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文言文阅读

试卷更新日期:2019-10-30 类型:一轮复习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 ,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选自《五人墓碑记》)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呼中丞之名而之     詈:斥骂 B、素不闻诗书之       训:训练 C、五人之死           视:比较 D、人皆得以使之       隶:像对待奴仆一样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卒以吾郡发愤一击

    A、苟以天下 B、二策 C、因人力而敝之 D、哀斯墓徒有其石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谈笑以死”“颜色不少变”等寥寥数语形象地描绘出五烈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阉党“不敢复有株治”、大阉“投缳道路”等叙述从侧面彰显出五烈士斗争及牺牲的重要意义。 C、“斯固百世之遇也”是对五烈士受人敬仰的感慨和高度评价,这表明他们比周顺昌还要荣耀。 D、选文叙议结合,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层层深入,阐述了五人之死的积极意义,点明了文章中心。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 , 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B、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②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 3. 阅读下面诸子散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敌残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节选自《荀子·性恶》)

    【注】①颡(sǎng)额头。②伪:通“为”,人为努力。③文理:礼法。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B、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C、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D、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分于东西:确实 B、犹水之下也:趋向 C、敌残生而忠信亡焉:盗贼 D、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动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告子认为人性如水流,流向何处在于缺口,故人性无善与不善之分。 B、孟子与告子都借水流来阐述人性,阐述通俗易懂,但观点却相反。 C、孟子和荀子在人性善恶的问题上,都将外部因素放在第一位。 D、孟子和荀子对待性的善恶上观点不同,但都重视弘扬人性之善。
    (4)、对于“人为什么会行恶”,孟子与荀子各有何见解?请简述。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昆,字如玉,归安人。弘治九年进士。授清丰知县。以廉干征,擢南京御史。武宗即位,疏陈重风纪八事:“今郎署建言,当加旌擢,而言官考绩,宜以章疏多寡及当否为殿最。尚书刘大夏、王轼以病乞休;侍郎张元祯、陈清屡劾不去。贤不肖倒置,实治乱消长之关。宜勉留二人,放元祯等还田里。”又请广开言路,屏绝宴游骑射。帝不能从。时“八党”窃柄,朝政日非。昆偕十三道御史上疏极谏曰:“自古奸臣欲擅主权,必先蛊其心志。如赵高劝二世严刑肆志,以极耳目之娱;仇士良教其党以奢靡导君,勿使亲近儒生,知前代兴亡之故。其君惑之,卒皆受祸。陛下嗣位以来,天下颙然望治。乃未几,宠幸奄寺,颠覆典刑。太监马永成、刘瑾、谷大用辈共为蒙蔽,日事宴游。上干天和,灾祲叠告,廷臣屡谏,未蒙省纳。若辈必谓‘宫中行乐,何关治乱’,此正奸人欺君之故术也。陛下广殿细旃,岂知小民穷檐蔀屋风雨之不庇;锦衣玉食,岂知小民祁寒暑雨冻馁之弗堪;驰骋宴乐,岂知小民疾首蹙頞赴诉之无路。江南米价腾贵,京城盗贼横行。可恣情纵欲,不一顾念乎?阁部大臣受顾命之寄,宜随事匡救,弘济艰难,言之不听,必伏阙死谏,以悟圣意。伏望侧身修行,亟屏永成辈以绝祸端,委任大臣,务学亲政,以还至治。”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除名。后列奸党五十三人,昆、彦徽等并与焉。瑾诛,复昆官致仕。世宗初,起用,未行而卒。

    (《明史·陆昆传》列传第七十六)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 B、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 C、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 D、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三道御史,指明代分道纠察的十三道监察御史。道,是明清时期在省、府之间所设置的监察区。 B、灾祲,指自然灾害和某些特异的自然现象,如水灾、地震等,古时认为这是天对人的警示或惩罚。 C、伏望中的“伏”是敬词,古时臣对君奏言时多用。伏望,就是表希望;伏惟,也经常用来表希望。 D、致仕,指恢复官职后走上仕途。仕,为官,任职。孔子说的“学而优则仕”中的“仕”就是这个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昆为官廉洁,进言直切。陆昆为官后任清丰县知县,因廉洁干练升任为南京御史;他上疏明武宗,直言要留用贤才,遣放屡被弹劾之徒。 B、陆昆借古说今,指斥佞臣。陆昆面对“八党”,以赵高和仇士良两个反面人物为例,劝皇上不要被迷惑,并指出佞臣欺骗君主的惯用伎俩。 C、陆昆心系百姓,谏言感人。他在奏疏中将皇帝的生活与百姓的生活进行对比,希望皇帝应该知道普通老百姓辛酸愁苦,要顾念百姓生活。 D、陆昆敢于斗争,遭受迫害。他希望皇帝能够斥退马永成等奸邪之徒,亲理政务,以便使国家昌盛,却遭受到刘瑾等五十余名奸党的迫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君惑之,卒皆受祸。陛下嗣位以来,天下颙然望治。

    ②宜随事匡救,弘济艰难,言之不听,必伏阙死谏,以悟圣意。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恶曲

    [唐]元结

    元子时与邻里会,曲全当时之欢,以顺长老之意。归泉上,叔盈问曰:“向夫子曲全其欢,道然也,苟为乎尔?”元子曰:“叔盈视吾曲其心以徇财利,曲其行以希名位,当过吾。吾苟全一欢于乡里,无恶然可也。”

    东邑有全直之士,闻元子对叔盈,恐曰:“吾闻元次山约其门人曰:‘无恶我之小曲。’真惛鄙恶辞也!吾辈全直三十年,未尝曲气以转声,曲辞以达意,曲步以便往,曲视以回目,犹患于古人。古人有恶曲者,不曲臂以取物,不曲膝以便坐,见天下有曲于君、曲于民、曲于鬼神者,往劫而死之。今元次山苟曲言矣强全一欢以为不丧其直慁哉若能苟曲于邻里岂不能苟曲于乡县以全言行?能苟曲于乡县,岂不能苟曲于邦国,以彰名誉?能苟曲于邦国,岂不能苟曲于天下,以扬德义?若言行、名誉、德义皆显,岂有钟鼎不入门,权位不在己乎?呜呼!曲为之,小为大之渐;曲为之也,有何不可!奸邪凶恶其㘥乎!”

    元子闻之,颂曰:“吾以颜貌曲全一欢,全直君子之恶我如此。犹有过于此者,何以自免?

    (选自《唐文粹选译》)

    【注释】①慁(hùn):同“混”,混杂。②㘥(yóu):诱捕同类鸟的鸟媒子,这里指媒介。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曲全当时之欢               曲全:曲意成全 B、吾闻元次山其门人曰       约:约见 C、惛鄙恶辞也               惛鄙:糊涂浅薄 D、小为大之                 渐:开端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也,苟为乎尔         予居于此 B、曲辞达意               敢烦执事 C、往劫死之               耳得之为声 D、能苟曲邦国             而君幸赵王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元次山/苟曲言矣/强全一欢/以为不丧其直/慁哉/若能苟曲/于邻里岂不能/苟曲于乡县以全言行 B、今元次山苟曲言矣/强全一欢/以为不丧其直/慁哉/若能苟曲于邻里/岂不能苟曲于乡县/以全言行 C、今元次山/苟曲言矣强全一欢/以为不丧/其直慁哉/若能苟曲于邻里/岂不能苟曲于乡县/以全言行 D、今元次山苟曲言矣/强全一欢/以为不丧/其直慁哉/若能苟曲/于邻里岂不能/苟曲/于乡县以全言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直之士在叙述古人全直的做法时,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古人对全直的重视程度。 B、全直之士认为苟且逢迎乡里长辈就可能苟且逢迎天下人,这是产生奸邪凶恶的媒介。 C、本文借题发挥,针砭了时弊,讽刺批判了士人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圆滑处世态度。 D、本文以小见大,寓事理于生活小事,叙议结合,层层深入,表达了鲜明的批判态度。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叔盈视吾曲其心以徇财利,曲其行以希名位,当过吾。

    ②犹有过于此者,何以自免?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憎苍蝇赋

    欧阳修

        苍蝇,苍蝇,吾嗟尔之为生!既无蜂蚕之毒尾,又无蚊虻之利嘴。幸不为人之畏,胡不为人之喜?尔形至眇尔欲易盈杯盂残迈砧几余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若何求丙不足乃终日而营营。逐气寻香,无处不到,顷刻而集,谁相告报?其在物也虽微,其为害也至要。

        若乃华榱广厦,珍簟方床,炎风之燠,夏日之长,神昏气蹙,流汗成浆,委四支而莫举,眊两目其茫洋。惟高枕之一觉,冀烦歊之暂忘。念于尔而何负,乃于吾而见殃?寻头扑面,入袖穿裳,或集眉端,或沿眼眶,目欲瞑而复警,臂已痹而犹攘。于此之时,孔子何由见周公于仿佛,庄生安得与蝴蝶而飞扬?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咸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此其为害者一也。

        又如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酒市脯,铺筵设席。聊娱一日之余闲,奈尔众多之莫敌!或集器皿,或屯几格。或醉醇酎,因之没溺;或投热羹,遂丧其魄。谅虽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贪得。尤忌赤头,号为景迹 , 一有沾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忽,往来络绎。方其宾主献酬,衣冠俨饰,使吾挥手顿足,改容失色。于此之时,王衍何暇于清谈,贾谊堪为之太息!此其为害者二也。

        又如醯醢之品,酱臡之制,及时月而收藏,谨瓶罂之固济,乃众力以攻钻,极百端而窥觊。至于大胾肥牲,嘉肴美味,盖藏稍露于罅隙,守者或时而假寐,才稍怠于防严,已辄遗其种类。莫不养息蕃滋,淋漓败坏。使亲朋卒至,索尔以无欢;臧获怀忧,因之而得罪。此其为害者三也。

        是皆大者,余悉难名。呜呼!《止棘》之诗,垂之六经,于此见诗人之博物,比兴之为精。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而可憎!

        (选自《欧阳修集》)

    【注释】①烦歆(xiāo):炎热。歊:气上升的样子。②景迹:宋元时为盗贼所立的特殊户籍,即今所云有过前科被记录在案者的档案。凡案籍人,其居处门首立红泥粉壁,并具姓名、犯事情由,每月分上、下半月,面见官府接受督察。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烦歊之暂忘            冀:希望 B、沽酒脯                市:买 C、虽死而不悔            谅:料想 D、淋漓败坏                淋漓:沾湿滴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尔而何负            齐人勿附 B、庄生安得蝴蝶而飞扬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C、谨瓶罂固济            鹏徙于南冥也 D、乃众力攻钻            斧斤时入山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苍蝇这种小物,一天到晚到处钻营,追逐气味寻觅芳香,片刻就能集结成群,互相通报信息。 B、华屋广厦,嘉宾满堂,苍蝇摇头晃脑,鼓动羽翼,时聚时散,忽东忽西,来来往往,连王衍和贾谊面对它们也会感到困扰。 C、欧阳修将不讨喜的苍蝇比作是谗言误国的小人,表达了对小人的厌恶和无奈,及其对当时朝廷现实状况的不满。 D、全文语言风趣幽默,展现了欧阳修散文平易自然、委婉曲折的风格和骈散兼行的语言模式。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尔 形 至 眇 尔 欲 易 盈 杯 盂 残 沥 砧 几 余 腥 所 希 杪 忽 过 则 难 胜 若 何 求 而 不 足 乃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威头垂而腕脫,每立寐而颠僵。

    ②是皆大者,余悉难名。

    ③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而可憎。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

        子击磬于卫,有荷篑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论语·宪问篇》)

    (1)、在孔子看来,“知者”的主要特点是;“仁者”的主要特点是。(每处不超过四个字)
    (2)、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中的“荷篑者”是“知者”还是“仁者”,为什么?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赠唐仲言序

    [明]钟惺

        吾乡杨修龄侍御尝告我曰:“华亭有唐汝询字仲言者,五岁而瞽,今五十余矣。自五岁后至今,闻人诵辄记,记又能解。又能以其所记且解者,自出而为诗文。又注古之为诗文者,各不下数十万言。计五岁以后所记且解者,皆人之口所授于其耳,其耳所授于其心者之积也;五岁以后所出为诗文及注古之为诗文者,皆其心所授于其口,其口所授于人之耳与手者之积也。其类既多,其体既备,其立意又皆以该且核为主。既已剖析疑义,欣货奇文,至字之音如东冬、清青之属,问其形,不识如故。”予闻而异之。

        居二年,予过白门,适晤其人。质之修龄先生所言,皆是。后仲言归华亭教月,复晤子,诵予《集俞园》诗“霜后关蓉犹有露,冬前杨柳暂为烟”之句,予凄然为通其全什 , 察其审听哀回之状,为悯默心酸久之。何者?凡仲言所为,终其身寄于所不可必者也。数十年中,以其心听命于其耳,以其耳听命于人之口。人之口一不至于其耳,则耳无聪,因而其耳不至于其心,则其心不灵。人之喜人诗文而自为诵者,为己也;转以诵于人者,为人也。人之为己而自为诵者难矣,矧为人诵乎?故曰:伸言终其身寄于所不可必者也。寄于所不可必,其势宜不能多且久。然能使人之为仲言诵多且久于其自为诵,数十年中如一日、如一人者,仲言之诚所为也。夫其审听而哀问者,诚也。

        呼!为仲言者,亦极难矣!凡得之难,则守之坚。得之难,守之坚,则其口、耳出入之际,虽欲加择焉,而非惟不暇,且不敢。欲加择焉而有所不暇且不敢,故能积。是仲言所以该且核之故也。

    【注释】①该且核:广博又翔实。②什:篇。③寄于所不可必者:寄托在不是一定能办到的事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出而为诗文                          自出:自己创作。 B、之修龄先生所言                      质:质问。 C、人之为己而自为诵者难矣,为人诵乎    矧:况且,何况。 D、而非惟不暇                            不暇:来不及,没时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又能其所记且解者            秦攻取之外 B、终其身寄所不可必者也        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 C、以其耳听命于人口            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也 D、凡得之难,守之坚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个人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唐仲言虽能写作各种类别、文体的文章,但碰到读音相同的字,他并不能作出区分。 B、唐伸言从小双目失明,但他不仅能诵记、写作,还笺注了大量诗文,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对他在文学上的天赋,作者既赞叹又羡慕。 C、这篇赠序叙议结合,叙述简练、议论精彩,特别是对仲言文章“该且核”的原因的分析,既合理,又饱含深深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D、唐仲言的事迹,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为学者都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在作者眼中,“诚”是使他获得他人帮助的关键原因。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凄然为诵其全什,察其审听哀问之状,为悯默心酸久之。

    ②是仲言所以该且核之故也。

    (5)、用“/”给文章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自明之亡,行且期矣。念之怛然痛恨如新不知向来所喻编次文字今已就渠所立自足以不朽然其议论曲折亦不可不使后人闻之也其家事复如何朋友传说 , 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父一相,由进士历南京吏科给事中。追论故相张居正事,执政忌之,出为陇右佥事。终陕西副使。

        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遭母丧,服阕 , 进右中允,转左谕德,父丧归。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忤魏忠贤,斥为民。

        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三辞,不允。崇祯元年四月还朝。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诸执政尝与忠贤共事,不敢显为别白。鸿训至,毅然主持,斥杨维垣等,人情大快。而御史袁弘勋本由维垣辈进,思合谋攻去鸿训,则党人可安也。弘勋诋鸿训使朝鲜,满载貂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浚亦讦攻鸿训,鸿训奏辩。给事中颜继祖言:“鸿训先朝削夺。朝鲜一役,舟败,仅以身免。乞谕鸿训入直,共筹安攘之策。至弘勋之借题倾人,道浚之出位乱政,非重创未有已也”帝是之。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臣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七月,以四川贼平,加鸿训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帝数召见廷臣。鸿训应对独敏,谓民困由吏失职,请帝久任责成。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关门兵以缺饷鼓噪,帝意责户部,而鸿训请发帑三十万,示不测恩,由是失帝旨。无何,御史田时震劾鸿训。鸿训数被劾,连章力辩,帝不听,下廷臣议罪。

        明年正月,鸿训谪戍代州。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帝闻,深衔之,欲置之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七年五月卒戍所。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臣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B、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臣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C、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臣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D、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臣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明代选举人中文学优等及善书者担任,三年后考试,成绩优良者授编修、检讨等职。 B、“服阕”,指服丧期满。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阕期间辞官、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的人),主管某一事务的人,宋金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 D、“文渊阁”,指明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的地方,《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文渊阁编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鸿训的父亲刘一相是一位性格刚直的人。进士出身,后来担任吏科给事中一职,因为追究之前的首辅张居正的事情被执政者嫉恨。 B、刘鸿训在出使朝鲜时遭遇国内战乱。神宗、光宗去世后,刘鸿训到朝鲜颁布诏令,但遇到国内的战乱,就乘坐朝鲜专门为他建造的两艘大船,从海上回国。 C、刘鸿训出任礼部尚书时处在斗争的漩涡当中。此时,魏忠贤虽然失败,但其党羽还比较兴盛,因为刘鸿训能够主持公道,而遭受杨维垣等人的合谋排斥。 D、刘鸿训因为敢于直言而失去皇上的宠信。刘鸿训被召见时应对敏捷,并推荐自己喜欢的人担任要职;在关门之兵起哄的事上受到皇上的责难,从此失宠。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

    ②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世使人章邯        让:责备 B、愚智皆知之          无:没有 C、妻子戮乎            为: 被 D、秦中吏卒之多无状    遇:对待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B、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C、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D、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而被害的前车之鉴劝说章邯投降项羽。 B、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而投诉无门,加重了疑惧。 C、项羽虽然数次大败章邯军队,但军中粮草不足,于是同意了章邯的请求。 D、秦兵投降项羽后,因被诸侯联军慢待、也担心在国内家人的安危而心生悔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②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汉方欲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译,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留岁余,还,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骞为太中大夫。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是后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因言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是断匈奴右臂也。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可使,使遗之他旁国。骞跃至乌孙,乌孙国分,王老,其大臣皆畏胡,不欲移徙,王不能专制。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田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还到,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余,卒。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 , 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之。

    (节选自《史记•大宛列传》)

    (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汉方欲灭胡/以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康居传大月氏/以天下之士 C、可使,使遗之他旁国/有狼当 , 人立而啼 D、外围由此之/言必 , 行必果
    (2)、下列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张骞,汉中人/刘备天下枭雄 B、若欲何之/沛公安在 C、复为匈奴所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D、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B、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C、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D、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4)、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元是汉武帝的笫一个年号,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年号是帝王正统的标志,也是古人用来纪年的方式。 B、单于处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C、拜:按一定礼节授予官职,一股用于升任高官。古代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还有晋、拔、陟、超擢、左迁等等。 D、持节: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文中副使均持节,是为方便派遣出使各国。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骞坚毅守节,主动应募出使联合月氏,遭匈奴拘留十几年,虽受善待,仍坚守汉使职责不肯投降。 B、张骞忠勇机智,不仅抓住机会成功到达月氏,还趁匈奴内乱逃返汉朝,出使百余人仅夫妻二人得还。 C、张骞出使乌孙虽未达成目标,但通过派遣副使顺道出使大宛、康居等国,使西北国开始与汉朝来往。 D、张骞之后前往西域各国的使者都称博望侯,以此取信于外国,可见张骞在西域各国中的巨大影响力。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②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 1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成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盛,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博说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 , 可得而见也。

     (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二 志:记住、记得 B、然后之以弦歌 申:反复说明 C、人之才而不安于学 兼:并列、并行 D、未有不为者 病:问题、毛病
    (2)、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复遗诸子 夫夷近,则游者众 B、仁者见之以为仁          请事语矣 C、学于古训,有获 度我至军中,公 D、汝以予为多学识之者欤    坐假寐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如果他们)能接受这些书并践行(书中道理),我的后代们就差不多(很好了) B、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我们(农民)并没有增加或减损什么,只是能滋养它们而且不伤害它们的本性罢了 C、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喜好仁德却不好好学习,他就容易被蒙蔽而且会变愚蠢 D、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用日日增加的学问,探求日日减少的道,然后才能做到一以贯之啊
    (4)、文中子路认为不必读书,而孔子与其意见不同,请根据文意概述他们各自的理由。
  • 13.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同“趋”,到、往) B、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交接) C、纵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D、下江陵,顺流而也   (东:向东)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到则披草而坐              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举匏樽以相属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属贬地山水游记,仕途的失意使他们转而把自然作为精神痛苦的避风港,以此抚慰失意的心灵,文中有关山水描写都包含着他们深刻的心灵感悟和生命体验。 B、甲文突出西山的“特立”,作者从中感悟到超尘拔俗、与天地精神相通的人格精神;乙文作者由水月悟道,在“变”与“不变”的思考中获得心灵的突围。 C、两文描写山水的方式不同。甲文刻意地寻山访水,再现一个失意、幽独又傲岸孤介的狷者形象;乙文随时随地欣赏身边普通的山水,再现一个乐天安命无往不适的智者形象。 D、甲文描写西山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先用游他山来烘托,再用登山艰险和从山顶四望景象来烘托;乙文则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水月,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5)、用“/”给下面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1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①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②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

        “子绝四:毋意③,毋必,毋固④,毋我。”

    ——(《论语•子罕》)

    【注释】①子莫,人名。  ②贼,损害。  ③意,主观臆想。④固,固执,执守。

    (1)、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儒家的思想。
    (2)、结合材料二,谈谈孟子为什么对扬子、墨子、子莫三个人的做法都持否定态度。
  •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复鲁絜非书(节选)

    清 姚鼐

        桐城姚鼐顿首,絜非先生足下:相知恨少,晚通先生。接其人,知为君子矣;读其文,非君子不能也。鼐自幼迄衰,获侍贤人长者为师友,剽取见闻,加臆度为说,非真知文、能为文也,奚辱命之哉?盖虚怀乐取者,君子之心。而诵所得以正于君子,亦鄙陋之志也。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且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为然乎?

        郎君令甥皆美才未易量,听所好,恣为之,勿拘其途可也。于所寄之,辄妄评说,勿罪!勿罪!秋暑惟体中安否?千万自爱。七月朔日。

    (节选自《续古文观止》)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可以刚柔分矣   间:夹杂 B、大川             决:使 …决 堤 C、观其文,其音       讽:背 诵 D、而气有多寡进       绌: 退
    (2)、下列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统二气之会弗偏     蟹六跪二螯 B、其如叹           知不可骤 得 C、岂异是乎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D、其得于阳与刚美者    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文章是天地的精华,由阴阳刚柔生发而成,只有圣人才能做到二气调和。但是,自从诸子降临人间,他们的文章没有不各有所偏的。 B、文章可以表现阴柔之美,也可以表现阳刚之美。得到阳刚之美的人,如登高望远,如帝王接见臣民;得到阴柔之美的人,高远得像是有所思考,火热得像是高兴异常。 C、文中形容阳刚、阴柔文章风格的一段描述,声韵铿锵,色彩鲜明。论及欧阳修、曾巩与鲁絜非之文字,则意丰言简、韵味深长,充分体现桐城派为文善用传神之笔的高招。 D、姚鼐在这封信中论述了他的文学观,特别强调了风格论和文章之美的重要性。同时,本篇文字也很美,特别是那一系列的形象比喻,把抽象的美学概念具体化了,说明说理性的散文也可以写得生动。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夫 文 之 多 变 亦 若 是 也 糅 而 偏 胜 可 也 偏 胜 之 极 一 有 一 绝 无 与 夫刚 不 足 为 刚 柔 不 足 为 柔 者 皆 不 可 以 言 文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虚怀乐取者,君子之心。而诵所得以正于君子,亦鄙陋之志也。

    ②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 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刁景纯学士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启:近自罢乾德,遂居南阳,始见谢舍人,知丈丈内翰凶讣 , 闻问惊怛,不能已已。丈丈位望并隆,然平生亦尝坎坷,数年以来,方履亨途,其去大用尺寸间尔。岂富与贵不可力为,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凡天之赋予人者,又量何事而为之节也?前既不可诘,但痛惜感悼而已。

        某自束发为学,初未有一人知者。及首登门,便被怜奖,开端诱道,勤勤不已,至其粗若有成而后止。虽其后游于诸公,而获齿多士 , 虽有知者,皆莫之先也。然亦自念不欲效世俗子,一遭人之顾己,不以至公相期,反趋走门下,胁肩谄笑,甚者献谗谀而备使令,以卑昵自亲。名曰报德,非惟自私,直亦待所知以不厚。是故惧此,惟欲少励名节,庶不泯然无闻,用以不负所知尔。某之愚诚,所守如此,然虽胥公,亦未必谅某此心也。

        自前岁得罪夷陵,奔走万里,身日益穷,迹日益疏,不及再闻语言之音,而遂为幽明之隔。嗟夫!世俗之态既不欲为愚诚所守又未克果惟有望门长号临柩一奠亦又不及此之为恨何足道也!徒能惜不永年与未大用,遂与道路之人同叹尔。

        知归葬广陵,遂谋京居,议者多云不便,而闻理命若斯,必有以也。若须春水下汴,某岁尽春初,当过京师,尚可一拜见,以尽区区。身贱力微,于此之时当有可致,而无毫发之助,惭愧惭愧。不宣。某再拜。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注释】①丈丈内翰凶讣:欧阳修丈人胥偃去世的消息。②获齿多士:在众多士子中容身立足。③理命:人临终而神志清明时的遗命。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问惊                怛:痛苦,忧伤 B、方履涂                亨涂:坦途,顺利的境遇 C、春水下汴            须:必须,一定 D、于此之时当有可            致:表示,表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粗若有成而后止            敛赀财以送 B、皆莫先也                夫晋,何厌 C、直亦待所知不厚            虽董之严刑 D、亦未必谅某此心            丘闻有国有家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谢舍人那里,欧阳修听到了丈人去世的噩耗,他一方面悲难自抑,另一方面也为丈人历尽坎坷、即将获得大任而突然辞世,深感惋惜。 B、欧阳修深情地回忆起丈人对自己的褒奖和栽培之恩,满怀感激之情;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欧阳修甚至愿意像世俗士子那样来回报丈人之恩。 C、欧阳修认为,回报知遇之恩最好的方式是不断磨练个人的操守,成为一个出类拔萃、功成名就的人,可惜丈人也不一定能体谅自己的用心。 D、在这封简短的书信里,欧阳修充分展示了自己最动人的两面: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婿和晚辈,一个恪守道义、为人正直的学子和臣子。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世 俗 之 态 既 不 欲 为 愚 诚 所 守 又 未 克 果 惟 有 望 门 长 号 临 柩 一 奠 亦 又 不 及 此 之 为 恨 何 可 道 也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富与贵不可力为,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

    ②是故惧此,惟欲少励名节,庶不泯然无闻,用以不负所知尔。

    ③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