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10-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qīn)佩    咀(jiáo)    俯(kàn)     伴(1ǔ) B、(zhuì)   丰(ráo)     (chàn)悔    (niǎn)走 C、(huì)    (bǔ)育      (bèng)溅    (bì)如 D、(ní)望     (chì)热     (qì)约      修(róng)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烦燥    辫子    吞噬    语无伦次 B、稠密    惶恐    晶萤    深恶痛绝 C、凛冽    震悚    遗撼    不可捉摸 D、闲暇    取缔    深宵    锲而不舍
  • 3. 下列对语文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多种,其中按照内容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B、“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个人呢,也没有‘说’。”这句话中划线的“而”是连词。 C、“他们春游”“心情愉悦”“记笔记”“柳絮飘飞”都是主谓短语。 D、“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段文字使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景方法。
  • 4. 填入横线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也许做不了光芒四射的太阳,那就做一盏光线柔和的路灯,照亮行人前方的路;________;我们也许做不了鲜艳欲滴的花朵,那就做一棵翠色欲流的小草,装点无边的春色。

    A、我们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也许做不了烟波浩渺的大海,那就做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 B、我们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也许做不了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那就做烟波浩渺的大海 C、我们也许做不了烟波浩渺的大海,那就做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 D、我们也许做不了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那就做烟波浩渺的大海,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
  • 5. 根据《红岩》内容拟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阴云满天恐怖白雾绕山城”,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霉饭充饥忠于党歌乐山下 B、丹心一片染血红岩迎黎明 C、冰雪严寒方显出梅花香气 D、铁链哗哗誓死抗争卫信仰
  • 6.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陶后(xiǎn)有闻    惟吾德(xīn)        (sù)流逆上矣 B、(wèi)市鞍马     赏赐百千(qiáng)    可爱者甚(fān) C、(hán)大点兵     (niè)沙为坎穴      僧(mù)金重修 D、(yān)于沙上       康肃忿(fèn)然曰      可远观而不可(xiè)玩焉
  • 7.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我酌油知      水陆草木 B、山门圮河        尝射家圃 C、能辨我是雄雌    尔敢轻吾射 D、当涉猎          微颔之
  • 8. 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翻译:我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奥秘(诀窍),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B、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世地玩弄。 D、当窗理云髻,对镜帖花黄。 翻译:对着窗子梳理好看的头发,照着镜子贴上花黄。
  • 9.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登幽州台歌》这首曲风格明朗刚健,视野开阔,诗人的自我形象鲜亮感人;语言富有感染力,展现出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D、“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告诉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二、字词书写

  • 10.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现宝。请说说下面的书法作品是什么字体,并依照作品顺序,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三、句子默写

  • 11. 读下列句子,将空缺处的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1)、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 ,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4)、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5)、《望岳》中蕴含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6)、《泊秦淮》中讽喻统治者醉生梦死,荒谬误国的诗句是:“。”
    (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四、名著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象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结合名著内容,说说语段中的祥子为什么“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五、文言文阅读

  • 13.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兄弟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①昔:以前,昔日。②烹:烧煮。③燔(fán):烤。④讼(sòng):裁决。⑤社伯: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⑥已而:后来,不久

    (1)、试着翻译下面句子。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2)、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

六、综合性学习

  • 14.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你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1)、请你仔细观察下边题为“孝”的漫画,并向同学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寓意。(不少于50字)

    (2)、请仿照所给例句写一句话,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

    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七、现代文阅读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杨绛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缠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挣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佛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拔,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地叹息,只许抑制着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子把它罩着。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儿扫个干净。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沌。

        不过风究竟不能狱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起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末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哀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了,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

    (1)、本文语言很有特点,假如你要把本文推荐给你的朋友,请你从文中选一例句,把你对其语言特色的理解告诉他(她)。(80字左右)
    (2)、借鉴以上文段的语言运用技巧,写一段关于“雨”的文字。(80字左右)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揣两块糖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山西一个偏远而清苦的山村,来自大洋彼岸的金发女孩玛丽亚,正在心中慨叹这里的生活实在太穷了。

        忽然,她的目光被一株百年老树下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所吸引。老人衣着简单,微眯着眼睛,一脸慈祥地跟一个小男孩说笑着。玛丽亚好奇地停下脚步,不远不近地站定了。她听到老人给小男孩出了一个字谜:“一人本姓王,怀揣两块糖。”那个小男孩显然此前听说过这个字谜,立刻大声地回答:“是金。”老人满意地咧嘴笑了,从贴胸的衣兜里掏出两块水果糖,一块递给男孩,一块送到自己嘴里,两人甜甜地吮吸着,似乎正享受着无边的幸福。

        玛丽亚羡慕地望着面前这被快乐包围着的一老一少。蕁然,她想起了祖母的那栋带大花园的漂亮别墅,想起常常邀请一帮孩子到家中分享她的糖果和故事的祖母,想起祖母和孩子一样单纯而畅快的笑声。

        原来,快乐和幸福,就像阳光一样无处不在。一个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无论是富庶还是清贫,只要他怀揣着两块糖,一块慷慨地赠人,一块留下自己慢慢品尝,就自有真实的快乐如泉涌来,自有绵绵的幸福飘逸在生活当中。

        就是那两块普通的水果糖和那两张淳朴的笑脸,让玛丽亚骄傲地做了一个选择——留在中国西部,做一名帮贫助困的志愿者,播撒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后来,玛丽亚跟村里人一起劳动,给村里的孩子上课,还帮着山村招商引资,办起了一个农产品加工厂,山民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

        村民感激地称她是“幸福天使”,她却笑着说自己只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兜里的两块糖,她还要感谢大家呢。与他们在一起追求、奋斗的那些日子,让她发现自己原来还能够做那么多的事情,让她品味到了从前没有过的甜蜜。

        玛丽亚的小故事,不禁令人怦然心动:多么简单啊,不需要太多的寻寻觅觅,不需要太多的权衡论证,只需怀揣两块糖,慷慨地与人分享,就完全可以拥有快乐的时光,就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本文题目“怀揣两块糖”有何深意?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这篇文章主旨的理解。(90字左右)

八、作文

  • 17. 请以“怀揣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自身体验,力求抒发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等信息。④回避上文《怀揣两块糖》的题目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