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10-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地热能 B、潮汐能 C、石油 D、酒精2. 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NH3 B、BaCl2 C、NaOH D、H2SO43.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溶液都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原因是( )A、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 B、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D、溶液中都含有OH-4. 下列溶液的pH最小的是( )A、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显紫色的溶液 C、使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D、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5. 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和化学式相符的是( )A、火碱 氢氧化钠 Na(OH)2 B、生石灰 氧化钙 CaO C、干冰 一氧化碳 CO D、石灰石 氢氧化钙 Ca(OH)2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质量 B、测溶液的pH C、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7. 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SO2+2NaOH=Na2SO3+H2O B、CaO+2HCl=CaCl2+H2O C、KOH+HCl=KCl+H2O D、CaO+H2O=Ca(OH)28. 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A、由红色变无色 B、由蓝色变红色 C、由紫色变蓝色 D、由无色变蓝色9. 钻木取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取火的原因有以下三点:①钻凿处,木头温度升高:②木头在空气中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③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可转化为热能。这三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③②①10.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B、干冰能用来人工降雨,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石灰石和浓盐酸 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11.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收集一瓶氧气 B、 检验二氧化碳 C、 验证CO2是否收集满 D、 观察氧气的流速12. 反应C+CO2 2CO在煤炉中经常发生,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碳元素有两种化合价 D、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1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烟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C、洁净的铁钉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D、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变红14. 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A、2HCl—两个氯化氢分子 B、4S—4个硫元素 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15. 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16. 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A、 B、 C、 D、17.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的溶液 B、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18.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盐酸 ③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9.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O2
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
NaOH溶液
B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的盐酸
D
盐酸
硫酸
加入适量BaCl2溶液
A、A B、B C、C D、D20. 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 )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图中Ⅰ、Ⅱ、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做实验Ⅰ也能说明H2O不能使CuO溶解 B、在Ⅲ中应该加入盐酸 C、此实验说明稀硝酸也能溶解氧化铜 D、可以提出的假设溶液中的H+使CuO溶解二、综合题
-
21.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1)、下图是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
①上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填序号);
②海水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然后再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工作原理如下图:①写出步骤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下列有关这种设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
B.不需要能源
C.原理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D.可全天候使用
三、推断题
-
22. 学习了酸和碱的知识后,某同学构建了以下的知识网络图,已知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1)、写出反应①的现象是 , 此反应的一种用途是(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3)、物质C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四、简答题
-
23. 从宏观、微观和量的角度描述化学反应是化学特有的方式。下面是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不同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图示,图C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曲线。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中溶质为(填化学式);(3)、b点溶液中主要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4)、该反应的实质是
五、实验题
-
2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利用下图的装置完成该实验并回答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 再添加药品。(3)、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填写仪器序号字母)。(4)、若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大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灭火是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之-,二氧化碳能够扑灭木材着火的根本原因是(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②二氧化碳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④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六、科学探究题
-
25. 化学课上,同学们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他对此提出了如下问题并进行了相应探究。(1)、问题一:二者之间是否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
下列组合能够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的有。(填序号)
编号
试剂A
试剂B
①
足量稀硫酸
MgCl2溶液
②
足量稀硫酸
铁粉
③
少量稀硫酸
MgCl2溶液
④
少量稀硫酸
铁粉
(2)、小兰认为,若选用 , 不管加入顺序如何,只需控制加入稀硫酸的量也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问题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哪些?(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Na2SO4和;猜想三:Na2SO4和H2SO4
(5)、(查阅资料)①Na2SO4溶液显中性,②Na2SO4+BaCl2=Ba2SO4↓+2NaCl(实验操作)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加入酚酞试液
不变红
猜想一成立
②
加入少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③
加入少量Na2CO3溶液
(填“有”或“无”)气泡产生
(6)、(实验反思)小娜认为,实验(填实验编号)可省略。小秋用精密仪器检测反应后溶液中离子的个数比,也得出了相同结论,则测得溶液中的Na+和SO42-个数比为。
26. 附加题,说明:本题不在总分内,有兴趣的同学自愿完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两个问题(夹持装置已略去)。
(1)、研究燃烧的条件[步骤1]向C中加入少量白磷,再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没入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2]打开 关闭 ,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2)、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A中盛有稀硫酸,B中盛有碳酸钠固体,C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1]打开 关闭 ,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气球明显鼓起。打开 ,关闭 ,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实验1没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加入药品进行实验2。
[实验2] 打开 ,关闭 ,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上方的导管口处,木条熄灭。上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是。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 , 写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计算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