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第10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6-01-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孙中山上书清政府某要员,要求改革中国政治。此要员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袁世凯2. 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3.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4. “播共和龙种,收专制跳蚤”这一评论所反映的历史进程是( )A、从金田起义到天京变乱 B、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 C、从武昌起义到北洋军阀统治确立 D、从国民党一大召开到“四一二”政变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A、粉碎袁世凯独裁和帝制企图 B、维护真正的共和制度 C、反对军阀割据,保证国家统一 D、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6.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B、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二,一曰“平均地权”,一曰“土地国有” C、“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7.
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英雄创造历史 ③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④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8.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9.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①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 ③认为推翻清朝的统治带有双重意义 ④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 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根本弱点是( )。A、缺乏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 B、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C、政府内部有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D、没有采取措施扫除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11.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2.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顺应的“世界潮流”是( )。A、民族主义 B、政治民主化 C、社会主义 D、经济全球化13. 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14. 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为此, 国民党在1924年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军 B、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北伐军 C、与共产党合作改组中国国民党 D、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军事学校15. 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16. 促使孙中山放弃改良走上反清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A、上书清政府的失败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义和团运动被镇压 D、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17.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是因为 ( )。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②它的成立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③从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 ④它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8.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9.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的矛盾20.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材料二 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意图排挤而以独得俄助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2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某也农家子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且国中人口,甲于五洲,倘不于农务大加整顿,举行新法,必至民食日艰,哀鸿遍野,其毙可预决也。故于去春,孑身数万里,重历各国,视察治田垦地新法,以增见识,决意出己所学,以提倡斯民。
—— 孙中山《创立农学会征求同志书》(1895年)
材料二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这一思想有何发展?2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在辛亥革命前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4.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1912年)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
——《孙中山全集》第2卷
材料三 1919年孙博士已经系统地制定了他的发展中国经济计划的包罗万象的大纲。这个大纲要求:铁路十万英里和碎石路一百万英里;修浚现有运河和开挖新的运河;一个规模巨大的治河工程;开辟商港……具备公用设施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美]韦慕庭《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材料四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
(1)、据材料一,指出“民生主义”的主张。(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新主张。材料三中他认为建设的重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方面与材料一相比,有何新发展?并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4)、结合上述材料,你对孙中山的历史活动有何认识?2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中的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2)、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3)、材料二中“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