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7-11 类型:高考模拟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 对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创新人才大都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充满人文情怀和自由学风的环境里_____出来的。当前中国大学教育_____的关键在于开设能够改变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通识课程,而不是可以_____的实用课程。要重视“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
A、熏染 另起炉灶 立竿见影 B、熏陶 改弦易辙 立竿见影 C、熏陶 另起炉灶 卓有成效 D、熏染 改弦易辙 卓有成效2. 下列诗句填入所给《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一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_____。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A、疏柳映新塘 B、潮平路带沙 C、花开水上槎 D、胡霜拂剑花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从汽车驶过褒城以后,水的颜色就由墨黑变成浅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美人脸上的娥眉吧?
①作为背景的远山是黛色的,扁而弯的一痕②深黑浅灰,编成了奇突的笔触,斧削的残迹
③对面的山层,覆着一行行的嫩绿④岸边的水成岩,露着深深浅浅的水痕
⑤一个个小艇在碧色的涟漪上飘着,确是扁舟叶叶⑥浅黄色的公路,好像是一条束在山腰间的带子。
A、⑤④②③①⑥ B、⑤③⑥④②① C、①②④③⑤⑥ D、③④②⑤⑥①4. 下列四种不同的表达语得体的一项是( )A、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恋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 B、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异议.(广播稿) C、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启事) D、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5. 下面几个等式是某班墙壁上励志宣传栏材料,为它配置解说不准确一项是( )①(1+0.01)365=37.8 ②(1+0.01+0.01)365=1377.4
③(1﹣0.01)365=0.03 ④(1﹣0.01﹣0.01)365=0.0006。
A、等式①②告诉我们:每天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超你很远 B、等式③④告诉我们:每天你比别人怠惰一点,其实已远远落后别人 C、等式①③告诉我们:每日比别人进步多一点或少一点,你的人生将不相同 D、等式②④告诉我们:每日多进一步可致千里,每日多退一点可致深渊二、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
[宋]文同
公字君瑜,世居关中。少举进士,授扶沟县主簿。民狃悍猾,务不直以乱治,亡所尊畏,侮慢骄狠。公至,不能耐,绳以国律,无所借宥。久之,恶少相教敕避去,曰:“是不如他人,慎无犯,入即齑汝肉矣。”令尝间语公,谓寰内之治,难以比诸外,当少宽,取无事以去;不尔,忽失虑,中其奇,安可悔?公曰:“用法有内外之异,非朝廷所以待天下之意也。愚职在奉助,惟知以殉公为称,不知其余矣。”
改知虹县。虹俗尚杂恶,昧利而嗜讼。公初来,谒守。守视公少年,易之。撼以虹治,留公假州局。公曰:“奉诏书,不敢私自免,试往临之。苟有可以上关,愿府无见爽相庇赖,事不枝柱,政无难为矣。”守颔之,曰:“然。”既至,严肃闭默,众莫测其端涯。但密记奸桀,疏捕几辈,白府逐他所。自是一境平静,以善誉闻。
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公曰:“奴罪当然,教之者主耳。”并录之。主惧,匿不出;捕急,其徒计赂人代焉。至廷下,公曰:“是富人耶?衣冠则尔,其质乃贱隶。”袒视之,肤革皲瘠,果其家役仆也。杖去,直得其主而坐之。自是强宗大姓,俯首蹑地,谓神为公矣。
移绵州罗江县,蜀人柔良畏事,索摩抚,公易虹治,一用清简。未逾时,县事已告无所设。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
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而公遂病至不起,享年五十二。呜呼!公为人器宇傥荡,望之魁崛伟人也。喜大节,善论议,于世务纤悉无不该究,听之灼灼,皆可立施用者。与人款曲,接以恩决,无一不相能,故死之日,上下咸嗟悼之。
(选自《全宋文》卷一一○七,有删节)
(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绳以国律,无所借宥 借:宽容 B、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 逋:拖欠 C、居甿不识追胥之扰 胥:差吏 D、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 汲:引导(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公认为朝廷立法的用意是天下无别,所以治理京城近处不应与外地有所不同,执法不可稍加宽松。 B、虽然虹县难以治理,石公并不畏缩,毅然赴任,他希望如有政务需要禀报,州府不要对自己的差失加以庇护。 C、有富人教唆奴仆催租伤人,为逃避治罪,逼迫奴仆冒充自己去顶罪,被石公识破,最终被抓捕到案,依法治罪。 D、石公善于品评人事是非,洞悉世情时势,分析问题清楚明白,处置方法切实可行,他对人殷勤应酬,与人亲善相处。(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不尔,忽失虑,中其奇,安可悔?
②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
(4)、石公治理虹县与罗江县,施政方略主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三、古诗词鉴赏
-
7.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蝉
卢殷
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注。
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闻蝉
来鹄
绿槐阴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注】轸,此处意为拨弄。围,腰围。
(1)、诗人各用哪个字概括了蝉的特点?蝉声分别引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最后两句表现方式的特色。四、名句名篇默写
-
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3)、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4)、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5)、日星隐曜,;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精诚所至,。(王充《论衡•感虚篇》)(8)、操千曲而后晓声,。(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五、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小铜匠
叶绍钧
陆根元跟着六七个同学被先生带进高等小学里,觉得周身不大舒服,但是形容不出。高等小学里的学生围着他看,都放出好奇的目光。根元只想什么地方有个洞,自己隐藏在那里。
他看那高等小学里的运动场也十分可怪,广阔到难以言说。他站在廊下望对面的围墙,低矮且渺茫,他想,总有两三里的距离吧。许多学生在场中踢球,足尖触着球身,那球突然升腾空际。空洞的音响散布开来,似乎一切都有点儿震动。他觉得自己差不多不能稳定地站立。
他的先生平时穿着蓝布的大褂,今天换了件新的深蓝纺绸的,还加上一件玄纱的马褂;衣服上纵横的褶纹十分清楚,可知被搁在箱子里的时候久了。先生举步时,头向前微俯。先生带了自己的几个学生走进高等小学的办事室,室中人便请他坐下。他只坐着椅子的一角,上体向前两手支在膝上,这才坐稳了。他和婉且谨慎地恳求学校收下他的初等小学的学生。说罢,他的头俯得更低,上体前屈算是鞠躬。
一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随意答说:“他们在本校念书就是了。但是,停一会有个测验,请关照他们等着。”
“是,是。”根元的先生连忙答应,仿佛属僚受了上司的命令。
根元看着那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见他受先生的十分的敬礼,只觉得害怕。再看其他不认识的先生们,个个有一种异样的威严,他非常不好过,仿佛周身有压迫拢来。
根元有三四天不到学校了。级任先生点名时问起,有学生回答说:“他的母亲死了。”级任先生随即浮荡起﹣种无着的伤感。
第二课正开始,根元推开了室门走进来。他穿着一件宽大的白布长衫,上边很有些油污的痕迹;束着白带,形成难看的皱褶;然而白布长衫依旧嫌长,下缘只是在地上扫。他掩上了门,双手下垂,便隐藏在长而宽的衣袖里。当他向先生行了礼,走向他的座位时,中空的衣袖口轻轻拂动,正像街上走过的道士。这使全堂的同学觉得有趣而低笑了。
根元的没表情的脸面与往日一样,只瞪视着前方,口略张开,颧颊微泛红晕。他被笑得羞愧了。全堂的同学端详着他的脸面和白衣。他觉得四周全是眼光,于是更为惘然了。
“你的母亲死了?”级任先生忧愁地问。
“死了。”根元很平淡地回答。
“患的什么病?”
“不知道。”根元摇着头。他觉得这差不多像被考问功课一样,懦怯的心使他的头低着,又慢又轻地继续说道,“只听她说不好过,在床上躺了两天,便死了。”
“家中什么人守着?”
“锁着。”他的手在衣襟那里按了一按,又说,“父亲出去了,钥匙在我的衣袋里。”
级任先生无可再问,望着根元只是出神。
此后根元照常到学校。他的功课做得很不好,全校的教师都说他是低能儿。尤其是教算术的田先生,他曾指着根元的额角说:“你这么笨,今生学不会算术了!希望你不要来吧!”
过了重阳,根元果真不到学校了。
这一天学校里整理房屋,预备暑假后开学。有几处门窗的旋手和窗钩已经损坏了,须唤个铜匠来重新装过。唤来的铜匠便是根元。他穿着破旧的青夏布衫,裤管卷到膝上,赤足拖着草鞋,正和平常的小工匠一模一样。他的脸很脏,全蒙着铜污;手里拿着铁椎锉子等工具。
他见了学校里的诸位先生,都叫一声,不等先生们答应,便走了过去。
他工作了两三点钟工夫,应行修理的门窗都弄好了。他用脏黑的手拭了脸上的汗,带着工具自去。
这真是一件细微的事情,但感动了田先生。晚上他和几个同事在运动场中乘凉,忽然拍着葵扇说道:“我们不如那个铜匠,不如那个铜匠!”他又说道:“陆根元这孩子,我们用尽了方法,总不能凿开他的浑沌的窍。谁知他学铜匠倒有点儿近情!”
根元的级任先生听田先生说道,便表示自己的意见:“用尽了方法么?这还不能说。像根元这一类的孩子,我们不能使他们受一点儿影响。我们与他们,差不多站在两个国度里,中间隔着一座又高又厚的墙,彼此绝不相通。我们怎么能把他们教好呢!”
田先生说:“你先生何不把这座墙打破了?”大家默然。他又说:“我们与他们中间并没有什么墙,只是我们所用的教法太柔弱无力了。根元的师父铜匠王三,镇上人都叫他烂醉鬼;但是他教徒弟并不烂醉。他不问怎样,不听他的话就是打!这才使徒弟有个惧怕,不敢不用一点儿心。我们也能照他那样命令学生就好了,可惜不能!”
“这就根本怀疑了?”级任先生失望地说。
田先生不回答。但他想:“学生如能同艺徒一样,因惧怕先生的责打而绝对服从先生的命令,那多好呢。当那样的先生才有效而多趣味呢!”
他望着运动场中夏夜的幽景,又想:“如果自己就是铜匠王三,此刻不在窄隘的小铺子里凑着昏晕的煤油灯工作,便在酒气熏人的小酒店里靠着墙壁醉倒了。总之,决不会在这夜景清幽的运动场中乘凉。”想到这里,他又觉得当学校教师究竟还有些意思。
1922年12月10日作
(选自《叶圣陶集》,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传达出人物什么样的内心感受?请具体解说。①“死了。”根元很平淡地回答。
②想到这里,他又觉得当学校教师究竟还有些意思。
(2)、在进入高等小学时,小说以陆根元的视角来观察描写学校的运动场和他的先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请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小说题为“小铜匠”,但写陆根元的学生生活多,写他的铜匠生活少。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谈美
[英]毛姆
①我发现美是个终点。我仔细考虑美的东西,觉得我所能做的惟有凝视和赞赏。它们对我引起的情绪是高雅优美的,可是我既不能保持这情绪,又不能重复感受它;世上最美的东西最终也使我厌腻。我注意到,从未臻完善的作品中,我倒能获得更持久的满足。正因为它们还没有达到十全十美,所以它们使我的想象力得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最伟大的艺术品已经是尽善尽美,我无以复加,我不安宁的心灵只能疲于消极的沉思默想。我觉得美好高山的顶峰,你攀上了那里,就只有重新回下来。完美无缺是我们都追求的,却又最好不要真正达到这境界。
②我曾试图从美学家那里寻找出人性中有什么因素使我们可能产生美的情感。我们惯常认为美源于人要求表现的本能,而我得说这是一种身心的状态。或许在身心的结构中存在着一种生理功能,使某些声音、某些节奏、某些色彩特别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也因为我们爱某些东西、某些人、某些地方,或者时光的流逝增添了感情价值,所以我们觉得美。
③还没有人研究过时间对于美的作品的影响。不仅仅是我们越熟悉它们,越看到它们的美,而且历代的赞赏不知不觉地增加它们的美。济慈的颂歌现在比他刚写下它们的时候更美,所有从这些优美的诗歌中得到安慰和力量的人们积聚的感情使它们诗意更加丰富了。审美情绪决不是一桩简单明确的玩意儿,它是非常复杂的,是由各种不同、而且往往相互矛盾的因素综合形成的。美学家们教你不要因为一幅画或一曲交响乐激起了你的本能冲动,或者因为它们挑动了你忘怀已久的往事,或者因为通过它们引起的联想,使你进入了神秘的狂欢状态,就为这些图画或音乐所感动。这样的劝诫没有用,事实上你还是被感动。
④一个人对于一件伟人的艺术作品的反应究竟是怎样的呢?比如说,他在罗浮宫观看提香的《埋葬》,或者在听着《歌唱大师》中的五重唱的时候,他所感觉到的是什么?我知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什么。那是一种刺激,使我感到既是心灵上、却又是肉体上的高度兴奋,使我感到幸福,似乎觉察到自己的力量,摆脱了人生的羁绊;同时又感到自己产生一种充满仁爱的温厚心情。我觉得安定舒泰,而精神上又似超脱人世。但是我问自己,这种情绪有什么用处呢?当然,它令人愉快,而欢乐本身是美好的。
⑤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效果。倘若它只能给予快乐,无论是怎样的精神上的快乐,它也没有多大意思,或者至少不比一打牡蛎和一盅葡萄美酒有更多的意思。倘若它是一种安慰,那是够好的;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邪恶,人们能够常有个隐逸的去处,确是好的,但并不是逃避邪恶,而是积聚力量去迎战邪恶。艺术若要作为人生的一大价值,它必须培育人们谦逊、宽容、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事实很奇怪,艺术家只有在无意之中才能收到这个效果,正如蜜蜂是为了自己需要而制造蜂蜡,全然不知人类会拿去派各种各样的用处。
(选自《毛姆随想录》,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说“美是个终点”?请结合第①段简要分析。(2)、从全文来看,影响人们产生美感的因素有哪些方面?(3)、根据④⑤两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的艺术价值观。六、作文
-
1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绝大多数的人用感觉来思考,而我却用思考来感觉。(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