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17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7-05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    )

    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B、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 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 2. 刘邦率兵在外,屡屡遣使留守后方的丞相萧何。萧何不解其意,部属回答说;“为君计,莫若遗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这反映了当时(    )

    A、丞相职权范围宽 B、皇权对相权实行监督 C、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D、皇权对相权严加防范
  • 3. 据统计,唐宰相总计人数为369人,其中十分之九皆为北人。北宋初期,将相重臣几乎全是北人。北宋中叶以后,南人当宰相渐多。这反映出唐宋时期(    )

    A、学术中心逐步由北向南移转 B、政治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 C、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 D、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
  • 4. 史载,明代江南地区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据此可知,明代江南地区(    )

    A、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 B、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 C、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 D、农作物的品种显著增加
  • 5. 下表-1890年棉纱进口量及其指数(源自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据下表可以推知当时( )

    (单位:千担;指数:1872年=100)

    年份

    进口量

    进口量指数

    1872

    50

    100

    1875

    91

    182

    1880

    152

    304

    1885

    388

    776

    1890

    1082

    2164

    A、洋纱代替土纱使耕与织分离 B、手工棉织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布代替土布使纺与织分离 D、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
  • 6. 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减少阻力。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维新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 B、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 C、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 D、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
  • 7. 1940年到1941年,四川警察因待遇水平急剧降低,被迫大量逃亡,逃亡率接近总编制的一半,国民政府不得不以学警甚至闲散人员补充协察队伍。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

    A、保持警察体系战时稳定 B、竭力维护一党专制局面 C、难以有效管控社会秩序 D、缺乏有效军事动员能力
  • 8. 1965年,中央直属企业增加到10533个,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2.2%,其中属于生产资料的产值占55.1%。中央直接掌握的财政收入由原来的50%提高到60%左右。这表明(    )

    A、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B、政府强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 C、计划体制弊端得到初步解决 D、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均衡发展
  • 9. 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这说明(    )

    A、罗马法蕴含一定的契约精神 B、罗马法体现了“君权神授”原则 C、罗马皇帝享有国家最高权力 D、罗马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 10. 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试图限制君主的权力,剥夺君主及其政府干预司法事务的权力,以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此,启蒙思想家主张(    )

    A、分权制衡必须成为建制原则 B、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C、权力的运用须体现人民意志 D、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 11. 1927-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1928-1933年,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倍多。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 B、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 C、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 D、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
  • 12. 推动下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事件

    1947年5与22日

    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并由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

    1947年6月5日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4月4日

    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英国等12国外长云集华盛顿举行北约签字仪式

    A、美苏结束了战时同盟关系 B、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 C、美国力图全方位包围苏联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政策,主要表现于1933年提出的“四年实业计划”和1935年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振兴农业运动方面是:“增加农业生产,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知道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初步目标。一方面增加农业原料之生产量,同时提倡农业之就地加工制造。”其“四年计划”采取之主要方式是“统制经济政,先以保险业、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用政府力量通盘筹划,使其统制起来”。

    ——摘用自陆仰渊、方庆秋《国民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根据1933年5月《农业调整法》,罗斯福政府对价格下跌最大的七种基本产品(小麦、玉米、烟草、棉花、牛奶及猪肉等)的生产加以控制。具体办法是:政府与有关农场个别签订自愿缩减耕地面积的合同,停耕的土地作为国家的租地,付给农场租金;同时,相应于停耕地部分所减少的产量,由政府付给农场货币奖金作为补偿。1934年,罗斯福把《农业调整法》扩大到农业生产的一切主要产品,同时,进一步给各州、各区直到个别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定额的产量课以重税,对违反合同的农场主施以罚款及徒刑的制裁。为了消灭现有的过剩产品,罗斯福政府拨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收购。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和罗斯福政府推行农业政策的目的与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农业政策的共同特点,并加以简要评价。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学者金观涛曾将社会结构规定为某一社会中由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或称意识形态结构)互相偶合而成的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如下图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社会与社会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使图示符合材料描述。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吴王阖闾元年说:“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而中原又处于大动乱的时期。面对着这种严峻的局势,要“安君治民”“兴霸成王”,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巫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今伍子胥修法制。《越绝书·越绝请籴内传》云:“其形繁法。”《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云:“吴王刚猛而毅,能行其令。百姓习于守,明于法禁。”

    ——摘编自辛土成《论阖闾的社会改革和吴国的兴亡》

    (1)、根据材料,概括吴王阖闾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吴王阖闾改革。

  • 16.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60年2月,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地区雷甘,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其后不顾非洲国家的反对和美国的掣肘,于1960年4月12月和1961年4月接连不断地进行该试验,1962年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运载工具,使法国的独立核力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实际打击的能力。与此同时,法国坚决禁止美国核武器进入法国部署,要求美国撤走战略轰炸机。1966年2月21日,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3月10日和29日,法国外交部向北约14个成员国政府提交备忘录,要求北约指挥机构,盟国军事人员和军事设施撤离法国。29日的备忘录还规定:欧洲盟军司令部和中欧司令不的总部应在1967年4月l日前迁出法国领土;驻欧美军参谋部和美国陆军、空军各种设施的搬迁工作一般亦应在同一期限内完成。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坚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徐光启,晚明时代著名科学术和思想家,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先后和利玛窦等人翻译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修订大统历,晚年又编著了《农政全书》。1597年,徐光启在天津参加农事活动。”随时采集,兼之访问”。《农政全书》中开垦、水利和荒政三个项目部分内容就是他在天津屯田的实践经验和心得。天启年间,徐光启回上海闲住,致力于农业研究和实验,他将只在福建沿海等地种植的甘薯引进家乡,进行了多次试种后获得成功。此后又将甘薯种植推广到全国。在徐光启生活的时代,东南沿海的倭寇和东北边境的满洲产量威胁着明廷统治。加强武备、抗御边患成为徐光启关注的首要问题,他认为战争要靠“实力”决胜,因此非常重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西洋火器的研究、制造和使用,“火器者,今之时务也”。一旦获得施政的机会,他就着力练兵,采用西法制造火器军械,以提高明军的御敌能力。

    一一摘编自马晓英《徐光启与王学之关系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从事科学研究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及其科研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