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诗歌鉴赏

试卷更新日期:2019-10-3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对诗歌《青青水中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青青水中蒲

    [唐]韩愈

    其一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其二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A、第一首以“一双鱼”作比,鱼儿成双作对,人却要分离,反衬思妇的孤独。 B、第二首触景生情,思妇把自己比作随水漂流的浮萍,表现孤苦无依的处境。 C、两首诗以“青青水中蒲”起兴,衬托离思,从不舍到相思,诗意层层加深。 D、两诗语言通俗流畅,风格朴素自然,淳朴如同民歌,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
  • 2.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醉里”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读者从中可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B、三、四两句写八百里连营的将士分吃烤牛肉后,奏起可以搅翻塞外的战斗乐曲,突出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C、全词结构独特,前九句是一段,表现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D、词作运用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写出战斗场面的转换,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绘声绘色,声情并茂。
  •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北宋·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涧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释】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②乌鸢[yuān]:即乌鸦。③社燕:于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③修椽:长椽子。句谓燕子营巢寄寓在房梁上。④簟枕[diàn]:枕席。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是(   )

    A、上阙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上阙“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C、“新绿渐渐”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的悦耳潺潺。 D、“歌筵畔”三句写出词人未听丝竹,先拟醉眠,词人的醉不是欢醉而是愁醉,表达了词人无可奈何,以醉遣愁的苦闷。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满江红·点火樱桃

    南宋·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妤,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横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释】①此词写于辛弃疾投归南宋,被排挤闲居期间。②荼蘼:茶靡花在春季末夏季初开放,凋谢后即表示花季结束。③龙孙:笋的别称。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是(   )

    A、上片着力表现“春正好”之景。樱桃如火,荼蘼如雪,龙孙破壁而出,雏燕力弱试飞,黄莺娇声唤友,从视觉和听觉上表现力春天的艳丽鲜明与活力生机。 B、词人并未因“春正好”而欢喜,反而因此生愁。此愁难消,词人向春天发出怨恨之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表达出词人抑郁烦乱的心绪。 C、下片化用“庄周梦蝶”,抒写词人梦中也不能回乡的怅恨;又用“子规”这个意象来刻画月夜思归的环境,烘托词人有家不能归的无奈与伤感。 D、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没有选取与愁绪情调一致的落花飞絮、凄苦风雨来表现,而是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下片刻画词人的抒情形象,既有动作、心理、语言描写,也有环境点染。
  • 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释】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给人轻柔之感。
  • 6. 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上片实写,下片虚写,由实入虚,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 B、词中通过几组意象的对比突出了往昔的繁华和今日的落寞。 C、运用比喻将原本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之多与难以排遣。 D、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 7. 下面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描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像、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 8. 下列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诗人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C、结语说王昭君的怨恨分明留在千载琵琶声中,联想极奇、极切,而且表达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情感。 D、颈联中的“春风面”指女子的美貌,尾联中的“怨恨曲中论”意思是怨恨从琵琶弹奏的乐曲中诉说出来。
  • 9. 下列对《琵琶行(并序)》选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开头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选择秋风中的枫叶和荻花为意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B、“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演奏做铺垫。 C、五六两句中提到江月,这是全诗第一次提到,进一步渲染了沉郁感伤的心情。 D、末两句琵琶弹奏的声音使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正面衬托了音乐的美妙动人。
  • 10.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写“独宿”之前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从诗文内容看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 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南海

    文天祥

    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

    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注】①文天祥(1236~1283),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此诗写于文天祥兵败被执,被押解南去又回返的途中。②朅来:指离开。③飙:暴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离开南海,看到死人多得像乱麻一般,侧面交代了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争。 B、最后一联借景抒情,并卒章显志,写出了作为抗元名臣的文天祥凛然的民族气节。 C、颈联中“还”和“又”二字很有分量,加强了句中语气,增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 D、暴风吹来,波涛涌起,浪花里散发出浸泡尸体的腥味,作者鬓发已白,心情难抑。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1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注】①中贵:宦官又称“中贵人”,简称中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来到长安,车行于大路,扬起漫天飞尘,显示出“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气概。 B、诗人描写长安街头宦官们高耸连云的府宅,是为了显示出唐代都城富庶、豪华的气派。 C、诗人渲染斗鸡者辉赫的冠盖、冲天的气焰、悚人的气派,表达了愤懑之情与讽刺之意。 D、末句与《窦娥冤》中“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相似,都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苦闷无奈。
    (2)、诗中“洗耳翁”指的是哪一位上古人物?诗人用此典故有何用意。
  • 13.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小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从字数的角度看,词的体式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依据这个规则,可以判断这首词就属于小令。 B、这首词描述的是北方边塞之地,由朔风、雪、画角、塞马等意象可知,这些意象营造出荒凉苦寒的氛围。 C、由“三更”到“残星”,即半夜到天欲曙,词人因边塞动荡不安,不能施展抱负而失眠,甚至流泪。 D、本词的最后两句,运用视听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突显了边塞特征,意境苍凉而又不失刚劲。
    (2)、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 1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酬周参军

    吴均

    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①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B、“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造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 C、“沈云”二句互文见义,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所知,深深寄寓不平之气。 D、全诗以忧怀开端,以饮酒抚琴收结,又兼寓情于景,语言古朴刚劲,情致清拔高远。
    (2)、同为酬答诗,吴均的“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与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所含的情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1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夜作

    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

    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注释】蟏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蟢子。

    (1)、尾联通过的表现手法,抒发 的情感。
    (2)、请说说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二字展开描写的。
  • 1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米元晖山水

    [明]张以宁

    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神灵集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

    【注释】①米元晖,宋代书画家米蒂之子,擅长山水画。②惨淡:指画面色彩浅淡。③神灵集:指画面传神,韵味深沉。

    (1)、这首题画诗表达的情感是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写景的手法。
  • 1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二首(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 , 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释】①西汉时,苏武被困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改。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不屈而死。②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

    (1)、下列对颔联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苏武的典故写诗人晚年的困厄境况,十分准确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B、用张巡的典故是诗人以史明志,写自己虽然被俘了,但是要坚持斗争永不屈服。 C、“久”字写出了持续困厄的时间之长;“空”字则突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门。 D、连用两个典故紧承首联的自我描述,诗人情绪激昂、内心悲愤,照应了题目。
    (2)、本诗颈联情景交融,特色鲜明,请结合全诗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 1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

    陆游

    今皇神武是周宣 , 谁赋南征北伐篇?

    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

    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京洛雪消春又动,永昌陵上草芊芊。

    【注释】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冬,时年59岁的陆游已退居于山阴家中。②周宣:即西周周宣王,他任用贤臣仲山甫等人讨伐周边部族,使衰落的周王室权威得到恢复。③京洛:指北宋都城汴京和洛阳。④永昌陵:指宋太祖赵匡胤陵墓,在今河南省巩义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题目可知本诗为感怀诗,诗人表达自己对国家政事的看法,抒发浓郁深沉的感慨。 B、首联诗人把宋孝宗比作周宣王,赞美皇帝神武,只是遗憾当朝缺乏能征善战的贤臣。 C、颔联写四海之内百郡山川为宋土,这是天命所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信心与期待。 D、颈联写当权的大臣们拘守“合约”、不愿北伐,有志报国之士宏愿落空、虚度年华。
    (2)、本诗和陆游的《书愤》,两首诗尾联所运用的手法、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1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周邦彦

        凤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 , 飘流瀚海 , 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释】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②社燕: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去,故称。③瀚海:大海。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篇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因受到雨水滋润而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上阕“人静”句,“自乐”写出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拘无束、自得其乐的情境,反衬出词人因公务劳顿无暇消遣而对乌鸢生出的羡慕之情。 C、“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悦耳的潺潺流水声。 D、从“黄芦苦竹”“九江船”“急管繁弦”等词语可以看出词人以白居易自比。因为词人处在“地卑山近”的溧水,与当年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环境相似。
    (2)、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请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
  • 20.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赠卖松人

    (唐)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1)、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联认为,把长在深山中的松树卖与长安翠楼中的富贵人家,虽为求利,但也有一份真意。 B、后两联提醒,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作者既嘲讽了卖松人的不识时务不合时宜,又批判了长安富贵人家只重桃李不识松树的庸俗。 D、本诗多用对比,如“利”与“真”、“寒涧”与“翠楼”、“瘦叶”“淡花”与“桃李”,暗寓褒贬。
    (2)、有人认为这首唐诗“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 2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五代)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注释】①潇湘:传说舜南巡时,其妃娥皇、女英未同行,她们深感不安,随后赶去。于洞庭湖畔,闻舜已死,亲人两别,悲痛不已,溺于湘水而死。

    (1)、上阕“江边一望楚天长”与柳永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下阕作赏析。
  • 2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三日登楼有怀金陵宣城诸友

    范成大

    百尺西楼十二栏,日迟花影对人闲。

    春风已入片时梦,寒食从今数日间。

    折柳故情多望断,落梅新曲与愁关。

    诗成欲访江南便,千里烟波万叠山。

    【注】①范成大在二十九岁中进士之前,曾一度游学于金陵、宣城等地,这首诗写于诗人回到家乡苏州之后。

    (1)、本诗前三联从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序不断变化方面进行构思,请简要分析。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 2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钟陵旧游

    杜牧

    滕阁中春绮席开,柘枝蛮鼓殷晴雷。

    垂楼万幕青云合,破浪千帆阵马来。

    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连巴控越知何有?珠翠沉檀处处堆。

    【注】①钟陵,今南昌。②柘枝:柘枝舞的简称。③高悬一榻:东汉陈善为太守,重徐稚才,平常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1)、这首诗的首联、颔联中所描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颈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24.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赠蜀府将

    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概括第一首诗诗人“倍惆怅”的原因。
    (2)、温诗“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词“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2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叶梦得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 , 水阔烟波渺。

    【注】①故:依旧,仍然。②采菱,采菱女,代指歌女。

    (1)、上片写出了夏夜的什么特点?简析上片的写景艺术。
    (2)、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 2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至后①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释】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至之后,白日渐长,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于是作诗遣怀。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战争破坏,早已物是人非。 D、“棣萼”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2)、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
  • 27.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彬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萧湘去?

    阮郎归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 , 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被贬郴州时。②丽谯:城们楼。《小单于》:唐代大角曲名,此借指角声。

    (1)、请根据《踏莎行·郴州旅舍》上阙的内容,概括词人“恨”的原因。
    (2)、《阮郎归》上阙中“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3)、词人在“郴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句和“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句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 2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更长门句: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妒而被废幽居长门宫,司马相如曾为之作《长门赋》。②指汉将李陵。

    (1)、上片起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有什么作用?
    (2)、下片“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一句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2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本诗是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投宿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所作。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清平乐”是词牌;“独宿博山王氏庵”是词题,词题交代了住宿的时间、地点和词的主旨。 B、上片前两句写饥鼠“绕床”、蝙蝠“翻舞”的动态,表现环境的热闹和词人心情的愉快。 C、“松风吹急雨”这一句写出了风雨交加的的环境特点,“吹”字极具表现力。 D、“破纸窗间自语”中“自语”, 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渲染了环境的凄凉。 E、下片前两句,意思是说平生为了国事奔波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
    (2)、“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 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释】陈亮,多次向宋孝宗上书陈述抗金方略。据《丽情集》记载,御史裴质和成都歌女灼灼有情,裴质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选取典型景物,从视觉、听觉、触觉和远近等多角度,有层次地营造了氛围。 B、“碧幕霞绡一缕红。”日近西山,夜幕即将降临,轻绡一样的彩云穿透蓝色的天空,投下一缕红色的霞光。这样美丽的景色不禁让人心生哀愁、留恋。 C、“冷”字不仅指暮春时黄昏天气微冷,还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冷寂和愁绪。“愁”字写出词人的满腹惆怅。 D、下阕“往事已成空”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愤。诗人以灼灼自喻,想用翠绿色的软绡收集自己的眼泪,寄给皇帝,以让他知晓自己的一片赤诚忠心。
    (2)、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格不同,请从用典角度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