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陋室铭》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6-01-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 给加线字注音

      惟吾德   鸿  案

  • 2. 《陋室铭》的作者是 , 字 , 是朝人。

  • 3. 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 4. 读《陋室铭》,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衬发端,用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再通过对的描写,交友及室主人所做之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的情怀,后又以自比,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趣。


  • 5. 默写

    ①水不在深,。山不在高,

    , 草色入帘青。 , 往来无白丁。

    ③斯是陋室,


  • 6. 读《陋室铭》,用课文原名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③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④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7. 《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这是古代散文中常用的句式,这样的句子叫“ ”,从修辞方法方法来说,这样的句子有的是句,有的是

  • 8. 解释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

    山不在高,有仙则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琴,阅金经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形。

    是陋室,吾德

  • 9. 找出各组中加线字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

    ②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ǖ)    

    ③A.诸葛亮(gé) B.嗫嚅(rú) C.磐石(páng)   

  • 10.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11. 加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素琴(弹)        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有仙则(著名,出名) B、无案犊之形(劳累)山不高(在于)        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孔子(说)        谈笑有鸿儒(大)        惟吾德(香气) D、有龙则(灵验,神奇)斯陋室(这)        阅金经(佛经)
  • 12. 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春冬之时 D、观之正浓
  • 13. 下列各组加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 B、无案牍劳形 送杜少府任蜀州 C、有龙灵 学而不思 D、调素琴 皆美于徐公
  • 14. 读《陋室铭》,本文在写作方法方法典型的特点是(  )

    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 C、运用象征 D、动静结合
  • 15. 读《陋室铭》,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 16.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问题理解

  • 17. 读《陋室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 18. 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①句的批法,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作批注。

    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天之骄子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反问句式,突出主旨。

  • 19. 读《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 20. 读《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 21. 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 22. 读《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何看法?


  • 23. 读《陋室铭》,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诗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三、阅读理解

  • 24. 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2)、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 25. 阅读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 , 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 , 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节选自孙樵的《书何易于》

    [注]①(wǎn),拉,牵引。②(hù),朝笏、板。③重榷(què)管,严格执行对盐铁等物实行专管专卖。④矧(shěn),况且、何况。⑤刬(chǎn),铲掉、剔除。

    (1)、选出与“以易于挺身为民”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下列对原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何易于亲自为刺史当纤夫的故事,赞扬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同时也显示了何易于的聪明才智。 B、何易于是一心为民着想,造福一方的清官;和崔朴扰民害民的不同品行 他们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何易于为了反对朝廷对百姓征收重税,纵火自焚,以示决心。 D、观察使最终没有弹劾何易于,说明他是一个明白事理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