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乡戏》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6-01-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 给加线字注音

      名色儿   仿 

     过       自自乐

  • 2. 选出加线的字正确的读音。

    (cháng chǎng) 院  (jìn jǐn)管   (hē hè)彩

    (jǎo jué)儿    (mó mú)仿    (méi mò)完

  • 3. 解释词语

    人山人海: 

    水泄不通: 

    眉飞色舞: 

    喝彩: 

    兴致勃勃: 

  • 4. 作者所写的《乡戏》内容很有时代特色,其中一个细节 , 就暗示了故事发生在那个时代。

  • 5. 读 《乡戏》,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乡戏”不好看的原因是、​

  • 6. 读 《乡戏》,本文与鲁迅的《社戏》一样,都是。鲁迅《社戏》是表现童年时代在农村看演出的美好体验,用大城市正规戏园来对比,极言童年时代小伙伴的。韩少功的《乡戏》也是回忆当年在农村观看演出的,但是,这完全是一团糟的演出,正因为其糟糕,就和鲁迅那种歌颂性的抒情大异其趣,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

  • 7. 读 《乡戏》,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在乡下偏僻而宁静的日子里,能一下看到这么多的 , 听到这么多的 , 嗅到这么多的 , 已经是他们巨大的欢乐。

    ②他们没打算来看戏,只是把看戏作为一个借口,纷纷扛着椅子来过一个 , 来参与这么热闹的一次 , 缓解一下自己声色感觉的

  • 8. 读 《乡戏》,作者写看戏的人表现写得很精彩,符合各类人的性情,孩子们 , 年轻人 , 妇女们 , 老人们。(用四字短语)

  • 9. 识记文中的成语。

    ①农民剧团买不起布景和道具,一切只能

    ②引得少女们开心大笑,挨骂的后生们也浪浪地

    ③我不大可能看明白剧情,相信大多数观众也把剧情看得

  • 10. 读 《乡戏》,文中“何况还有台上的闹腾,有伞在飞快地旋转,有举枪时的炮竹炸响和硫磺味,有一溜披戴蓑衣的人在翻斤斗,还有各种稀奇新异的戏装”此句的修辞手法是

  • 11. 读 《乡戏》,根据文章中的描述,以下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戏舞台美轮美奂 B、演员表演精彩绝伦。 C、观众看着得津津有味。 D、台上台下热闹非凡
  • 12. 读 《乡戏》,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   )

    A、作者在《乡戏》里主要描写了舞台表演的情形。 B、作者对观众看戏场面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C、作者对农民不懂艺术带有批评态度。 D、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 1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锲而不舍        长途跋涉        翻来复去       好高鹜远 B、随声附和        转弯抹角        草长莺飞       莫衷一是 C、毛骨悚然        锐不可挡        引经据典       苦心孤诣       D、浑身解数        穷困缭倒        骇人听闻       穿流不息
  • 14.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              出光彩。

    ②传统书信              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③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           了无尽的力量。

    A、散发   承载   凝结 B、焕发   承载     凝聚 C、焕发   承担    凝结 D、散发   承担    凝聚
  • 1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 16. 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 , 流连忘返。 B、李明兴冲冲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200多年来,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探险家不畏冰山阻挡,不畏风暴严寒,前仆后继地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D、站在山顶四处眺望,只见经过退耕还林的山区风景秀丽,草木葱茏,进退维谷
  • 17.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夏天的白云山庄,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世界华商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 18. 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比喻) 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比喻、夸张) D、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反复)

二、问答理解

  • 19. 读 《乡戏》,文章的主题想表现的是什么?

  • 20. 读 《乡戏》,戏不好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来看戏?

  • 21. 读 《乡戏》,作者描写了人们看戏时欢快的场面,作者是如何进行场面描写的?

    ①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面:“台下一片黑压压的人头”

    点:“娃娃们……后生们……少女们……中年妇女们……老汉们……”

    ②细节描写,写出人们在看戏时的各种表现。

    如“娃娃们在人缝中钻进挤出兴奋不已,经常发出追逐的叫喊或摔疼了的嚎哭。”

  • 22. 读 《乡戏》,你能体会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欢乐”吗?这和《社戏》故事里“我”所怀念的情景是否类似?为什么?

  • 23. 读 《乡戏》,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三、阅读理解

  • 24. 阅读《乡戏》片段,回答问题。

          台下一片黑压压的人头,但真在看伞的也不多。娃娃们在人缝中钻进挤出兴奋不已,经常发出追逐的叫喊或摔疼了的嚎哭。后生们也忙着,不时射出一道道手电筒的光束,照到不远处的少女堆里,照在某一张脸上,于是招来破口大骂,是“三狗子你照你娘呵”一类,引得少女们开心大笑,挨骂的后生们也浪浪地乐不可支。中年妇女们则三五成群说着媳妇生娃或者鸡婆下蛋之类的家务,或者在给孩子喂奶,给孩子把尿把屎。相对来说,只有老汉们才端坐得庄严一些,孤独一些,对剧情和台词也较为关切,伞能旋出这样的水平,得到他们的啧啧称赞。他们没有我的吃惊,他们已经习惯了台上的狭小和混乱。比如打鼓佬和胡琴手说是坐在台侧,其实已经逼近了台中央,都混到演员中来了;比方正是剧中战事激烈之时,突然有人跨过尸体悠悠然走到台前,不是新角色出场,也不是报幕员有事相告,而是一个村干部来给渐渐暗下去汽灯加气,加完气再猛吹哨子,大吼一番,警告娃娃们不得爬上台来捣乱。

    (1)、这段乡戏的场景写了哪些事?

    (2)、从人物的情态看,是否表现出作品“心灵净土”的意蕴?试作简要分析。

  • 25. 阅读下面文章,解答问题。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长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长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扬子晚报》)

    (1)、本文围绕着菊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a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加线词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b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