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9-2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字词书写

  •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写相应汉字。

    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___①_____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 sè____②___了。它既不倾盆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1)、加下划线字“瓢”的正确读音是(   )。
    A、piāo B、piáo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lì           ②lìn  sè

二、句子默写

  •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3)、夜发清溪向三峡,。(《峨眉山月歌》)
    (4)、 , 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复旦大学校训是在1915年校庆十周年时确立的,。告诉同学们,不仅要做一个甘于寂寞的学问家,更要成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怀疑的思想者。(《论语·子张》)

三、综合性学习

  • 3. 古人的名字里隐藏着很多玄妙的秘密。
    (1)、孔子,字仲尼。根据孔子的字,你可以推测出孔子在兄弟中排行第
    (2)、名字的梗也能与《论语》撞上,你说是不是很有缘?请从下面三位名人中选取一位,说说他的名字出自《论语》中的哪句话?

    A.陈省身      B.任贤齐    C.苏有朋

四、语言表达

  • 4.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

    俄而雪骤

    ②撒盐空中差可

    ③与人

    ④去后

五、名著阅读

  • 5. 第⑴、⑵题两题中选做一题,第⑶题必做。
    (1)、《白洋淀纪事》以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成为作家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与《》是姊妹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全文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为“”。
    (2)、《湘行散记》是著名作家的散文集。有人说,作者“2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自21岁远赴北京,家乡就成为他始终魂牵梦萦,并在自己的文字中反复叙说的对象。最终,通过《》、《长河》等一系列乡土小说和散文,他在文学中完成了对“”的重构。
    (3)、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些人的悲剧除了社会和时代的影响之外,其自身原因也不可忽视,请结合具体内容,从个人角度分析《朝花夕拾》中范爱农的性格缺点。

六、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②她又悄悄地进来 , 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③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中的母亲为了让儿子“好好儿活”做了哪些努力?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①

      ②

      ③

    (2)、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仿照示例,再找出一处,写在横线上,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示例:原句: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作用: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3)、文章中有三处划横线的句子都用“悄悄的”这一词语来描写母亲的行动,通过这些描写你可以读出母亲怎样的心理?
    (4)、课文三次写到“看花”,其结果各不相同,根据“我”的态度变化,你觉得儿子实现了母亲要求他“好好儿活”的期望了吗?说说你的想法。
  • 7.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高手

    中村

        一条黄土小道时隐时现在荒山野岭之上。

        荒山野岭上骄阳似火,蝉鸣阵阵,灌木茅草疯长正盛。惟独不见人影。此语自然夸张,说时就有两人沿着黄土小道去来,一东一西,相向而行。都是刚爬上了一面大坡,气喘吁吁,汗水渗渗,于是都不约而同地到路边一棵大树的浓荫下歇憩。

        荒山野岭上仅有的两个行路人就这样在荒山野岭上相遇了。

        向东去的一个看上去身材瘦小,肩着一付剃头挑子。

        向西去的是一个彪形大汉,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

        既同在一棵树下歇凉,就不能不搭话。大汉剜了剃头匠几眼,问道:“老兄,剃头的?”

        剃头匠眯眼微微一笑:“这还用说么?”

        大汉语塞。半晌,没话找话:“你能猜出我是干什么的吗?”

        剃头匠仍旧眯眼一笑:“我知道。”

        大汉再问:“干什么的?”

        “你哪,”剃头匠道,“既不是种庄稼的,也不是当官的,更不是做生意的。但你本事不小,挣钱不费力气。干你这行多在夜半三更之时,动若脱兔,静似猫行,跑跳腾挪,来去如风。只是得先把脑袋卸下挂在裤腰带上……”

        大汉脸色陡变:“嚯,看不出你还真行!”

        剃头匠坐在剃头挑子上,笑而不答。

        大汉摸摸自己丛生的头发胡髭,里面蕴藏着粒粒热汗:“既然老兄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就请给我剃个头吧?”大汉拍拍屁股下的包裹说,“我照价付钱,敢不敢?”

        剃头匠站起来,依旧是那一副笑模样:“剃头匠以剃头为天职,没有不敢剃的头,也没有什么头不敢剃。”

        “嗬!来吧。”大汉笑了。

        “留发,还是剃光?”剃头匠问。

        “剃光,”大汉叫道,“热死球了,剃光爽快!”

        剃头匠到不远处的凹坑里汲了水,用石头支起烧锅把水烧热了。将大汉的头摁入盆中,烫透,洗净,取出,用毛巾揉吸了水份。尔后,让大汉坐在用绳子网成的躺椅中,围了白围布,把剃刀在那块被人油污垢漆得乌黑闪亮的刀布上啪啪地篦了几个来回,就正式给大汉剃头。

        喳喳喳喳!大汉丛生的毛发像黑雪一样纷纷飘落。

        剃完头,刮胡。

        剃头匠将躺椅支开放平,让大汉全躺在躺椅上。剃头匠刮得仔细,从嘴边到腮旁,然后转到脖子上。大汉感到剃头匠冰冷的刀锋在他的脖子上疾速飞走,旋来绕去,嗖嗖生风。刀刃接触皮肤,若即若离的游走所产生的那种微痒,确实使他感到惬意。他舒服地闭上了眼睛。

        许久,剃完了头。剃头匠拿出镜子给大汉照照:“咋样?”

        大汉看到平日那个须发丛生的自己不见了,镜子里出现了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光亮光亮的白葫芦。

        “嗬嗬,”大汉摸着舒服的光头,连赞:“不赖,不赖,看不出老兄手还真高,多钱?”

        “二十五块大洋。”

        “什么?”大汉惊了一跳,“二十五块大洋!?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剃头匠仍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儿:“多吗?不多。”

        大汉叫道:“怎么不多?剃一个头最多两吊钱,就算我这头难剃,加倍,也不过四吊钱。你敢要二十五块大洋?”

        “不多,真的不多。”

        “即使我给你10倍的价钱,也不过两块大洋,你敢要二十五块,还说不多?”

        剃头匠将手中的剃刀往上一抛,剃刀在空中像风轮一样呼呼转了半天,落下时又轻轻接着。大汉看到那刀刃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你仔细想想看多不多吧?老弟。”剃头匠把玩着剃刀,侧脸笑眯眯地看着他。

        大汉猛然幡醒。剃头匠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也知道了他包裹里是什么东西。刚才剃头匠刮胡时,刀锋在自己的脖子上绕来绕去,如果剃头匠处心不良,只晓在脖子上轻轻那么划拉一下,自己就会一命呜呼,那自己包裹里那几百块大洋还不全是他的?在这杳无人烟的荒山野岭之上,剃头匠想杀他真是易如反掌。

        大汉只觉得从脚底里冒出一股冷气,这冷气从脊梁直达脑门。大汉手脚冰凉。

        二十五块大洋买一条命?

        大汉浑身哆嗦着嚅嚅道:“不多,是不多。”

        大汉从包袱里摸出了二十五块大洋交给了剃头匠。剃头匠收了钱,微微一笑:“老弟,好走。”便肩起挑子向东走去。

        走了一阵,忽听背后大汉在喊:“老兄,慢!”

        剃头匠止步,扭转身。见大汉气喘喘追来,到他跟前,扑通一声跪倒,磕了一个响头:“大哥,你是高手。”

        剃头匠还是那么微微一笑,并不多言。扭转身轻飘而去,倏忽不见。

        只留下一颗锃亮锃亮的白瓢梦一样呆在荒山野岭之上。

    (《名家名篇社会问题小小说欣赏之中村卷》)

    (1)、仔细研读小说,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把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

    互猜身份

    剃头过程

    讨价还价

    结局

    剃头匠

    眯眼一笑

    玩着剃刀,笑眯眯

    倏忽不见

    大汉

    惬意、连赞

    (2)、请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结合语境谈谈它的作用。
    (3)、小说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高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七、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

    【注释】①郭:外城。②飦:同“饘(zhān)”。饘,即“糜”,稠粥。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其忧    能忍受 B、疏食        吃 C、          热茶 D、不愿        做官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下车引 B、曲肱而枕 C、回有郭外田五十亩 D、学而时习
    (3)、用“/”为下面语句断句(限断一处)。

    家 贫 居 卑 胡 不 仕 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5)、甲乙两文中孔子对富贵的抉择和颜回不愿做官都强调了内心的坚守,请说说他们各自坚守内心什么底线?

八、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
    (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命题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两个多月前,你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从此你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在这段中学时光中,也许你遇见了一位影响了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