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6-01-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攻坚。

  • 1. 填入下面空格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春江花月夜》《长恨歌》,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张若虚、白居易的诗作。 B、柳妈、翠翠、林黛玉、荆轲、哈姆莱特、清兵卫都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C、《孔雀东南飞》《小狗包弟》《包身工》《窦娥冤》《山羊兹拉特》文体分别是乐府诗、散文、报告文学、元杂剧、小说。 D、巴尔扎克和卡夫卡都是著名小说家,前者是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后者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
  •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B、《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养生主”,即养生的主旨,也就是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C、张若虚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事实上,《春江花月夜》代表唐诗的最高水平。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李白借梦游天姥山表达对自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和不平。
  • 4.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生活中虽然充满了苦难,却也不缺乏温暖:亲情、友情、爱情,面对这些令人甘之如饴的甜蜜和美好,我们不仅要懂得体味,更要学会感激。 B、面对《春江花月夜》,如果我们只欣赏其美妙的辞句,却没能理解其中蕴涵的深情,不能领略张若虚浩荡的哲思,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C、在近期的马航MH370事件中,少数媒体不专注于及时传递正确信息,挖掘事实真相,却抓住诸如马来西亚派巫师寻找飞机这样的小道消息笔走龙蛇 , 这种做法令人难以赞同。 D、近日,米歇尔·奥巴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单独访华活动,这一亲善友好的行为使她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炙手可热的政治明星。
  • 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美丽画图,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 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销,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 C、从诗题看,《长恨歌》就是歌“长恨”,但是为什么“长恨”呢,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故事的铺叙,一层层地展现出来。 D、汉代诗歌的新成就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
  • 6.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标题有“留别”二字,因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准备去吴越前夕与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又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围绕“春”、“江”、“花”、“月”、“夜”布局谋篇,同时将宇宙人生进行对比:人有死生,只有代代相传才无穷尽;江上明月,却是长照万古。 C、苏轼的《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烟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政治上的风云变幻,由此可见作者面对仕途失意的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的心境。 D、辛弃疾的《青玉案》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那人”,是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的美人,同时更是诗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自我写照。
  • 7. 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鉴赏,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与诸子登岘山》是孟浩然一首吊古伤今的诗。作者通过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这个主题的描写,暗示了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悲哀。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诗中虽然流露出作者某些虚无主义的消极思想,但更表现出作者坚决不向权贵妥协的气概。 C、杨炯的《从军行》是一首五言诗,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诗人对整个从军过程做了详细地描写,比如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等。 D、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得顶峰”。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营造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 8. 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C、“卷不去”“拂还来”的不只是月光,更有化不开遣不散的相思之愁。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不动声色地将典故化到春天滨江景物之中,用典笔法可谓了无痕迹。
  • 9. 下列对古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人赋予“青天”以生命,直接同他对话,是拟人手法。) B、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诗人勾画出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以“绣颊”借代少女,以形容山花之美,是借代,也是比喻。)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字写出气候的变化无常,“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风吹雪舞,天寒地冻的塞外风光变成梨花竞放,春意盎然的南国美景,这是比喻。)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诗人实写山势之高险。“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张,写山峰之高,“枯松倒挂绮绝壁”是比喻,写悬崖之陡。)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0. 敏而好学, ,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 11. 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将进酒》)

  • 12. 江畔何人初见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13. ,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 14. 知我者,谓我心忧;。(《诗经·黍离》)不

  • 15.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苏洵《六国论》)

  • 16. 君子生非异也,。(《荀子·劝学》)

  • 17. 弦弦掩抑声声思,。(白居易《琵琶行》)

  • 18.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 。(李贺《致酒行》)

  • 19. 各抱地势,。(杜牧《阿房宫赋》)

  • 20.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要求语意照应,语气连贯,句式一致。

        中国古老的文字非常形象生动,“和谐”二字就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谐”字分解为“言”和“皆”,意为人人都能言所欲言。和谐就是指国富民强的中国, , 和谐是伟大时代的最强音。

三、古诗文阅读

  • 2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临江仙①

    秦观

    千里潇湘按蓝②浦,兰桡③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净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④瑟泠泠。新声合尽古夸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②摇( ruó)蓝:形容江水的清澈。摇蓝,古代按取蓝草汁从取青色,同“揉蓝”。③兰桡(ráo):兰舟,船的美称。桡,桨,惜代为船。④妃:指湘妃。相传潇湘一带是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哭舜南巡不返,泪洒湘竹的地方。

    (1)、词的上阕是怎样描写泊舟湘江夜景的?请简要分析。

    (2)、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但却用得自然妥帖,仿佛是词人自己的创作。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 2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

    (2)、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也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

四、语言文字运用

  • 23.

    下面是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到“获得专利证”的整个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 24. 下面的文字是从哪五方面说明“4G”优越性的?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6个字)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没有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