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33讲 区域农业发展

试卷更新日期:2019-10-2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区人们搭建了1200多座“日光温室”,成功种植了以瓜果、蔬菜为主的农作物。完成下面小题。
    (1)、建立“日光温室”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善热量 B、增加光照 C、减少蒸发 D、加大温差
    (2)、对该地区大力推广“温室”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节约灌溉水源 B、创造就业机会 C、改善种植结构 D、自然环境恶化
  • 2. 农业部开展的“粮改饲”,重点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大规模发展适应草食畜牧业需要的青贮玉米(指新鲜玉米秸秆经微生物厌养发酵之后可长期保存的方法),下图为河北北部农牧交错带“玉米种植收储饲用”模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河北把全株玉米作为青贮饲料的生态效益主要有(    )

    ①减轻水士流失

    ②减少秸秆燃烧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

    ④增加耕地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河北“玉米种植收储饲用”模式的特点是(   )
    A、用地规模大 B、集约化程度低 C、资源利用率高 D、王米总产量高
  • 3. 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目前我国青岛研发中心培育的海水稻已能在0.6%盐度的咸水灌溉下正常生长结实,海水稻能忍受海水的短期浸泡。下图为我国盐碱地分布区,我国盐碱地分布极为广泛,类型多种多样,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6、7两区域的耕地中,盐碱地的形成共同的自然原因是(     )
    A、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 B、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C、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盐分积累多 D、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2)、我国推广海水稻种植的积极意义有(     )
    A、代替杂交水稻种植,降低生产成本 B、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C、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D、加快当地城市化进程
  • 4. 在我国随着成本大幅度上涨,以劳动力、土地和外来资本等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逐步凸显,“机器代人”应运而生。读“机器代人”与区域发展关系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

    ①人口  ②土地  ③资金  ④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机器代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淘汰了当地传统产业 B、减少了区域人口数量 C、压缩了区域发展空间 D、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
  • 5.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河西走廊 D、浙闽丘陵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6. 中科院水稻育种团队历经十余年研究,日前培育出超高产优质的“巨型稻”(如图),株高达2.2米、亩产达800千克以上,其具有高产、抗倒伏、喜肥耐涝等特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水稻种植对比,巨型稻的出现可以缓解我国( )
    A、耕地紧张问题 B、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 C、种植结构单一问题 D、水稻机械化水平低问题
    (2)、巨型稻试验田里养殖了青蛙和泥鳅,这样做的意义是( )

    ①提高稻田肥力

    ②增加经济收入

    ③减少水稻病虫害

    ④增加观赏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茭白是一种蔬菜,适宜在淡水中生长。下图为我国菜镇菱白产业链示意图,该镇以茭白生产为主导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完成下列小题。

     

    (1)、从延长产业链角度,该镇还可发展的产业是 (     )
    A、休闲食品 B、包装物流 C、软件开发 D、服装制造
    (2)、该产业链取得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为 (     )
    A、增加该地植被覆盖,减轻了水土流失 B、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减轻土壤污染 C、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减轻水体污染 D、增加中药材供应,减少药材资源枯竭     下图示意亚欧大陆
  • 8.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围湖造田 D、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 9. 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0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D、草场破坏
    (2)、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降低 B、草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小 C、有可能位于黄土高原 D、气温日较差增大
  • 10.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下列各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二、综合题

  • 11. 据下图以及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金秋时节,东北大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有着“中国绿色米都”之称的建三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一碗米”,连着天下粮仓,关系粮食安全。

    (1)、甲地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简述该商品粮基地商品率高的原因。
    (2)、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
    (3)、乙地区土地利用不合理最易出现的生态问题是什么?如何避免这类问题?
  •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原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目前,我国主要牧区草场退化严重,全国草场退化面积已占到草地总面积的85%左右。图下示意我国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与实际载畜量的变化。

    (1)、据材料指出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请为我国牧区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
  •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Z为世界旅游名岛,岛上居民采用古老的传统生产方式种植200多种本地土豆。Z岛农业系统因土豆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种植方式的独特性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材料二:土豆为喜光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喜水分多且透气性好的土壤;宜施有机肥;忌渍水。

    材料三:将土壤堆高起垄,于垄中播种土豆,再覆盖枯草。这是Z岛传统种植土豆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材料四:近年来,Z岛有居民购买农业机械,为发展土豆制品产业而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的土豆。

    (1)、根据土豆生长习性推断Z岛土豆主要种植区的位置,并说明你的理由。
    (2)、分析Z岛传统种植方式对土豆生长条件的改善作用。
    (3)、你是否赞同Z岛大规模发展土豆制品产业,请说明理由。
  •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东南方群山之中,有一条特大的“死亡谷”。死亡谷内有大量盐层矿物、盐滩面积达520平方千米,这里经常整年不下雨,偶尔一场暴风雨过后,积聚起浅湖泊,之后很快就干涸了。山谷里所有的石块都会在谷底到处跑,后面还会留下它们滑动的轨迹,有的是直线滑动,有的沿着优美的曲线滑动。下图为死亡谷的位置示意图及谷内石块自己走动的景观图。

    材料二:以犁耕为主的耕作方法,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五十年代后期,美国开始推广少耕法和免耕法取代犁耕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农业机械开凿出一条条狭窄的凹槽,把种子直接播在这些用之前作物茎秆覆盖着的土壤凹槽中,即完成春播。河南省2002年开始实验并大力推广夏玉米机械化免耕技术,其做法是:在初夏小麦高茬机械化收获后,农民采用机械在麦秸秆高茬直立状态的田地里直接免耕播种玉米。此项技术在河南省前期推广缓慢。

    (1)、根据材料推断“死亡谷”内石头会自己走动的原因。
    (2)、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美国的免耕更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试述其原因。
    (3)、免耕的推广都存在阻力,与美国相比,河南省哪些方面的阻力因素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