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庖丁解牛》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6-01-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攻坚。
-
1. 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 导:指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一般 D、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2. 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郤,导大窾 批:劈、击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怵然:警惕的样子 D、善刀而藏之 善:拭擦3. 下列加线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 )A、良庖岁更刀 族庖月更刀 B、而刀刃者无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令诸君知天亡我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掠江东南飞4.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砉然向然,奏刀 然 B、技盖至此乎 C、而况大乎 D、善刀而藏之5.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官知/止而神/欲行 B、视/为止,行为/迟 C、官/知止而神欲/行 D、视/为止,行/为迟6. 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 B、导大窾,因其固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臣之所好者道也 D、乃中《经首》之会 乃有二十八骑7. 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8. 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杳不知其所之也 B、每至于族 , 吾见其难为 族庖月更刀 C、为之四顾 视为止,行为迟 D、技盖至此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9. 下列加线字词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愿为诸君快战 B、而刀刃新发于硎 合于《桑林》之舞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10. 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况大榖乎 儿之成,则可待乎 B、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瞋目而叱之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吾见其难为 D、善刀而藏之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
11. 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12. 惧满溢, 。(魏徵《谏太宗十思书》)13. 夫以秦王之威, ,辱其群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14.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 (孔子《论语·季氏将伐颛臾》)15. 淡泊以明志,。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16.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涉江采芙蓉》)17. 暧暧远人村,。狗吠深巷中,。(《归园田居(其一)》)18. 《短歌行》中,作者像思念情人一样渴慕贤才的句子是: “ , 。 , 。”19. 《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描绘节日里妇女盛装欢度佳节的句子是: “ , 。”20.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 。(李白《菩萨蛮》)
三、古诗文阅读
-
2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秋怀二首》(其二)
宋 黄庭坚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1)、诗的首联和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 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四、语言文字运用
-
23. 在下面一段文字①②③④⑤⑥处补写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表达准确,逻辑严密。
爱因斯坦的左脑特别发达,①他总是使用左脑。他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和形成观念的能力非常卓越。②有趣的是,他③用语言④用非语言(比如图形)进行思考的,⑤是以一种跳跃的方式。完成之后,再将它转换成语言,⑥从右脑转到左脑。这就是“思维错位症”。
24. 在下面一段文字①②③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 ① 。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化和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 ② 。传统民间艺术要永葆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 ③。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要求:观点鲜明,表达清晰连贯,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