诠释传统道德内涵,培育传统美德

    ②树立道德榜样,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③彰显社会美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④增强文化自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