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6-01-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积累

  • 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对此句理解有误的项是(    )


    A、全文只有此句是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 B、此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C、此句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乐。 D、此句是从正面论证受磨炼的益处。
  • 2. 比较下列各组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国恒    河曲智叟以应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安能辨我雄雌 D、恒亡   则有去怀乡
  • 3. 选出下列句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乐:安逸)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D、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
  • 4. 本文节选自。 孟子,名(朝代)思想家,代表人物。


  • 5. 《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 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

  • 6. 给下面的加线字注音。

     傅 胶 法家 

  • 7. 解释一词多义:

    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得道者多助  ;伐无道,诛暴秦  ;

    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池非不深也  ;

    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 8. 解释加线词:

    而攻之而不胜  ;是天时不如地 ;兵革非不利也  ;

    而去之  ;民不以封疆之界  ;寡助之至,亲戚 。


  • 9. 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


  • 10. 出自《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成语是。 


  • 11. 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12.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中心句是 。没有人才,导致的后果是。 (用课文词语回答)


  • 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 。


  • 14.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


  • 15.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只有这样,才能“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


  • 16. 短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 ”的论断。


  • 17. 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 18. 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


  • 19. 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 20.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21. 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 22.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 23. 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但你身处逆境时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 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二、课内阅读

  • 24.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 (用课文词语回答)


三、拓展阅读、

  • 25.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